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盛大举行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1:57:43





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盛大举行
初秋的阳城,金风送爽,瓜果飘香。


    8月18日至20日,以“阳城陶瓷通天下,见新见绿赢未来”为主题的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在山西省阳城县建筑陶瓷工业园区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参展商和采购商以及当地干部群众6万多人,徜徉在美丽的获泽河畔,共同参加和见证了一场精品荟萃,绚丽多彩的陶博盛会。
    此次陶博会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和山西省阳城县委、阳城县人民政府主办。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张秋俭,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著名经济学家、科技部办公厅巡视员胥和平,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中共晋城市委书记张志川,中共晋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锋,中共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中共阳城县委副书记、县长史小林以及泰国前工业部副部长、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顾问邬东·翁威瓦猜,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名誉主席、东盟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志毅,俄罗斯联邦商会及布里亚特共和国商业协会秘书长巴沙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盛大举行

汇聚天下精品   再展陶瓷光华
 

    首届阳城国际陶博会在阳城建筑陶瓷工业园区展销广场举行,共设A、B、C三个展馆,固定展位150多个,另设有临时展位,展馆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参加展销的国内外参展商达100多家,产品涵盖建筑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日用陶瓷、古建琉璃、陶瓷机械设备等。风格不同却各具创意的展馆被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陶瓷新品映射得绚丽多彩,瞬间引爆了人们的眼球。不同种类,不同规格、不同图案的产品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片片美妙的图景,使偌大的展区变成了一个令人惊艳的陶艺世界。
    陶博会是陶瓷产品创新的风向标。在众多的参展商中,有12家国内知名品牌,精美的产品令人青睐。外地参展企业所展示的陶瓷大板、通体大理石、仿古砖等新产品,体现了科技与时尚的最新融合,令人眼前一亮。作为北方重要的瓷片生产基地,阳城陶瓷企业集中推出的负离子瓷片、柔光、缎光以及精雕釉、亮光釉等20余款瓷片新品,无疑是本次博览会上最大的亮点。人们端详着这些新产品,观赏、品鉴着其色泽、图案、花纹和精密度,赞叹不已。
来自英国、俄罗斯、泰国、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十几个国家的50多名采购商组成的国际采买团,结伴穿行在一个个华丽的展馆,这些别具匠心的新品陈列、美奂绝伦的抛光釉面、线条流畅的花型图案,无一不让他们驻足观赏,流连忘返。
  泰国前工业部副部长、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顾问邬东·翁威瓦猜曾多次来到阳城,对当地的陶瓷产业进行走访了解。此次参加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博会,邬东·翁威瓦猜希望探寻更广阔的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国际陶瓷产业的发展。
  “在泰国北部有一个以陶瓷闻名的喃邦府,虽在技术工艺方面远不如中国,但依然秉持着独有的泰国特色。希望阳城可以和喃邦府进行深入合作,促进泰中两国的贸易往来,共同推动两国的陶瓷产业走向国际。”邬东·翁威瓦猜说,设计是陶瓷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坚持民族特色的国际化设计,才能更好地走向海外市场。
    19日下午举行了成果发布会,本次陶博会共签订大宗产品购销协议 100份,签约产品总价值达18亿元。有3家外地企业达成了投资阳城的协议,投资金额达15,7亿元。
    本次陶博会还举行了新产品发布会,有20多款产品获新产品称号。   
 

