香港人的本土在新安县 - 香港应有对前景论述的共识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0-01-25 10:13:10





   文:关品方
   2020年1月 25 日,庚子正月初一 (义和团动乱120周年)  
   前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特邀顾问,退休大学教授  
   香港应有前景论述, 让年轻人有提升竞争力的志气,接受时代的挑战。为重拾昔日的光辉,港人需要有共识 – 要想清楚,市民对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的不满究竟是什么?所谓“揽炒”(暴力破坏,所谓“同你死过”,宁为玉碎,同归于尽),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和理非,勇武,泛民;互不割席,可统称“泛黄派”;泛黄派要负责任地向全港市民讲明白,这场社会运动的终极诉求是什么?如果我们没有大局观念,自己管中窥豹把全局看歪了,不懂得港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究竟在哪儿,吃不透养父的心肠和亲爸的情怀,那就没有谁能打救得了香港。老一辈的,上了岸的人,无所谓。受害的,被牺牲的,将会是今后的一两代本港年轻人,负面影响十分深远。无限同情,莫谓言之不预; 爱莫能助,只能仰天长叹。 
   论述前景, 不能只有下一盘棋,落什么子的概念,需要有对全局的大环境战略观念,明白到香港只是棋子,不是棋手。本世纪科技的进步是颠覆性的,其规模比较欧洲工业革命前的大航海时代带来的突破尤为庞大。全球一体化, 就是从那时开始。现在是信息数码化的,万物互联网,天/地/人三体合一的时代,特点是赢者独取,过去23年,香港只略有蹉跎, 即已输掉阵势,如今很难翻盘。今后的世界趋势, 是科技突飞猛进,“美国优先”意图遏制全球化的进程,军事冲突不断,综合环境恶化,人口长寿老化, 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和文化宗教意识形态的冲突日益激烈,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在不觉间已浮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导致14亿人民当中的绝大部分受惠。香港是细小而开放的,不设防的依赖型经济体,由于地缘的关系,决定了香港和内地一定要互相依存,友好互动。如果香港营商环境不行,自我放逐,香港本可优而为之的,例如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一带一路筹融资服务中心,大湾区综合高端服务中心,都会和我们擦身而过。港人要肯定自我的发展大方向,认识和认同内地的总体规划, 明白自身的角色,在开放贸易, 金融服务和创新科技等方面综合平衡发展, 重点是国际金融和商业服务。 
   香港不能封闭自己, 意识上应重新开放起来,面向中国和全球。要及时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出路在跟珠三角西岸连接。港珠澳大桥既已通行, 可否参照澳门在横琴的模式, 争取在江门/中山/南沙觅地发展?此议笔者早在3年前已提出,如今形格势禁,中央不可能轻易应允。香港人口老化, 2047年将会到顶。解决方法,一是欢迎内地的移民,而不是排斥;二是争取去内地发展,而不是抗拒。香港地狭人稠,人际之间易生冲突,一定要疏散出去。内地移民和港人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对香港而言十分幸运。西欧国家的移民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种族冲突,是恐怖主义生成的根本原因。香港的勇武派再怎样打砸抢烧,极其量只是毁了自己的美好家园,被全球讪笑。如果泛黄派的真实目的,就是要一人一票的“真双普选”,那好,设若真有那麽一天实现了,区议会有了,立法会也有了,从泛黄派阵营出来的特首更上台执政了,他们还是要解答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 香港往何处去?请说清楚。 
   冷静客观理性地看,港人要坚持开放吸纳包容,反对狭隘本土主义,建立优质人文素养。中国崛起,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其基本原因是顽强的民族意志,丰富的人力资源 (当中不乏发家致富储财立品的精神)和庞大的经济规模(GDP体量早晚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政府施政较有效率,长期规划能力超强,政策容易落实坚持。相信内地的政治改革会逐步落实, 民主体制会逐渐改善,我们不但应乐观其成,更应做好自己,为内地提供一个侧面的参考和示范。有话好好说,选举好好搞,经济好好弄,香港要恢复它过去绅士淑女的优雅形象,把东西方的好东西都重新显现在自己身上,绽放珠光。不打不骂不讲粗话,有那麽难吗?引进社会主义的因素,优化垄断得过了头的资本主义,切实地改变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贫富悬殊,真有那麽难吗?设若泛黄派取得实质的管治权了,香港的主权还会牢牢地掌握在中央的手里,难道香港真独立得了?2000年以来,台湾民进党已数度执政了,事实摆在那里,台独工作者真敢宣布台湾独立吗? 
