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开创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3-09-19 14:09:27






媒体记者在大庆开展调研活动

     金秋时节,油城大庆叠翠流金,硕果盈枝;万亩盐碱地水稻、万亩板蓝根、万亩月见草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挂图作战,压茬推进……13-15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家媒体40余名记者、编辑齐聚大庆,“身入”大庆,践行“四力”,开启为期三天的大庆转型高质量发展调研活动。

      争当“排头兵”,建设“新大庆”。大庆人,以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为己任,不断强化能源保障作用,不断巩固产业安全基础,紧密对接黑龙江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布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大庆市建设成为世界著名的资源转型创新城市、中国新兴的高端制造城市和黑龙江领先的高质量发展城市。


光伏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

      “福地大同”产业多元融合

      端牢粮食饭碗,保障粮食安全。大同区是大庆市农业大区,有盐碱地面积8.69万亩,盐碱地资源丰富。9月13日上午,记者一行在大同区173泡盐碱地开发现场看到,务实智慧的大同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唤醒了“沉睡”的资源,成为了农村“致富地”、国家“储粮田”。

      据介绍,自2021年开始大同区在“不毛之地”开垦出万亩良田,三年三期从实验到推广,共开发盐碱地7479.51亩、新增水田5561亩,通过符合大同区盐碱地特性的“盐碱地改良八法”技术(水利物质改良、有机酸性肥治理、生物技术改良、常规灌水压碱、合理增施生根、栽培技术管理、化学技术辅助、测土配方施肥),不仅实现了PH值和盐量“双下降”,而且还实现了有机质含量和亩产量“双上升”,9月下旬收割,亩产水稻可达800斤以上。

      “经济账”可观。稻田年可实现经济收入450万元,目前已完成国家耕地占补平衡交易1980亩2.57亿元,从“科技改田”到“科技增粮”,收获的不仅仅是“钱袋子”,更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生态账”亮眼。把“白碱地”改成“肥水田”,根本抑制了区域盐碱地的持续恶化。通过推进水系连通、岸线美化、环境塑造,逐步打造水、田、稻乡村立体新景观。“民生账”丰厚。盐碱地的有序开发利用,有力带动了周边道路、绿化等民生项目建设投入,有效提升了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大同区,是“中国板蓝根之乡”“道地药材板蓝根生产基地”,“大庆大同板蓝根”地理标志。大同板蓝根种植规模长年保持在5万亩上下,产量近1万吨,体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大同板蓝根条形长且粗,药性好含量高,经黑龙江省药品检验所化验,高出国家药典标准(25%)15个百分点。源于多年来积累的深松旋耕和大垄平台播种,以及林源镇、双榆树乡疏松沙性土壤结构,利于根系向下生长,全程机械化作业,虫情预防到位,亩产干根普遍达400斤、大青叶200斤,亩纯效益可达2000元,带动农户2500户,拉动增收1亿元。

     “绿色果蔬、道地药材、优质粮食”已成为拉动大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大同区共发展棚室4.8万栋(冷棚4.15万栋、温室0.65万栋),成为龙江地区最大棚室果蔬生产基地,年产果蔬36万吨,产值约18亿元,用不足7%的土地,创造了20%的农业产值和1/4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现如今,经过多年积累和品牌沉淀,棚室产业已成为弥足珍贵的大同名片,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连续两年省级种植业结构调整现场会在大同召开;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北菜南销基地示范县”等殊荣。

      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基地坐落在大同区高台子镇,该项目是黄和公司投资60亿元建设的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项目成为世界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填补国内户外实证实验的空白。

      这个项目被列为“十四五”期间黑龙江省重点项目,以推动光伏、储能行业发展为目标,为新能源行业提供实证、实验、检测等服务,是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计划总投资57.3亿元,分五年五期建设,规划布置实证实验方案约640种,折算规模约105万千瓦,全部建成后每年折算减少碳排放约140万吨,预计年产生实证数据约20TB,投产后年产值可达7.11亿元,利税1.91亿元。

      这个平台新能源产业数据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7月13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项目完整年实证实验数据成果出炉,全球首次发布,共实证实验方案161种、产品69种,涉及31个制造厂商,包括光伏储能主流产品、推广应用的新产品等七大类19种在线测试设备共计515台(套),建立40多种分析模型,采集数据点达30多万点,开发150多份分析报表。此次发布的数据成果可为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实际应用效果提供科学的检验对照数据支撑,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全球新能源行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成果和中国标准。


