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床就位,“方舱医院”彻夜抢工记


来源: 澎湃新闻   时间:2020-02-05 23:35:19





改造中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一楼摆放了诸多病床。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赵思维 廖艳

    2月3日晚,三所“方舱医院”在武汉开建,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方舱医院”通常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医疗或技术保障功能的方舱组合而成,是机动医疗场所,具有实施早期治疗的救治能力。

   为防控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与时间赛跑,确保确诊患者集中收治、应收尽收,形成重症轻症分流机制,建设“方舱医院”是一条有效途径。

   为使工程早日完工投用,设计方、施工方、医疗方等各方,争分夺秒设计划区、调配搬运、安装隔断,他们要尽力缩短工期。

   在这其中,有从援建火(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转场而来的工人师傅,有一声令下紧急驰援武汉的其他医院医护团队,也有“搭把手”一干就是整个通宵的志愿者。

   另据新华社消息,至4日晚,“方舱医院”扩容至11家,接诊床位增至万余张。11家“方舱医院”分别是: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塔子湖体育中心、武汉体育馆、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大花山户外运动中心、黄陂一中体育馆和武汉体育中心。

   抢建“方舱医院”,一场与时间赛跑的防疫阻击战就此打响。

  “多色”交织,让武展一天大变样

   武汉市国际会展中心,从2月3日晚上起,身穿橙、绿、蓝等不同颜色工作服的施工人员开始彻夜在这里忙碌。

   改造中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一楼摆放了诸多病床。

    疫情无情、通知紧迫,越是这个时候,越能体现出这个城市的团结。木板、架子床零部件、被褥、电热毯等物资从各处紧急调拨,源源不断通过公交车、卡车送来。

    4日凌晨1时许,硚口区70余名城管执法工作人员按照通知要求。在会展中心搬运架子床零部件、被褥等物品。你钉钉子,我上螺丝;你按住木板,我固定把手,一个个架子床得以很快拼装成型。等搬完物资,十五名工作人员自发聚在一起,大喊“武汉加油”。

    场馆外,江汉环卫的工作人员则拿起手中的扫把,“唰唰唰”打扫着地上留下的垃圾。整个场馆的保洁、消毒工作属于他们的工作范畴。

    会展中心正门口,江汉区区长眉头紧缩,电话响个不停。他需要协调各方,从调配、搬运物资,再到对场馆内部设计分区,床位如何摆放?病区怎么隔断?一堆问题都需要他经手,做到位。

   这一日正是立春,天亮得越来越早,距离正式交付的时间也越来越近。更多人赶来支援,现场竖起了“党员突击队”旗子和横幅。

   武汉地铁集团早上八点多钟一接到通知,就迅速组织建设方和施工方单位共580名施工人员前来支援,其中光“党员突击队”就有两百多人,在现场负责病房隔断安装、电线布设、插座安装等工作。

    一位来自中建三局,从火神山医院连着支援三天后转场的工人师傅介绍,早上他6点多钟接到通知,赶路两小时后和同事到达现场,迅速投入到忙碌紧张的工作中。

    卷尺一拉,两张床之间间隔一米,虽操作起来机械简单,但他要一个个精准测量过去。由于现场太吵,在不断和同事扯着嗓门沟通后,不多久嗓子便“熄了火”,声音沙哑。

   在场馆中心,东西厅的交界处,一位来自河南的木工徐师傅正在按照隔断要求,将木材切割成12公分长、20公分宽的小块,用于连接两个木板做成的墙体。

   徐师傅过年没有回家,以前在地铁8号线工作,后来又在火神山医院工地工作10天,那边刚结一束就又来会展中心做工。

   “过年没回家,想不想家?”记者问到。

   “哪能不想呢?”,徐师傅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想给家人报个平安,“我很安全,放心吧。”

   被褥铺好了、隔断做好了、插座装好了、线路布好了、移动厕所也清洁完了......一个个好消息逐渐传来,一座“方舱医院”雏形得以显现。

   4日15时许,记者注意到,在场馆一楼区域,病床上铺着的都是崭新的冬季加厚型被子、纯羊毛被,枕头是舒适的乳胶枕;二楼的病床由很多军用品组成,包括行军床、棉被、陆空枕头等。电热毯成为每个病床的必备配套物品。

   值得注意的是,工人师傅都会在床头打钉固定床位,以免移动,来保证每张床之间的距离。细节之处,师傅们会逐个检查床头木板拼成的隔断上有没有钉子凸出,有的话会及时砸平,以免伤到人。