   如何判断中国的现状, 十分关键。中国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百年屈辱遗留下来的若干历史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现在内地已不再是通过革命手段可以推翻政权的时代了。要超越传统的革命武装起义思维, 扮演改革改良改造的角色,提出建设性的深刻批评,超越敌对党派在意识形态上的局限,以人民为念,真正为人民的长期福祉服务。要解决人心回归的问题,就要聚焦在文明复兴和文化崛起,要有国情体验和历史学习,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一国之下,两制共建共存, 共融共营。香港的泛黄派里面的小部分激进反对派,要把香港光复到何时何地?要把时代革命到那年那月?也请说清楚。 
   港人应该相信中国正在开拓中的未来, 应该以做中国人为荣,以正面的态度和积极的取向, 接受时代的挑战,承担改革中国的部分责任,不可以在这个民族复兴的大时代迷失,掉队,甚至缺席。我们当然可以对中央政府和共产党以至内地的社会变迁,长期抱有批判性的怀疑,但更应好意地提意见共谋国事,不能否认和无视中国现阶段的发展, 不可妖魔化中国人和中国大陆。内地深邃的商机和庞大的市场,正为香港下一代提供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一念之差,若南辕北辙,有天壤之别。言者谆谆,如听者藐藐,就实在可惜。 
   历史上中华各民族例如汉满蒙回藏之间,哪怕是血海深仇也能和解。国共恶斗期间, 多少人为主义信仰奋斗牺牲,尽管可歌可泣, 都是俱往矣的历史陈迹。港人应深刻理解大湾区的构思,把本土主义的眼界开拓到广东省各地,包括肇庆、江门、广州、佛山、中山、东莞、惠州、珠海、深圳和澳门。我们祖辈大都来自广东,我们的根就在大湾区, 它才是我们的本土。在大湾区内, 首先是港深珠澳,要能够真正做到人力、财力、物力、资讯的互动交流,首期目标是要赶上美国硅谷(硅谷仅约四百万人口/四千平方公里/人均GDP全球第三)。要扭转香港抗拒与中国融合的思潮,要鼓吹理性的爱国主义和地球主义, 反对信仰式的反共心态,不可把民主行为和选票政治混为一谈,更不可把自由绝对化到侵犯他人自由的程度。中国一下子发展得这么快,令全世界瞠目结舌。国际舞台正不断地洗牌角力,环球局面正快速地变化消长,香港人局处海边一隅,不易适应, 绝对不奇怪。只有在中国强盛的环境下,香港才会有安居乐业的所谓"小确幸"(微小的确实的幸福)。国际上两极分化,一边是激进的国家主义抬头,另一边信奉极端的泛自由主义,两者皆不可取。只有互联互通,双赢共融的国际化才是根本的思维和正面的视野。我们应该开启对前途有信心,对人民有信任,对理性有信赖的论述,真诚服务市民,争取市民认可。 
   回顾历史,自秦朝到晚清,郡县制度之下,香港地区最早是南海郡的一部分;在南海郡下,先后属于番禺县,博罗县,宝安县,东莞县和新安县范围。明万历元年(1573)新安县成立,归广州府管辖。取名新安,是“革故鼎新,去危为安”的意思。笔者最近有幸阅读清嘉庆24年(1819)编修的“新安县志”,了解到明清时期的新安县,一半的土地属于今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范围,另一半则属于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这本在200年前编修的县志,是最接近香港现代史的资料,与香港开埠早期的历史并列对照,令人耳目一新。全书共有24卷,约15万字,是香港和深圳两地最直接有关的地方志,其中包含大量港深两地古代史的材料,可以从中探索两地互动的历史,也说明了两地同源一脉,在族群及文化上,建县440多年来一体共生的事实。 
