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复兴号” 西昌跑出文旅融合发展“加速度”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3-03-07 16:51:03





 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7日电 (祝欢 汤雁)生态塑“魂”,文旅“联姻”,古今辉映,山水一城。“安逸四川”里令人向往的康养度假天堂,阳光“香味”浓的“小春城”,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近年来,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厚底子”和多年深耕的文旅融合“硬实力”,西昌唱响了旅游不断档的“四季歌”,跑出了融合发展的“加速度”。

  邛海湿地、建昌古城、唐园、大石板古村等旅游景点频频“出圈”,成为全国旅游的“热搜”城市,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发展的排头兵。兔年春节期间,西昌共接待游客160余万人次,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建昌古城游人如织。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建昌古城游人如织。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西昌,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腹地,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自古便是“西南重镇”、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西昌旅游高频“出圈”背后,是其“西”引力与城市发展不断向好的直接体现,背后既有资源禀赋的“先天”优势,更有多年深耕文旅产业的“硬核”实力。

  近年来,西昌充分利用文旅资源,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大文旅”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全域旅游、首位产业”发展战略,生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探索出民族地区文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新模式,打造了一批高颜值、文艺范、沉浸式的文旅项目,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生态资源“富” 文旅融合先天“领跑”

  西昌最靓丽的名片是山水,最厚重的底蕴是文化,最优秀的禀赋是生态。

  素有“月亮城”“太阳城”“航天城”美誉的西昌,拥有全球唯一奴隶社会博物馆、全球最大飞播林区、全国最大城市湿地,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节点,攀西地区阳光度假旅游核心区。

  地处最适宜人居的1500米海拔高度,年平均气温18℃,年日照2500多小时,年均氧生度95%,多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60天以上……这些“领跑”四川省的先天资源,让西昌生来就是绿色康养的旅游胜地。

  不同于北上广现代化大都市的繁华,也区别于水韵苏杭的秀丽典雅,西昌群山环绕,拥有山城般世外桃源的静,在一片山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而淡雅,是一座身心皆宜的“慢城”。

  安宁河穿城而过,邛海像一颗高原明珠点缀其间,灵秀泸山坐落在邛海湖畔。在其不远处,螺髻山矗立在邛海之南,周边有泸沽湖、灵山寺等众多景区,在西昌,旅游“不腻味”。

  除了山水,西昌这座城市的花木也令人流连忘返。大自然在这里肆意泼墨,绚烂如画,四季春常在,月月有花开。西昌市市树蓝花楹绽放之时,整座城市都沉浸在浪漫的紫色中。

邛海湿地公园。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邛海湿地公园。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西昌用好“绿水青山”这座金山银山,不断升级打造邛海生态康养游、特色乡村游、文化深度游、沉浸体验游、红色研学游,形成了联动冬春、带动夏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的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

  民族文化“靓” 文旅融合添“彩翼”

  一方净土、一海碧水、一座泸山、一城鲜花……西昌绚丽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构成了山、水、城交相辉映,人、文、景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为西昌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色彩浓烈而明快的彝族漆器,保留了原始古朴的风格;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饰,仿佛是将民族文化穿戴在了身上;色彩浓烈、技法粗犷的彝绣,反映彝族人的图腾崇拜和民俗风情……西昌的历史发展有着不可复制的独特性。

  在特定的环境和历史长河中,14个世居民族在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创造了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孕育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兔年春节期间,中国首台彝文化风情实景火秀《阿惹妞》“满格”演出,场场火爆。扭秧歌、舞龙舞狮、彝族歌舞等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本地人观看,还有许多外地游客专程前往体验。建昌古城内,彝绣、漆器等也成为别具一格的“风景”。

  每年农历六月,西昌都会“火”起来。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的世界级文化瑰宝——彝族火把节,是凉山彝族一年一度的传统重大祭祀节日,历时三天,满天星斗与遍地火把交相辉映。已沿袭一千多年的火把节,如今逐步演变成民间文化体育盛会。

  除了火把节,在西昌,彝族年、开斋节等节庆活动民族风情厚重浓郁,国家非遗“朵洛荷”、艺术奇葩“达体舞”、实景火秀“阿惹妞”精彩纷呈,彝族服饰、彝族银饰、南红玛瑙绚烂多彩,还有彝族选美、月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魅力的文化历史让人心生向往。

  奴隶社会的遗迹在这里留存。经过多年的文物征集,被称为奴隶社会“活化石”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现有藏品4000余件(套),展示了凉山的历史和民俗风情。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此交融,为西昌文旅融合“出彩”插上腾飞的翅膀,展现了西昌文旅融合的新态势。

  舌尖美食“炫” 文旅融合增“色”添“香”

  三四十年的老店遍布市内,“网红”小吃层出不穷,主场传统味道更是让人着迷,西昌的每一处都是走进来、坐下去、嗨翻“胃”的场景,“花式”美食展现着这座城市最真的滋味和最美的情愫。

  四川是美食大省,每座城市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美食名片,西昌的美食更是透着历史韵和“烟火气”。

