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巴中模式”助推老区脱贫奔小康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0-12-15 20:22:38





    本网讯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是北上三秦、南下川渝的重要门户枢纽,是联结“一带一路”和成渝—关天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幅员1.2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0万,是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中心城市、原川陕苏区中心城市,也是“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雕刻精湛的南龛摩崖造像    苗志勇  摄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围绕“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特色品牌定位,持续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张金字招牌,打响“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三张文化名片,加快建成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加快建成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和森林康养目的地。
    依托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推进精品景区、魅力城区、美丽乡村同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森林康养、乡村旅游,构建功能完备的现代旅游服务体系,加快成为闻者向往、游者留恋、居者愉悦的成渝地区休闲度假后花园,探索出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巴中模式”,助推老区脱贫奔小康。
    深化与古蜀道沿线地区、泛巴区域合作,协同推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让“山水画廊·秀美巴中”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一张亮丽名片。
    坚定文化自信、做活旅游文章,充分认识巴中的独特优势和潜力,把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六大行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风景如画的巴州区书台村。巴州区委宣传部 供
     全域旅游  展现巴中美丽画卷
     巴中境内拥有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和20个国家 4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森林公园,是集山水之秀、洞天之奇、红色之魂、人文之胜、康养之韵于一体的休闲度假之地。拥有野生动植物2400余种,石墨储量亚洲领先,“通南巴构造带”天然气储量丰富,农产品有机富硒,是久负盛名的“中国银耳之乡”“中国富硒茶之乡”“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溶洞之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2019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巴中市围绕“山水画廊·秀美巴中”特色定位,持续擦亮“山水、洞天、红色、人文、康养”五张金字招牌,打响“巴文化中心、川陕苏区首府、晏阳初故里”三张文化名片,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第一产业加以培育。创新开展文化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深入实施“引客入巴”行动计划,巩固成都、重庆、西安等周边客源市场;拓展北京、上海、广东等航线城市 ; 策划包装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强化川东北经济区和成渝西区域共建共享。充分利用节庆、展览、会议、赛事等平台和渠道,全媒体、全方位、全视角宣传巴中文化旅游形象,提升对外影响力。
   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3351.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1.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12%、21.05%,全市文旅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 18%。 
   目前,光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提请国家验收评定;川陕苏区王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通过省资源评价;唱歌石林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文旅农融合发展的南江县玉湖景点。 朱文生 摄
   南江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恩阳古镇入选全省“文旅特色小镇”。储备西龛摩崖造像保护性设施(窟檐)建设等项目15个,建成村史馆(农耕文化博物馆)36个(累计建成 70 个)。
   完成通江千佛岩石窟窟檐修缮、川陕省工农总医院红军烈士墓、大城寨红军烈士墓保护/ 成果展示 /设施建设工程。成功申报石门寺摩崖造像、通江县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为第八批国保单位。
   成功举办“巴中有礼”—巴中市首届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组织参加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四川赛区预赛暨2019 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巴中市万莲宝莲藕汁、通江银耳润耳面膜 2件商品获得金奖,老廖家腱子牛肉、巴山竹雕键盘鼠标等4件商品获得银奖,提糖麻饼、红糖麻花等13件商品获得铜奖。
巴中“晏阳初文化公园”一角。   巴中市委宣传部 供
    2020年4月15日,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揭牌仪式在巴州区晏阳初博物馆举行,又一张国家级名片落户巴中,对进一步讲好巴中故事,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对于正在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的巴中来说,更是难得的机会。
   近年来,巴中市积极推进《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前期工作;编制完成《革命文物项目实施计划(2018-2022 年)》《巴中红军石刻标语群保护规划》和《巴中革命文物名录》;成功承办“2019 年全国文物政策法规研讨班”“川陕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座谈会”。巴中市文化馆、平昌县文化馆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巴中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 中华武术类 )、巴中市巴州区第一小学 ( 戏曲曲艺类 )2 家单位被命名为首批四川省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传习基地。
