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首个省级新区落子长江首城 宜宾三江新区扬帆起航


来源: 四川日报   时间:2020-05-09 15:07:53





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
 
    发展定位
    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和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形成“显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600亿元、常住人口突破55万人。到2035年,学教研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200亿元、常住人口突破80万人。
    空间布局
    构建“两区一廊一新城”,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长江绿色生态走廊、滨江山水新城的空间布局。
 
 
长江生态综合治理后的滨江路三江新区段。
 
  长江首城宜宾,居三江汇合处,吸天地之灵气。
  今年1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消息一出,宜宾就在思考如何寻求发展机遇。
  2月18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宜宾三江新区,全省首个省级新区横空出世。正在加快建设四川省经济副中心的宜宾,再迎发展黄金机遇。
  4月26日,省级新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现场会在宜宾召开。宜宾三江新区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大力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塑造新优势。
  至此,宜宾三江新区扬帆起航。宜宾也再次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李丽龙/文 曾朗/图)
 
 
宜宾三江新区长江大桥入口处。
 
      高起点规划
      以生态和绿色为底色
  从国家战略全局看,设立宜宾三江新区是主动承接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有利于整合区域内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区和省级经开区、高新区等开发开放平台,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联动推进国家战略实施。
  同时,建设宜宾三江新区,有利于增强辐射带动区域发展能力和参与国内外产业分工协作能力,加快构筑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带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培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占地面积约389平方公里的宜宾三江新区,范围含临港经开区、翠屏区宋家镇和南溪区罗龙街道局部、江南镇局部的6个街镇。将构建“两区一廊一新城”的空间布局,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长江绿色生态走廊、滨江山水新城。
  如何高水平规划建设宜宾三江新区?宜宾市政府党组成员、宜宾市发改委主任陶学周说,将三江新区放在全国全省大局来谋划,充分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区域发展战略紧密衔接,形成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同时,宜宾将进一步对上争取提升新区定位,全力将三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培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作为长江首城,宜宾肩负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在三江新区的规划建设中,宜宾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筑牢长江生态“第一城”,突出“显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市特色,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宜宾紧扣长江生态“第一城”建设目标,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植竹造林、城镇竹景观打造行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有序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长江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49.42%。
  围绕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宜宾持续实施长江生态修复工程和大规模绿化行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快两海示范区、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
  宜宾作为国家森林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三江新区内,宜宾市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已建成40多公里骑游道,成为连接贯穿新区的最美绿道。目前,宜宾正挖掘优势,找准定位,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山水园林城市、长江上游生态第一城等独特资源的优势,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罗来军看来,宜宾可借助于三江新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深度部署和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形成新区中的新区、新区中的产业高地。未来,宜宾将依托综合优势,成为成渝经济圈建设的一个重要区域,并为成渝经济圈建设提供支撑。
 
 
四川通江达海桥头堡——宜宾港。
 
      培育产业链
      新增长极赋予城市新动能
  据了解,宜宾将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三江新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医疗器械等主导产业与川渝滇黔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催生出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形成以宜宾中心城市引领川渝滇黔结合部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产业发展新路。
  宜宾将坚持“聚焦产业链、培育新动能”,着力通过一年打基础、三年大发展,打造三江新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加快编制出台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三电产业、轨道交通产业、医用卫生产业基地等重点产业规划,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作好铺垫,加快打造川渝产业合作“新增长极”。
  “宜宾将围绕全市‘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聚力培育主导产业,不断激发传统产业活力,加快形成一批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着力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宜宾市工业和军民融合局党委书记、局长韩诚说,宜宾重点打造以优质白酒为主的2000亿元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以智能终端为主的10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汽车、轨道为主的10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生物基纤维、锂电材料、核燃料元件为主的1000亿元先进材料产业,以页岩气、精细化工为主的1000亿元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千亿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千亿纺织产业基地、500亿元医用卫生应急产业基地。今年3月,宜宾获批国家级智能终端产业发展示范基地。目前,中兴、康佳等115家智能终端企业和宜宾凯翼汽车公司、奇瑞新能源宜宾分公司新工厂、中车智轨产业园投产运行,四川时代动力电池项目等重大行业标杆项目正加快推进建设。
  近期,三江新区各地都在积极谋划。翠屏区将倾力打造名优白酒、新兴材料、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四大百亿”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双谊产业园、象鼻产业园、惊雷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四大产业园区”实现年产值600亿元。
  南溪区将集中优势资源,增强产业集聚,预计到2025年九龙食品产业园营业收入达300亿元、全区纺织产值达200亿元。还将优先打造长江第一湾“宜宾城市会客厅”,因地制宜修复滨江湿地公园、提升环长江生态综合治理,与三江新区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临港经开区将做大做强现有智能终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兴材料四大新兴产业,坚持高端产业引领带动,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
  未来,宜宾三江新区将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重大装备制造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聚区。 
 