   经过近一日紧张改造,4日16时许,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改造完成,将投入疫情轻症患者的收治工作。据楚天交通广播报道,该场馆已基本搭建完成9个区域共1800个床位,完成安装70个移动公厕,医疗队伍预计于5日进场。

   一个34年历史的体育馆改造

   与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隔江相对,车程约20分钟的洪山体育馆也是此次参与改造为“方舱医院”的文体设施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1986年建成开放的洪山体育馆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是湖北省及武汉市举办各种重大体育赛事、大型文艺演出以及各类展览展销等商务活动的主要场所。

   4日凌晨的洪山体育馆内灯火通明,和往常不一样的是这次却并不是因为赛事训练,和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一样,洪山体育馆接到改造的通知也很突然。

   现场指挥的武昌区区长余松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称,区里在3日傍晚接到市指挥部关于征用洪山体育馆做“方舱医院”的命令,原计划安排床位1000余张,试用后预计能摆放800张床位。

   现场,征调来的学生桌椅作为病床的配套设施被紧急运送过来,穿着亮绿色马甲的武昌区市政公司百余名员工则负责将这些桌椅搬运、摆放整齐。该公司李姓负责人介绍,3日晚上七、八点钟他们接到任务通知,便紧急动员,整项工作预计在4日凌晨五点之前完成,但实际要根据物资的调运进展具体判断。

   另一边,几张体育馆建造时的设计图纸被摊开铺在地上,来自中南建筑设计院的15人团队正在就体育馆的改造细节与施工方沟通,因为时间太紧,“边设计边施工边调整。”一位带队的田姓设计师称。

   中国一冶召集27名骨干员工组成的“党员突击队”也在4日凌晨进入洪山体育馆,对主场馆、生活区、地下室展开实地测量,拟定材料需求计划,开展方舱医院建设。

   在此之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专门组成的工作专班专家已到达现场指导改造要求和注意事项。改造就要建设符合要求的“三区两通道”,即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污染区是病房,清洁区是医护人员工作地方,两通道指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

   令人感动的是,在获悉洪山体育馆要改造成“方舱医院”后,有几十名爱心志愿者连夜赶到体育馆“搭把手”,卸货、安装,有的人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时间在紧张的施工作业中很快流逝,白天,更多人前来支援。

   中国一冶150名作业人员,分为水、电、隔断安装等方面工人,场馆内飘起的“青年突击队”和“党员突击队”旗子格外引人注意。其宣传部门丁姓负责人介绍,隔离通道、缓冲区的工作须于4日24点前完成,所有的水电将在5日早上8点之前交付院方。

   现场,其中一位名叫李涛的工人师傅双眼布满血丝,眼袋下垂。他向记者介绍,他和同事凌晨1点多钟赶至体育馆后,一直在忙,基本没有休息。另一名前两天刚驰援过雷神山医院,负责放电缆、安装插座的吴姓师傅晚上只休息了四五个小时,谈及参与此次改造,他讲到,“国家正发动支援,作为本地人,要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4日15时许,体育馆内两个场馆的病床已经全部摆放整齐并铺上了被褥,电力工人师傅仍在紧张布线。场馆内的病患专用电梯、医护洗澡室、医护人员专用通道、病人专用通道已经划区设置完成。

   16时许,场馆内,身着枣红色外衣,包括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院长徐军美在内的该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开始调试医疗仪器。徐军美向澎湃新闻介绍,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派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通知文件正式下达,1个小时后,医院迅速集结医护、药、技、司机及工程技术人员等方面共42名队员组成团队,驰援武汉。

   到达现场后他们查看发现,场馆改造基本符合要求,他们会在此后协助接管的医院医护做好工作。

   一座有着34年历史的体育馆有了新任务。

   武汉客厅的“热闹”

   “封城”后的武汉,像是被按下暂停键。2月4日,坐落在汉口金银潭的城市文化地标——武汉客厅,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

   3日,武汉市计划在江汉区、武昌区、东西湖区建设“方舱医院”,其中一家便在“武汉客厅。”经过一晚上的紧急集结,来自中铁四局、湖北工建、武汉建工、新沟镇环卫、武汉东西湖区城管执法等数百名工作人员集结在此,正在紧锣密鼓地工作。

   一辆辆卡车、皮卡车、货车不断地将物资拉入馆内。4日12时59分,位于武汉客厅A区前的大广场,不少身穿橙色工作制服的工人们才刚刚吃上午饭,他们称,凌晨接到任务,一早便赶了过来,刚稍作片刻休息。

