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淮河华商大会即将开幕 运河传情 匠心筑梦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6-06 21:30:22





2021年5月28日,第四届中国(淮安)大运河城市非遗展在里运河文化长廊景区开幕

    本网讯|2021年6月9日,中国·淮安首届淮河华商大会将在江苏淮安盛大开幕。届时,来自海内外知名侨领华商,淮河生态经济带5省28市统战侨务部门,以及金融、创投、环保等领域专家学者等共计700余人参会。大会将以“共建华商新平台、共创淮河新格局”为主题,坚持文化引领、生态优先、开放合作、产业融合、创新驱动,融合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产业合作、金融创投、中餐惠侨等元素,以“1+9+N”模式全面进行。除首届淮河华商大会1场主活动外,还将举办华商大会风采展、“走进淮河看中国”发现城市活动、“‘碳’索未来”圆桌会议等9场子活动以及赴县区开展N场考察接洽活动。

“淮河非遗 人民共享”——淮河非遗数字主题展

    作为9场子活动的板块之一,淮河非遗数字主题展将同步上线。淮河,中国古代四渎之一(江、河、淮、济),是我国的第三大河流,又是我国水系最发达的河流之一,流域覆盖了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和湖北部分地区。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淮河文化是具有兼容并蓄特色的地域文化,平原与丘陵的地貌、旱粮与水稻的农耕方式、南米北面的生活习俗、南茶北酒的饮食习惯、南舟北车的交通方式,依托淮河两岸呈现出南北交融的文化特征,也孕育了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次主题展紧扣“淮河非遗 人民共享”主题,遵循“淮安为主,全面覆盖”的原则,汇聚了淮河生态经济带5省9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共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14项、省级21项、市级6项;淮安28项(6项国家级、16项省级、6项市级)。又以与人民生活联系紧密、息息相关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类项目数量相对较多,旨在唤起与会嘉宾对故土故乡的归属感,叙乡情,话合作,聚心聚力,共谋发展。


江苏省淮安市传统瓷刻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

江苏省淮安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剧”《红娘》宋长荣饰“红娘”

江苏省淮安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楚州十番锣鼓”

江苏省淮安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淮剧”《吴承恩》

江苏省淮安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洪泽湖渔鼓”

江苏省淮安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淮帮菜烹制技艺”菜品“樱桃肉”

安徽省蚌埠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鼓灯”

江苏省淮安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淮海戏”《樊梨花》剧照

江苏省淮安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淮安全鳝席烹制技艺”菜品“乌龙抱蛋”

安徽省阜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界首彩陶制作技艺作品

河南省汝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君子作品《玉壶春瓶》

江苏省徐州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徐州香包”作品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在全市各级文旅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四级名录保护体系基本形成,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级6项、省级33项、市级163项;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4人、省级26人、市级220人;建设市级非遗传承基地80家,3家被确定为省级传承示范基地,2家被确定为省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依法保护路径更加明晰,出台《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办法》《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淮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资助及绩效考核管理暂行办法》等,建立起了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文旅融合品牌活动逐步打响,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大运河城市非遗展,获得文旅部非遗司推介并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的意识和热情显著提高,非遗保护成果不断惠及全市人民。全市各级还积极探索‘非遗+旅游’的新型业态,非遗保护正在不断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中,为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