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盛大举行

放眼全球市场,纵论陶瓷天下
 

    此次陶博会不仅是国内外陶瓷精品的集中展示,而且是产业发展的一次高端展望和深度研讨。
在2018阳城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商务部原副部长张志刚做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制造业的新机遇》的演讲;著名经济学家胥和平做了《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与转型》的演讲;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宫卫做了《新形势下国家建陶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解读》的演讲;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做了《阳城建陶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机遇》演讲。
    在‘’一带一路‘’建陶琉璃产业发展展望商务论坛上,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名誉主席、东盟国际贸易投资商会副主席、东盟六国贸易促进会副主席、东盟国际贸易专家吴志毅做了《东盟市场特点与开拓海外市场的风险规避》演讲;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建筑琉璃制品专家徐波做了《建筑琉璃产业未来发展展望》演讲;广东鄱阳商会会长、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十大校长型企业家、广东欧陶科技集团董事长、陶瓷信息报社社长欧阳天生做了《企业文化与机制赋能企业高质量增长》演讲。
    这些专题演讲,以国际化的视野,分析了全国、全球陶瓷产业在政策、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的趋势和走向,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陶瓷产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的压力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和建议,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当前,陶瓷产业发展品牌化、规范化、集约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加显著,必须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依靠科技创新,注重品牌建设,加强开放合作,才能赢得更大的市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而对于阳城陶瓷来说,在这种大的趋势下,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正如尹红教授所言:“阳城所具有的资源、能源优势,特别是阳城陶瓷企业实现清洁能源全覆盖的新格局,为其增强发展动能,实现更大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有关专家、学者从国家政策层面、产业布局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积极为阳城陶瓷产业把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无疑是阳城陶博会收获的智慧之果。
对此,阳城县县长史小林表示:‘’我们将认真吸收和消化专家、学者的建议,对陶瓷产业的发展审慎确定发展规模,以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为发展方向,坚持“扩规模、拓领域、搞研发、抓物流、树品牌”的发展思路,全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做精、做优、做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华北陶瓷之都‘’,促进陶瓷产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盛大举行

传承千年文化,塑造品牌阳城
 

    阳城自古陶瓷产业发达、商贾繁盛,是明清时期晋商的重要输出地。阳城的陶瓷生产,萌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小到罐、瓮、盘、碟、杯等陶瓷器皿,大到“海会寺双塔”塔身琉璃,全部出自阳城艺人之手;明清时期,“全兴号”、“日升号”、“顺和号” 等成熟的陶瓷商号开始走向古丝绸之路。
    20世纪70年代,阳城生产的“玉柱”牌茶具,被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选用为国宾接待用具。而在古建琉璃领域的杰出代表——乔氏琉璃,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阳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陶瓷产业,斥资数亿元兴建陶瓷工业园,将分散的工艺、智慧、资本打通,以建筑瓷、日用瓷、工业瓷为主体,并全面发展了陶瓷机械制造、熔块生产、磨具、机加工、纸箱包装等企业,形成了立体化、多元化的产业链条,让阳城陶瓷走向了集群、集约化发展的规模经济之路。
    2015年,阳城陶瓷走出国门,出口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家,“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给阳城陶瓷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本次陶博会期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和采购商,在观赏国内外陶瓷精品的基础上,参观考察了阳城陶瓷企业和一些人文古建,感受了深厚的陶瓷文化,对这片土地,对有着4000年历史的陶瓷产业,有了新的认识,寄寓了美好的希望。
    “阳城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具备了发展陶瓷产业的历史厚重感,更有着打造阳城陶瓷品牌的先天条件。”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秘书长吕琴指出,‘’当前国内建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生存环境日益严峻,对阳城这样一个有着诸多优势的陶瓷产区而言,未来要想在产业提升上有所作为,就必须积极顺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潮流,革新理念、变革模式、创新产品、提升品质、拓宽渠道、强化服务,增强产品的整体设计感与体验感,同时充分利用阳城的历史文化优势,极力塑造自主品牌。‘’
    正是源于这种全新的认识,经过多方论证,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在本次陶博会上授予阳城县“中国(华北)建筑陶瓷生产基地”的称号。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徐波,陶瓷信息报社社长欧阳天生,建陶行业资深人士、知名展会专家孙红霞女士等,被阳城县委、政府聘任为‘’阳城县陶瓷琉璃产业发展顾问‘’。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张秋俭说:“阳城有着打造“华北瓷都”的雄心,这是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最好的契机与动力,希望阳城以此为全新的起点,积极转型、苦练内功,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中大有作为。”
    阳城县委书记窦三马表示:“首届阳城陶博会的成功举办,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我们将坚持不懈地把阳城陶博会办下去,办成国内一流的展会平台,不断加强同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架起一座通向世界的桥梁,进而在这种融合与创新中进一步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激活生产要素,提高产品质量,塑造区域品牌,加强市场营销,不断增强陶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