开发盐碱地 新增水稻田

      “开放龙凤”工业集聚强劲

      走进光明产业园区,入驻的制造业、化工业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6月份正式动工,今年年底试生产。预计抗氧剂产品满负荷生产能达到4万吨/年,达产后的年产值能达到20亿元,抗氧化产品将占到国内市场份额30%以上,同时解决就业超过400人。该项目将填补黑龙江省抗氧化剂产品生产领域空白,不仅实现了抗氧化剂产品全产业链的完整闭环,更打造了国内同行业在该领域最长产业链。此外,在企业内部还可以实现进一步深加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大庆汉光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卓军说。

      龙凤区,是大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这里,集聚中直、省直、市直企业38家、民营企业5400余家。其中,辖区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公司已形成油、化、纤、肥、塑一体化生产格局,现有生产装置和辅助装置153套,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年,年产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四大类产品300多万吨,可生产62个品种、330个牌号的产品,是中石油东北销售公司大庆公司总部、中石油国际事业部大庆分公司总部所在地……上半年,大庆市龙凤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发展势头迅猛。

      在这里,全力推动石油化工强区、新兴产业富区、商贸物流兴区建设,走出一条经济结构更优、体制机制更活、内生动力更足、承载功能更强的发展新路子,挺起大庆“三个城市”(世界著名的资源转型创新城市、中国新兴的高端制造城市和全省领先的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脊梁。

      “油头化尾”集聚动能凸显产业多元强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投资就是抓未来。大庆市龙凤区围绕上项目、育动能、提质量下功夫,以产业、园区、项目为抓手,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新格局。今年,该区实施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总数33个,总投资103.99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64亿元。

      依托中石油大庆石化的地缘、原料、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围绕“油头化尾”做文章、寻出路、找缺口,延伸产业链条,集聚产业新动能,增强石化关联产业竞争力。近年来,依托与石化公司成立的改制公司,精准对接石化关联产业企业73家,成功引进海鼎年产1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树脂、汉光年产17.5万吨化工新材料等“油头化尾”项目30个,投资总额141亿元。“四上”企业达到129家,石油石化关联企业63家,年产值超1806亿元。在黑龙江省“油头化尾”产业布局中,龙凤石化关联产业“航母舰队”异军突起。

      完善园区承载功能。龙凤经济开发区形成以光明、万宝、萨东三个区块及石化产业孵化平台为主的“一园两区一平台”空间布局,成为发展石化产品后加工、化工新材料、石化装备、润滑油等石化关联产业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大庆市龙凤区政府累计投资4.2亿元,园区8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入驻企业101家。

      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开展图谱招商,全面梳理关联产业企业,绘制招商图谱,确定乙烯、丙烯、MTBE、EVA、ABS、石油焦、乙烯焦油等重点招商产业链6条,在谈项目29个,总投资117亿元。开展专班招商,年初以来,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先后7次带队赴厦门、北京、上海、徐州、合肥等14个城市招商,与20余家企业对接洽谈,徐州海鼎油化产品智慧供应链、辽宁润兴20万吨/年锂电池特种碳材料、威海海宽央厨智慧园等15个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

      “油头化尾”关联产业得以蓬勃发展,以三聚的新戊二醇、海鼎的高性能聚丙烯树脂、汉光的抗氧化剂为代表的石油石化深加工,中再生的再生资源回收、鑫鑫龙鑫的节能环保型门窗等生产型、高科技企业等也得以迅猛成长,构筑起业态新、结构优、产业多元的“新高地”。


绿色石化 科技赋能

      “绿色石化”科技赋能低碳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庆石化优化资源利用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作为重点工作来抓。9月14日,初秋的阳光下,大庆石化化肥运行部40万吨二氧化碳回收项目现场,几位工作人员指着身后的大装置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该项目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炼油化工和新材料板块的首套二氧化碳捕集项目,项目投产后,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作为集炼油、化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石化生产企业,大庆石化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结合提质增效专项工作,把节能降碳贯穿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形成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浓厚氛围。