   不仅如此,巴中市还加强政策支持,积极落实《巴中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八条措施》,出台《中共巴中市委、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巴中市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文化旅游企业渡过难关的十一条措施》等;出台《巴中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35年)》,召开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为加快建成文化强市、旅游强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路径、增添了举措;对标《巴中市促进旅游业发展扶持奖励措施》,对首批促进全市旅游业发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企业和单位给予了奖励并兑现奖补资金1230万元;退还17家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244万元;支持8家文旅企业申报省文旅厅“应对疫情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扶持补贴项目”省级补助项目9个,金额2081万元;支持20家文旅小微企业申报建设银行“云义贷”专属项目,融资需求 4420万元。申报文旅企业贷款贴息补助项目23个,申报补助资金1891万元。
诺水洞天风景区鹅管景点。通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项目建设持续加力。2019年实施光雾和谷国际康养度假小镇等市级重点文化旅游项目34个,总投资334亿元,年度完成投资约76亿元;天马山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梦境光雾山夜游项目等24个项目纳入全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引进南江县花海百坪古村落乡愁旅游综合体建设、三十二梁旅游康养综合体建设等项目16个,总投资25.5亿元,到位资金7.6亿元。争取文化和旅游项目补助资金1.73亿元。
   文旅节会提升巴中形象。成功举办第七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第十七届光雾山红叶节、第五届“巴中云顶”茶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旅游节会活动40余次,以节促宣、以节提形,有力提升了巴中文旅美誉度和影响力。开展“100家旅游社走巴中行动”,全国 23 个省市近150家知名旅行社和旅游组织走进巴中考察旅游线路产品。
   文艺精品讲好巴中故事。在第二届四川艺术节上,话剧《滴灌》参评文华奖获优秀奖;4件作品获“群星奖”。歌舞《追梦》获邀参加“2020第三届中国非遗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录制。舞蹈《就爱那片田》获全省广场舞大赛一等奖,话剧《滴灌》、歌曲《追梦》入选全省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区域合作展现巴中作为。参与陕甘川宁毗邻地区旅游联盟,巴中旅游摄影巡展四省,南充、宝鸡、天水等九市电视台黄金时段、日报专版宣传巴中文旅形象;参加南充暨川东北文旅(西安)推介会,共推川东北文旅产业发展联盟;成功举办“5+2”城市联盟文化旅游专题推介会,成立“5+2”城市文化旅游联盟,川东北经济区五市与陕西汉中、甘肃陇南共同打造客源互推互送地。
   近年来,巴中市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旅游“厕所革命”,公共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旅游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文旅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据悉,今年全市实施重点文旅项目共有45个,年度计划投资77.54亿元。目前,巴中文化旅游智慧服务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已完成。南江县、通江县和平昌县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光雾山、诺水河智慧景区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在光雾山、山水化湖等景区游客中心以及重点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智慧厕所,适度植入地方文化;在景区推行“景村共建共享”“景民共建共享”等模式,配套建设商业网点,以商养厕。在光雾山、白衣古镇、恩阳古镇等景区游客中心建立图书阅览室8个,在光雾山等旅游集镇建立游客电子图书自助借阅亭,全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功能进一步提升。
     同时,巴中市还积极推动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加强旅游景区连接线加密连网升级改造。开建米仓大道、诺水大道,天马山景区环线公路、平昌县城至白衣古镇景区快速通道等全面竣工……游客结构、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已基本建成外快内畅、便利高效的旅游交通网络。
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新村。恩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文旅融合 助推脱贫奔小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会为了看一个展览、听一场音乐会而专门前往某个城市。文化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新宠”,很多文化底蕴深厚、文化特色显著的景点人流如织、倍受追捧。
   2016年底,一座以恩阳古镇北入口片区为核心区域,总面积达2.78平方公里的巴中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始打造,园区以“古镇核心带动、文化产业驱动、旅游服务联动”为发展思路,主要以“文创、研学、休闲、展销”为主题,聚集一批文化创意和特色产业经营主体,旨在建设成为“地域相连、业态互补、特色鲜明、功能配套”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全省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2020年1月,园区正式开园,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体验感十足的手工制作,物美价廉的旅游商品,成为市民、游客周末节日的旅游打卡目的地,文旅融合让千年古镇焕发出新的活力。
    而在平昌县三十二梁景区,除了看彩林、芍药花海及采茶品茶外,逛茶文化走廊、游历经300多年沧桑的蔡家大院、看茶博园等更是成了游客打卡拍照的热门景点。
   2013年,平昌县云台镇利用撂荒土地种茶,以茶旅文化为依托,打造了包括千佛山、马垭乡情小镇、龙井芍药花海、龙尾茶文化产业园等四大景点。在这儿,游客可以看到始建于唐代的千佛殿,见证科举的刘家大院;保存完好、历经300多年沧桑的蔡家大院;展示了灿烂的巴山农耕文明的巴山农耕文化陈列馆。因为业态丰富,文化味儿十足,这里已成为巴中、达州乃至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游客观光旅游、赏茶品茗、休闲养生的绝佳去处。
