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广播电视台报道播出历史记忆—河南辛亥革命烈士沈竹白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9-21 15:20:38





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纪念辛亥革命,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祖国统一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对于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增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广泛凝聚一切智慧力量,共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一批民主革命先驱也为国家和民族的新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出一曲令人感动的正气歌。

沈嘉炎,字竹白,号明甫,后以字闻名,世人遂称沈竹白。沈竹白祖籍浙江绍兴,生于书香世家。

公元1903年夏,沈竹白在其父亲的鼓励下,走出家门赴天津,拜见袁世凯。袁世凯对他赞赏有加,即委任他在督属文案,但他并没有为这个职位所诱惑,坚辞不就,请入天津北洋大学读书。

公元1905年,在爱国思想的影响下,目睹清廷的腐败,外强的人侵,国弱民穷的社会现状,沈竹白毅然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沈竹白以“不白"的笔名, 在《河南》第5期发表《警告同胞勿受要求立宪者之毒论》文章旗帜鲜明地抨击清廷的封建专制和列强的入侵,呼唤民众觉醒,起来革命,进行斗争,体现了愿为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振兴中华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公元1908年,沈竹白受同盟会的派遣由日本回国,参加国内的斗争,回到了河南开封。应河南提学使孔祥麟之邀,任中州公学总办、河南提学使署督学并任教于法政学堂。

沈竹白暗中联络周凌卓、王庚先、暴质夫等同盟会员,以中州公学为根据地,河南优级师范学堂、东岳庙(今开封回民中学)为集会地点。不少进步师生在他的影响下加入同盟会,商讨时政,共图革命,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

1911年,为响应武昌起义,河南革命党人在开封积极准备武装起义。但因内奸告密,起义失败,张钟端等11名烈士被害。沈竹白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玲葬。

北洋军阀主豫后,革命党人积极进行倒袁活动,欲发动河南的“二次革命”。豫督张镇芳残酷镇压,沈竹白被捕后大义凛然:“各国革命流血,譬之一盆;中国只有一杯,不亦甚易乎! "1914年1月28日,他就义于开封孝严寺,年仅36岁。

民国成立后,沈竹白由上海返回开封。他不顾疲劳,首先关注的事就是解决辛亥开封起义十一烈士善后事宜,并为建立起义纪念碑在各界奔走呼号。他向河南省议会上书陈请,并多次面见豫督张镇芳,提出拨款迁葬烈士遗骨及建立烈士纪念碑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烈士墓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烈士墓地处交通干道之侧,周围建起了许多建筑物,观瞧,凭吊十分不便,1981年,开封市人民政府再次将十一烈士墓迁至禹王合公园内,并修建了陵园,将原刻有题词的石碑镶嵌于墓地周围。

1913年,宋教仁被刺遇害。时任洛阳火车站货捐局局长的沈竹白义愤填膺,在洛阳杨少万家中召集同志开追悼会。会上,他慷慨陈词,揭露袁世凯反动行径,号召大家反袁。

东瀛归来教书启民智,冒险殓葬辛亥十一烈士,在“二次革命”中英勇就义。

不仅如此,儒雅博学的沈竹白还是一名实业家,组建工会,积极开办工厂,振兴民族工业。后来,他把所有的家产都用来资助革命事业。他英勇就义后,家中仅留下一架风琴、几幅照片和四帧绘画作品。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1912年民国初建,国内经济凋敝,发展中国实业和实现中国工业化,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民国初年,地处中原的河南经济落后。沈竹白为发展经济、振兴民族工业,满怀热情地筹划如何创办实业。

东瀛归来教书启民智,冒险殓葬辛亥十一烈士,实业救国办平民工厂,在“二次革命”中英勇就义,其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以及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为世人所传颂,为后人留下许多生动地故事和史料。沈竹白光辉的战斗生涯、追求自由民主的不屈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怀念、学习。

在报道采访中,谈及辛亥革命纪念英雄沈竹白的光辉事迹,辛亥革命烈士沈竹白的嫡孙沈平告诉记者:“我们这些后人应当继承先辈的遗志,用他们的精神来教育我们的后代。并用自身各种实际行动继往开并践行这种革命精神。”

据记者采访了解,沈竹白的嫡孙沈平自80年到美国后,就积极参与了在美华人华侨为促进中美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各项社会活动。是美東地区旅美河南同乡会和河南工商总会的领导者之一。

为初出国门的家乡留学生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有些学成回国后在不同的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国家改革开放,走出去,引进来。政策的号召下,引导在美国的河南籍企业家到河南投资找项目。帮助产品找出口销路开拓海外市场。挽救了数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其中开封丝织厂当时面临破产边缘,沈平从美国带样品,指导生产,并为他们开拓海外市场打开销路解决了面临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

为了帮助国内寒窗学子的困难,沈平的公司企业向教育部门捐款救助。其女儿在北京设立了"美国救助儿童基金会"帮助了大批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为了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沈平在美国創办了"美国新闻网站"向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华侨和国人民宣传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各方面的大好形势,增强国际影响力。总之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作为辛亥革命烈士后代,沈平时刻都牢记先辈们的遗训,盡尽所能的为国家多做贡献。(通讯员:熊天宏、韩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