      围绕转型升级开展科技创新,大庆石化加大“双碳”项目推进力度,制定碳减排总体方案,以节能提效,清洁替代,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20世纪70年代,大庆石化从美国凯洛格公司引进合成氨装置,经2005年扩能改造后,合成氨年产量为45万吨,副产品二氧化碳年产量64万吨;从荷兰Stamicarbon公司引进的二氧化碳气提法尿素生产工艺技术,使尿素年生产能力达到76万吨。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大庆石化顺应形势要求,优化产品结构,增加液氨产品销售,减少尿素产量。由于尿素减产,尿素装置经常处于低负荷间歇生产状态,过剩的二氧化碳通过放空排入大气中,造成了资源浪费。为了节能提效,大庆石化化肥运行部把实现集团公司“双碳”目标作为重点科技攻关的课题。

     如何将废弃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CCUS技术给出了答案。大庆石化利用旧尿素装置中的二氧化碳压缩机,在二氧化碳压缩机二段出口设置干燥器,干燥脱水后的二氧化碳经压缩机三段和四段升压至14.7兆帕,将合成氨装置的副产品转化为体积占比大于99%的高纯度二氧化碳。

      当前的大庆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正值供需两旺。二氧化碳经过干燥后用作油田驱油剂,既降低了碳排放,又可提高现有油田油井的最终采收率。紧邻大庆油田成为大庆石化布局CCUS项目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油田作为二氧化碳的消费“大户”,可为捕集的碳提供应用市场;另一方面,捕集的二氧化碳无须远距离运输即可实现利用,开发成本将大幅降低。今年5月15日,大庆石化40万吨/年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全面建成。

      二氧化碳有临界参数较低的特性,极其容易发生相态的变化。为找到管道运输二氧化碳的界区条件,大庆石化和大庆油田联合研究论证,通过管道输送模拟分析发现,当超临界二氧化碳压力达到14.7兆帕时,管道输送全程无须再增压,管道末端压力就能够保证在9兆帕以上。

      大庆石化至大庆油田的管道技术方案,保证了管道全线二氧化碳处于稳定高效的超临界/密相输送状态,并且余压还可作为油田二氧化碳注入设施的入口压力,实现了上下游一体优化,技术经济合理。当前,连通大庆石化与大庆油田的二氧化碳气体超临界管道正在加紧建设,在管道建设完成前,捕集的二氧化碳将由液体罐车输送。

      加快推进CCUS技术应用和产业链发展,是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需要和重要路径。众人拾柴火焰高,推动CCUS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助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汇聚多方力量。大庆石化用“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真抓实干,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新的“碳”力量。

      科技赋能生产指挥开启“一站化”时代。记者走进中国石油大庆石化化工区生产指挥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巨大电子屏幕,装置区视频监控、机组状态检测、DCS操作等画面一目了然,屏幕下方,整齐摆放着一排排控制电脑,整个控制室看上去充满了现代感和科技感。

     对于处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炼化企业来说,大力实施信息化补强工程,扎实推进智能化工厂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大庆石化公司强化顶层设计,在大检修期间,着力推动炼油与化工、乙烯与下游生产相融合匹配的项目建设,重构产业布局,重聚发展动能,推进企业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

      随着炼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项目建成投产,可供乙烯裂解原料由原来的每年210万吨增加到284万吨以上。为保障上游装置持续稳产高产,炼油厂充分利用今年大检修时机,同步实施二重催装置再生器一、二级旋风分离器更换,三重催装置反应器、再生器改造等4个公司级重点项目,有效解决烟机使用寿命短,沉降器结焦等难题,让装置以更“健康”的状态迎接新的运行周期。施工中,该厂提前谋划,细化检修方案,跟踪检修质量,严格安全管理,将新技术和节能高效的设备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解决了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瓶颈,进一步提升装置运行水平,为炼油区满负荷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大庆石化公司在大检修中重点实施控制室整合、MES系统升级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主营业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为构建综合控制平台,满足企业发展所需,大检修期间,大庆石化实施炼油区、化肥区、化工区部分装置中心控制室整合项目,统筹工期长达112天,涉及8家二级单位和数十套装置,共计迁移控制、火灾报警、视频监控等121套系统,铺设光纤33.63万米。这项公司级重点项目,堪称大检修智能化水平之最。


媒体记者在大庆开展调研活动

     “项目启用后,实现了自控系统超强集中控制,上下游沟通更加便捷,各层级管理人员可全面掌控装置及全区域生产情况,各项指令可快速通过装置‘大脑’制定并传递执行。”大庆石化机动设备处高级主管严伟介绍。自此,大庆石化生产指挥开启“一站化”时代。

      大庆是一座英雄之城,活力之城,创业之城。大庆在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全速前进,奋力谱写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篇章。(小峰/文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