   广场上随处可见身穿防护服、带着护目镜、背着迷雾机的工作人员,手摁下按钮,喷洒出消毒液,他们正给周边环境消毒。

   再继续往馆内走,武汉客厅A区“方舱医院”已初具规模,现场已摆放约900张病床,病床上已经铺好被褥、放好枕头,床与床之间的间隔不到30厘米,大部分病床旁边摆放着一个高约1.8米的黄色水马,这是作为隔离病房用的。

   工人们在馆内忙碌。床位已就位,目前主要是尽快布装通电,工人们地娴熟拿着小剪刀、梅花起子,先剪后拆,把线安装在插线板里,这样一个可用的插线板便完成了。

   一位身穿黑色外套,戴着普通口罩的湖北工建工人师傅在安装插线板,满头大汗。他是临时招募过来的,来这里之前,刚支援完火神山。

   “有什么困难吗?”记者问到。

   他看着手中正安装的插线板说,“只要自己会做的,就没什么难度。”

   众多年轻人的身影中,有一群不一样的人,他们身穿橙色工作制服,背后写着“新沟镇环卫”五个字,询问后得知他们的平均年龄在60岁,干起活来,却一点儿也不输年轻人。

   “一、二、三”喊着号子,两个人合力挪动病床,另一个人立马跟上把被褥铺好。“我们凌晨接到电话,五点钟从黄陂区赶到这里,就是想出一份力。”一位张姓大妈称,家里人也挺担心的,但是现在为了支援,他们也要来!张姓大妈和其他同事边走边说,突然回头,竖起大拇指,坚定地说:“武汉加油。”说后,露出自信的笑容。

   时间一分一秒的溜过,15时,绿化洒水车进入馆内,即将给水马注水,以做好地面固定,工作进入收尾的倒计时,工人们也抓紧手中的活儿,力争在太阳下山前完成。

   沿着馆内继续往北走,还有一群工人正在调度集装箱,集装箱将给医护人员作为洗漱间。蓝白色的集装箱被大吊车小心谨慎地从货车上吊起,然后司机瞄准定位,将集装箱安全落地,一排排放在馆内北面。集装箱对面,早已放好一排蓝色的移动卫生间。

   几名来自中铁四局的工人坐在地上,稍作休息。他们身边都放着一个背包,里面装着一些安装电路的工具。

   其中一名来自武昌的黄师傅,今年50岁,主要负责馆内水电安装。他们一行几十人分为两个组,一组负责安装床位的临时电路,而他所在的组则负责接外面的水电,主要是卫生间、淋浴房和洗脸池的管道及水电安装。“前两天,我们还在火神山工作,因为要赶工期,那时每天工作也要十个小时,但是我们积极性都很高,干劲十足。”黄师傅说,目前武汉处于特殊时期,他们都想贡献点自己的力量。

   武汉客厅除了A区将改造成病房,临近的B区、C区也即将改造成病房。步行不到两分钟,到达B区,里面有一些来自附近的志愿者在帮忙挪动病床。放眼看去,B区右边已经摆放好病床,左边只有数张。不到十分钟,左边也立马被志愿者们摆放好床铺。C区亦是如火朝天抓紧改造。

   走出B区,一群人徘徊在A区与B区之间,他们先从A区排污口看完,再立马赶到B区,随后停留在一处排污口处,仍在紧张商议。来自东西湖区水务局的贾姓局长告诉澎湃新闻,现场水管排污遇到了问题,还没有任何进度。“我们正在商议解决的方案。”随后,他立马投入商议、探讨的队伍中。

   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葛起宏介绍,2月3日晚接到任务后,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实施工作,主要负责整个场内改造隔断建设包括基础功能设施的改造,力求在4日下午完成场馆内部隔断、床位、用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到位,保障病人们在里面的基础需求。

   此外,葛起宏表示,由于时间较为紧迫,工程量较大,所以在改造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比如展馆改造功能上发生变化,要保证医疗安全,对于废水污水的处理等环保问题都是严格要求的。“目前是想尽一切办法来克服困难。”

   武汉建工总经理助理罗鸣告诉澎湃新闻,像这类工程量 原本需要近20天的时间才能得以完成 现在他们要花一天多的时间将此完成。此时此刻,工人们仍不间断地施工,争分夺秒。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接受媒体(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大规模启用方舱医院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举措,做法对当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他介绍,如果大量轻症患者居家或疑似病人在社区游动,会成为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而且在医院床位紧缺的情况下,这些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收治会陷入困境甚至生命危险。迅速地把确诊的轻症病人都收治起来,给予医疗照顾,与家庭与社会隔离,避免造成新的传染源,至关重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