    不仅是三十二梁景区,随着巴中市擦亮“人文”金字招牌这一理念的提出,全市正着力把巴文化、三国文化、隋唐文化、民俗文化等优秀文化元素植入山、水、城镇、田园、乡村,融入景区创建、城乡规划建设和内外宣传推介全程全域,办响巴人文化艺术节、光雾山红叶节等文化活动,彰显独特的巴中人文“气质”,不断筑牢巴中旅游发展的“根”与“魂”。
    新居旁,茶叶、金钱柳产业成片,生机盎然,古廊下,老宅前游人驻足观赏……在巴中众多的乡村旅游景点中,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将旅游与农耕文化完美融合,将一方山水承载的巨大能力释放得淋漓尽致。
    上世纪七十年代,西厢村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贫困村;九十年代初,农村劳动力过剩,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村子成了“空心村“。改变发生在2013年,一心想要改变西厢村贫穷落后面貌的村支书岳俊洪,带领村民奋战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开始修房建路抓产业,发展起800余亩茶园和1500余亩金钱柳。
    “产业光有基地,农民还是在土地上挣钱,如何与旅游相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岳俊洪说,西厢村三面环山、地形奇特,森林覆盖面积达60%,村内古树、古桥、古庙、古牌坊保存完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想要唱好“西厢记”这出大戏,必须将美丽资源转化成“美丽经济”,让偏居一隅的乡野小村迸发出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靓丽风景。
    无独有偶,在通江县民胜镇方山村,上千亩柑橘、蓝莓、李子、草莓等各种采摘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
    “我们在规划产业发展时,不仅仅只是建一个产业园,更是将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将方山村建设成集农业观光、休闲、运动、体验于一体的城郊型旅游村,产生的肯定是‘1+1>2’的放大效应。”方山乡村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中表示。    
文旅农融合发展的平昌县驷马水乡。张超 摄 
    为了发挥文旅农融合发展的无穷潜力,巴中市提出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积极支持巴州区七彩世界、恩阳区万寿养生谷、通江县鹰歌葡萄庄园、南江县云顶茶乡、平昌县驷马水乡等客乡村观光园提档升级,进一步丰富业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文旅农融合示范带动作用。
    什么样的体验撩人心弦?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人们旅游的目的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消遣和娱乐,更多注重的是精神需求的满足,特别是旅游过程中的感受尤为重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昌县驷马镇到处都是低矮的瓦房,坎坷不平的村道,房屋前后堆满了木柴、杂物等,连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那时的驷马镇如同巴中大多数乡镇一样普通,甚至有些落后。
    2010年,机缘巧合之下,当地政府引进同凯能源企业,落户到驷马镇创举村,新型工业项目的落地让村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创举村100多户村民搬迁至如今的新村聚居点。顺势而为,驷马镇抓住乡村旅游发展契机,将创举村、当先村联片打造出驷马水乡旅游景区,同时还在元峰村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园。随着旅游发展热潮的兴起,驷马水乡旅游景区休闲观光旅游发展的路子越走越窄,加上游客对旅游需求的提高,促使景区开始谋划新的旅游发展模式。2016年底,驷马水乡旅游景区通过引进四川省鑫艺锦绣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成功打造驷马大峡谷景点;2018年6月,大峡谷开园迎客,刺激惊险的游乐项目,再一次将游客的目光聚集到驷马水乡。2018年3月,驷马水乡旅游景区还引进四川闫诚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驷马镇革新村打造玻璃桥、悬崖秋千、高空滑索等体验性游乐项目;同年12月对外开放,一炮而红,让驷马水乡成为巴中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之一。
    从简单的看山看水到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办,相对于传统旅游产品而言,多媒体展示技术与旅游行业的创意融合,成为旅游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新的体验方式更是成为景区吸引游客、聚集人气的关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不少景区开始居安思危,创新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力争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光雾山的秋色。 罗华红 摄
    2019年8月,南江县光雾山旅游景区一场体验感十足的行浸式山水夜游项目刷爆“朋友圈”,梦幻绚丽的舞美特效和科技感十足的炫彩灯光吸引了不少游人。项目通过将声、光、电、服、化、道、水、火、雾等舞美特效与先进的科技手段充分融合,让现实的山水自然与人的感觉知觉紧紧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将山水活化、将文化再现并转化为游客切身体验的效果,既让游客沉浸于如诗如画的美景和如梦如幻的夜色中,达到“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效果,又让神秘的巴文化得到提炼提升,从传奇传闻变成现场现实。
     “白天看景,晚上走人”曾是光雾山休闲旅游的短板,而《梦境光雾山》大型行浸式山水夜游项目的打造,不仅成为景区留客的重要举措,也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让旅游变得更加有趣。因此,吸引了更多游客,特别是夏季和秋季,光雾山真是一房难求,南江核桃、土蜂蜜、山野菜等农特产品销量可观,大大提升了当地百姓的收入,助推了老区人民脱贫奔小康。
保存较为完好的平昌县白衣古镇。 张毅宗 摄
   未来规划 健全智慧旅游平台
   据了解,未来几年,巴中市将加快构建以1个机场、4 条铁路、10 条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六纵六横三环一航”综合交通体系。推进机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景区游道等通道建设,以及联通区县主要旅游景区 ( 点 ) 的旅游大环线建设,缩短旅客进入景区时间。全面启动“全省旅游厕所革命和旅游标识标牌示范市”建设,提文化旅游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和一批景区旅游集散基地,完善城镇休憩娱乐、物消费等设施,健全智慧旅游平台,提升应急管理、大数据分析、智能导航等智慧服务功能和水平。(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