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国际组织负责人点赞中国改革:不可同日而语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1:51:31





3月25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年会上,4位重量级国际组织负责人先后登场,围绕迈向高质量发展、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金融政策、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话题展开讨论,并纷纷点赞中国发展。
 

中尾武彦:中国发展经验可“提炼”出8个关键条件


 

3月25日,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表示,中国在过去40年的成就举世瞩目,向世界展示了经济增长给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的积极变化。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逐渐朝着中高收入国家迈进。在近40年中,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正朝着2020年前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进发。

根据中国经验,经济发展需要8个关键条件:一是投资基础设施。二是对健康、教育的投资。三是宏观经济的管理。四是开放的贸易环境。五是良治以及公共部门的有效运作。六是社会包容。七是一个明确的未来愿景。八是政治的稳定、安全以及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

中尾武彦表示,中国一直致力于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包括电力和交通领域。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也让中国能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中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并决定建立市场经济体系,这种决心及行动非常坚毅。中国最近的5年规划为发展指出明确方向。

中尾武彦认为,在看到中国发展成绩之余,也不应忽视中国未来面临的三个主要挑战:不平等的增加问题、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老龄化问题。

中尾武彦表示,中国必须要确保老百姓能共享经济增长的好处,更平等地享受发展成果。目前中国已将数亿人口带出贫困,现在也让很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但仍需要继续努力;在平等问题上,要注意让社会更具包容性、平等性,中国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工业转型以及创新增长的过程中,要攻克平等问题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目前,政府在稳步统筹推进城乡户籍体制改革,农民工享受公共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这些都反映出中国解决平等问题的决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在很多领域引领世界。在减少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实施巴黎协定方面发挥了表率作用。在老龄化问题方面,中国需要改善农村的养老保障体系、卫生服务体系。在部分省份和地区需要增加一些养老敬老的服务,增加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

中尾武彦强调,中国新时代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解决这些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宏观的稳定和有效的市场配置是前提条件。

“我相信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战略能为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基础。如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跟40年前不能同日而语。中国在工业、商贸、金融、文化、地缘政治和其他国际事务上都有非常重要的话语权,因此,全球会期待中国在很多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相信中国能够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能够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过程中赢得他人的尊敬。”中尾武彦说。
 

古里亚:中国财税改革成果令人瞩目


 

3月25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表示,中国间接税改革的目的是让税收制度更加高效透明,以增值税的方式来替代其他的税种,目前这一改革的结果令人瞩目。

古里亚表示,增值税改革是中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从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朝着更多创新和技术驱动的经济结构转型的支柱之一。目前,配套的增值税体制机制得到理顺,例如,中央和地方对税收的征收管理进行了完善。中国目前还启动了新一轮税收改革,包括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值税体系的进一步推开等。

古里亚认为,近年来中国在财税改革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有很多工作要开展。

首先,要取消刚性兑付。古里亚从他此前的工作经历看,国有企业、国家政府如果以刚性兑付作为手段去获得贷款,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非常愿意放贷,但是这会扭曲公共财政,同时会带来秩序的混乱。

其次,需要加大公共支出,同时进行平衡。古里亚表示,部分准公共服务的支出和公共预算资金的使用非常关键,因为需求很大。这些服务的支出和预算资金的使用,涉及很多利益,实际上有很多项目在竞争,要注意资金使用效率问题,让钱花得更加有效有序。

再次,要抗击不平等问题。要进一步消除不平等,就应进一步深化和推进财税改革,建设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发展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增加国际合作。

在谈到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中最关心的问题时,古里亚表示,推出增值税改革做得非常出色,目前正在简化,值得继续关注。税收的作用之一是调节资源的配置效率,中国有很大的潜力去运用好税制,为国库增加收入。中国的经济在转型升级,需要建立运转有效、现代化的、平等的财税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多层级的协调。

古里亚认为,世界国家税制发展的趋势是建立有竞争力的、现代化的累进式的税收体系,具体表现为所得税减一点,更多的引入房产税、污染环境税、增值税等税种,这是各国税制改革的大方向。未来,这一趋势可能会影响中国税制改革的设计思路。
 

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金融部门在高质量发展中大有可为
 


 

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自2017年1月2日起就担任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在谈到中国改革取得的进展时表示,在改革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是金融部门的改革,今天中国的金融部门的面貌与最早的单一银行体系不可同日而语。

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肯定了中国为维护金融稳定而采取的改革措施。她表示,中国的经济体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风险,在金融领域加强风险管控非常必要。来自世界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增长应该更少地依赖国内的刺激,这就允许中国能够实行相对更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使经济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

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说,针对信贷快速扩张带来的风险,最近几年,中国实行了更加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尤其是在房地产信贷方面。此外,中央政府逐渐收紧地方政府借贷,尽可能减少地方政府的风险。政府也非常重视企业部门的高负债率,尤其是对于那些产能过剩行业,例如铝、钢铁和煤炭等行业。

如何对中国的金融部门进行进一步改革,以使其更好地支持中国的发展目标?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中国要进入发展的下一个阶段,即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更高的生产率、更多的创新、更多的包容性和绿色的增长,金融部门在这当中大有作为。

“为实现基于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我们必须要确保能够给那些效率较高的企业提供足够的信贷。”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说,中国充分了解提升生产效率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决定性作用。商业金融机构必须基于商业原则做出决定,未来中国需要建设更加平衡的金融部门。对于中国向外国金融机构开放市场的决定,世界银行表示非常欢迎。

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在金融的包容性问题上,中国的确让人非常赞叹和惊讶,已经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一些互联网公司,给信贷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想象一下,如果新的模式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将给边远地区的人口带来革命性变化,他们将获得更多的信贷支持。我们希望中国可以推广这些新模式。”
 

帕斯卡尔 拉米:“引进来”和“走出去”没有矛盾
 


 

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帕斯卡尔 拉米表示,对于中国而言,“引进来”和“走出去”之间没有矛盾,换句话说,中国追求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增长与怀有更高责任感的“走出去”并不冲突。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需要通过外国市场的力量来推动,中国非常需要和世界各国建立更稳固的关系。

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内和国际问题已没有明确的界限,中国解决国内问题的努力会带来国际化的影响。帕斯卡尔 拉米举例说,在社会保障方面,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带有中国特色的福利保障体系,是中国降低储蓄率的一个基本要件,也是中国减少贸易顺差的前提条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560亿吨,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在全世界都处于非常高的水平,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努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会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帕斯卡尔 拉米看来,中国的关税水平仍然有降低的空间。他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区差异很大,某些领域的关税水平依然比较高,比如,化工、石化产品。在工业和制造业领域,中国的关税水平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确实较低,但跟发展中国家相比依然较高,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看齐。

帕斯卡尔 拉米认为,在进一步扩大开放过程中,关税不是唯一障碍,需要对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进行全盘考虑,例如,进一步开放公共采购市场、完善对国有企业的补贴措施、在投资领域坚持对等原则等,确保各国的制造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