宜宾科创中心。
 
     统筹产学研
     打造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
  在三江新区,将推进学教研产城一体发展,深入拓展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加快集聚优质科教资源,围绕名优白酒、智能终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行业,组建产教联盟、搭建平台载体、培育示范企业,打造“长江国际科教创新城”,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西部地区一流、国内知名的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
  2016年,为促进“产教融合”,宜宾启动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随后,宜宾成为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和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
  3年多来,宜宾推进开放办学,先后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8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17所已签订项目落地协议,11所高校落地办学,在校大学生5.7万人,聚集高层次人才1646名,留学生已达到700余人,人数居全省第2。
  “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双城”建设改变了城市面貌。3年拓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近15平方公里,增加城市人口约15万人。
  “招引这么多大学,初衷是‘产教融合’,让学生转化为人才,助力宜宾的发展。现在成都的省属高校在宜宾都有了分校。下一步,我们抓住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契机,共建川渝产教融合实验区。”宜宾市大学城科创城建设服务局副局长张艳丽如是说。
  按“双城”计划,到2021年,宜宾将实现“双10”“双基地”目标,即全市高等院校达10所、在校全日制大学生达10万人,建成中国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留学生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未来,宜宾“双城”建设将构建以“双城、三园(高教园、高职园、大学科技园)、四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为载体和支撑的发展格局。在三江新区,将推进学教研产城一体发展,深入拓展大学城、科创城建设,加快集聚优质科教资源,围绕名优白酒、智能终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重点行业,组建产教联盟、搭建平台载体、培育示范企业,打造“长江国际科教创新城”,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西部地区一流、国内知名的国家产教融合示范区。
 
 
日新月异的三江新区。
 
      融入新通道
      建设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
  宜宾是川南地区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门户,有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和省级经开区、高新区,以及进境粮食指定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中国(四川)自贸区宜宾协同区等开放开发平台,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国际茶业年会和中国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等重大展会平台。
  下一步,宜宾三江新区将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上游国家重要开放口岸,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
  居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叠合部的宜宾,具有辐射吸纳川滇黔3省8市3700余万人的独特优势。“铁公水空”立体交通体系配套,处于国家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和长江东西轴线的交汇点,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2019年12月16日成贵高铁全线通车,宜宾成为四川南下的重要通道。除了成贵高铁,川南城际铁路也在紧张建设中,力争今年通车。渝昆高铁也全面开工建设。
  预计到2021年,宜宾将形成至成都、重庆、贵阳1小时交通圈,至西安、兰州5小时交通圈,至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7小时交通圈,真正成为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和沿江开放高地。
  据宜宾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罗昕介绍,目前,宜宾有6条在建高速公路。其中,成宜高速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这条高速公路将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密切联系在一起,也是四川南向出川最便捷的高速大通道。此外,在宜宾三江新区影响范围,将有“两横三纵”高速。“两横”即长江北G93+宜泸永高速,长江南绕城南段+G93高速,“三纵”即G85高速、内江至南溪高速、成宜+宜彝高速。
  下一步,宜宾三江新区将全面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推进与钦州、防城港等江铁海联运,推动宜宾——西昌——大理——瑞丽铁路建设,促进高端资源要素流动,着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建设长江上游国家重要开放口岸,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打造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
  具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宜宾,在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中,正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全力推动三江新区的规划建设,这座因水而生的繁华城市正迎来新一轮蝶变。来源:《四川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