   1841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占领香港岛,1858年霸占尖沙咀,1860年清朝割让九龙,1898年再将界限街以北至深圳河地区及235个岛屿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名为租借,英国99年来从未向中国政府或当地民众支付租金。深圳是在1980年确定为经济特区的。经过40年的发展,成为闻名于世的新兴都市,常住人口达1000万以上。港深两地携手,已然媲美全球耀目的国际大都会,两地的经济总量合计,已超越韩国甚至世界上许多中小国家的经济总量。原来的新安县,180年来,通过7至9代人的勤奋劳动和沧海桑田,以至历经东西方之间的抗衡整合,在战争与和平的风云变幻中浴火而生,璀璨辉煌。港深地区的成就,来之不易,理宜珍惜。 
   古语有云,国无史无以明治乱,县无志无以明兴革,族无谱无以明辈序。我来自南海县九江乡关氏世美堂族群一脉,上溯山西运城,750年前(宋咸淳6年)避乱辗转南迁。家祖父和家父来香港发展,我生在香港。我就是百分百的本土派。本土派一定要懂得历史,要熟识历史。香港是一个多元城市和国际都市,是二元结构型的社会,两极差异只有阶层,没有阶级。中下阶层向上流动,基层年轻人要能够看到前途和希望,根本出路在经济的成长和发展。这是所谓“硬道理”。现在是时候全盘总结香港过去23年的正反经验,重新定位,对前景论述达成共识以重拾信心。 港人千万要避免误堕温水煮蛙的绝境,事事自以为“行之有效”而不谋改变,那就神仙难救。无可否认,由于历史原因,特区内长期存在有些人对内地的傲慢与偏见甚至敌视,不少官员高高在上不思进取,丰薪厚禄避实事,离地懒政不作为,令被遗忘了的相当一部分低下阶层的港人寒心。如果港人认为扩大选举权力是改变现状的出路之一,也许我们不妨试试看,看泛黄派有多少能耐把香港建设好。今后中央如何因应香港事态的发展,作出政策调整,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一国两制是长期不变的大政方针,但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只剩下27年了。大不了2047后恢复一国一制,反正长期的形势是两制互动趋同,何况内地过去40年来已逐步吸纳不少资本运作和市场机制的元素以优化其社会主义制度(取长缨以补短板,简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成效有目共睹。 港人时间无多,如果再不清醒地看到危机就在目前,香港逐步坠落必不可免。好好一颗东方明珠黯然失色,好好一座国际名城颓然倾坠,眼看年轻人糊里糊涂狠心破坏自己的家园,排斥异己迹近120年前的义和团 (拳匪盲动,最终醸致八国联军入侵),自残自虐,内斗内行,被别有用心的外邦人利用,挥舞人家的国旗,仿唱人家的国歌,把最愚蠢粗野蒙昧的一面暴露在全世界面前,令人啼笑皆非。作为老一辈的香港人,我们自己也应感到羞愧,无地自容,应该自责,应该反省,究竟做错做漏了什么? 
   回头再说这部1819年编修的新安县志。它是香港著名作家叶灵凤先生收藏的刊刻本。笔者当年就读皇仁书院,由于嗜好文学,有幸认识罗孚先生。罗先生他事情忙,嘱叶中敏小姐与笔者暇时联系,而她正是灵凤先生的千金。传闻曾有港英官方背景的机构欲以重金收购藏本,而灵凤先生不为所动,遗嘱后人将之捐赠祖国,如今正本藏於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内。2007年,罗先生於香港回归10周年,托请孙立川先生校补印行。又十年,2017年,孙先生重又校补一次,由中华书局出版。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十分重视整理重印这本新安县志,亲为题字,真是不可多得。希望香港的年轻一代,特别是号称本土派的朋友们,多了解香港的过去,然后必可更了解香港的现在,从而较好地企划香港的将来。处于边陲的香港,引进飒飒西风,砥砺磋磨,效力中原,为中华民族再造辉煌的汉疆唐土,我们的立足点,应放在认同中土文化纽带的传承上,才能够真正为一国兴盛和两制互动做贡献。新年於兹,有期盼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