  穿梭在西昌的大街小巷,舌尖美味“从不缺席”。坨坨肉、圆根酸菜汤、荞麦饼、煮洋芋……有道是,来西昌必看泸山邛海,必吃一顿彝族大餐。

  “热情豪放”的火盆烧烤、穿成一串的签签烧烤、“稳重霸气”的铜鼎烧烤、亲民温馨的盘盘烧烤……西昌的“人生一串”每天都在上演,藏着西昌人热辣的生活味道。烤至金黄冒油的小猪儿肉、麻辣鲜香的牛肉、小肠、牛筋、郡肝、鱼排、鸡脚……配上辣椒蘸碟,每一款都散发出迷人的香味,不容错过。

  清晨的米粉、夜晚的火盆烧烤、邛海边的醉虾……随便一种西昌美食都令人沉醉。渔家美食在岁月的坚守中,用老味道锁住了西昌人的味蕾和情怀,是西昌人惬意生活的幸福所在。昭觉的酸菜洋芋鸡,酸辣味最足;金阳的包谷饭,健康美味;布拖的乌洋芋,绿色生态;美姑的崖鹰鸡,肉质细腻……各区市县的美味在西昌大集合,散发出各自的味道,在这里形成了独具风情的凉山味道。

  这里的每一款美食都凝结着西昌的风土人情,体现着西昌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魅力,也为文旅融合发展增“色”添“香”。

  “文旅+”多点开花 文旅融合澎湃“动能”

  文旅“出彩”的背后,是西昌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西昌以“文化兴市、产业强市”为切入点,以文旅融合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用活古资源、做美水环境、厚植文内涵,推动跨界融合发展,形成产业相融互动、多种业态竞相发展新格局。

  同时,顺应群众期盼,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把特色文化、特色街区、特色建筑植入城市,既还“绿”于民,又还“利”于民,赋予城市人文精神和内涵品质。

  乡村旅游,且以诗意共远方。近年来,西昌以全域旅游为指引,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成功打造了以安哈“螺岭彝风”、樟木“茅坡樱红”等为代表的“乡村十八景”,形成独具民风、民俗特色的风情生态旅游长廊,是全国最富活力的乡村旅游县市之一。

  “旅游+体育”,活力城市迎客来。凭借好天气,西昌多次举办国际金牌赛事——邛海湿地国际马拉松赛;凭借好水质,促成邛海国际帆船赛的举办;凭借阳光好,又有四川省冬季阳光音乐季“开唱”……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让西昌备受国际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的青睐。

2021央视中秋晚会——白庙村分会场。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2021央视中秋晚会——白庙村分会场。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西昌统筹推进公共服务支撑,打造旅游服务网,实现城乡旅游公交全覆盖,高速、高铁、航空、旅游专线等“一航一铁三纵一横”立体交通网络,构建起“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实现“一部手机游西昌”。

  深入推动阳光康养游,西昌形成了四季阳光、湿地休闲、禅修养心等五大度假产品,打造度假旅游;邛海国际老年社区、观海湾国际颐养中心、康旅小镇,形成康养旅游;与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国家行政学院等十余家机构合作,打造研学旅游……“文旅+”多点开花,西昌文旅融合发展澎湃“动能”。

  牵引经济转型升级 文旅融合“反哺”城市

  文旅融合成就了西昌在旅游圈不可撼动的地位,同时也源源不断地“反哺”着这座城市。回首文旅发展的路径,西昌可谓一路繁花一路歌。2017年荣获“魅力中国城”最受观众喜爱魅力城市,《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博览会永久落户西昌;2019年获评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县”;2020年荣登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第5位及中国旅游百强县等,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020年,西昌承办四川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会,荣获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市,成为安宁河流域“农文旅融合”驱动乡村振兴的典范;2022年,西昌全力推动数十个产业、文旅、民生、市政重大项目如期建成,一大批文旅新地标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各方游客纷至沓来,西昌文旅加快复苏。

  近年来,西昌以文旅融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等国家级品牌76项,拥有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首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4A景区3个。

西昌高铁西站。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西昌高铁西站。西昌市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去年12月新成昆铁路实现全线贯通运营,西昌进入了机遇重叠、空间重构、资源重组的“动车时代”,西昌的文旅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位于西昌的建昌古城是“最西昌”元素的集聚区,通过整体保护更新,复原呈现明代古城风貌,并以古建保护带动文旅商融合新业态,构建“北有古城、南有邛海”的文旅新格局。

  立足民族地区特色,西昌探索出了一条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成功之路,以文旅融合推进全域旅游,牵引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行列。

  2023年,西昌把“文化旅游提升”作为年度主题之一,全力抢抓新成昆铁路全线开通带来的文旅产业发展新机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策划包装落地一批文博、文创、演艺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推出一批高品质有内涵的短线游、区域游、研学游,奋力推动电商信息、人力资源、特色餐饮、医养康养等成长型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打造千亿级服务业产业,打出一套创造性营销、国际化活动、精品式线路、高水平节庆、精细化设施的“组合拳”,持续擦亮邛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品牌,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未来,西昌文旅必将伴随着飞驰而来的“复兴号”迎来崭新契机,跑出文旅融合发展“新速度”。(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