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守护黄河母亲 收获丰厚馈赠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3-10-01 09:11:26





      中新网运城9月30日电 (记者 李新锁)秋分一过,山西运城黄河滩涂上就显出丰收景象。永济黄河滩涂的万亩莲藕长势正好,盐碱地养殖海虾日渐肥美;稷山国家板枣公园内“枣”满枝头;夏县泗交康养基地郭家河村“黄河人家”民宿加紧收尾建设。作为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山西运城人在倾力守护黄河的同时,也收获着来自母亲的丰厚馈赠。

  黄河流经运城345公里,长度占到了山西全省的34.7%。运城是黄河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治理保护为先

  运城,古称河东。依托黄河母亲的滋养,这里名人辈出,留下了全国地级市国保单位数量第一的荣耀,还有中条山、黄河水的山水形胜。

黄河运城段风景。 武俊杰 摄

  如何把这种辉煌传承、延续下去?运城把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放在第一位。

  运城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运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付晓霞介绍,近年来,运城市围绕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大生态保护工程、十大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及“五条绿色走廊”建设。

  9月24日至26日,“海外华文媒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运城行”活动(简称“海外华媒运城行”)在运城举办。

  此次活动由运城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运城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运城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运城市委网信办主办,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承办。

  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修复,运城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实施了总投资122.49亿元,涉及90个项目的“十大生态保护”工程。

  在接受海外华文媒体采访时,付晓霞说,在提升黄河支流入黄水质方面,运城市实施了总投资115.9亿元,涉及87个项目的“十大建设工程”,分别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全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提质增效工程、工业园区废水深度处理及中水利用工程等,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在污染治理方面,运城市全面打响工业、农业、城乡生活污染治理战役,黄河、汾河沿岸一公里内污染企业全面取缔,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千年盐湖停止工业生产。2020年-2022年,运城环境综合指数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2022年国考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70%,Ⅳ类断面比例30%。

  在水土保持方面,运城精准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4平方公里;累计建成高效旱作农业示范区5.14万亩,粮食平均亩产达到800公斤以上。

  投桃报李馈赠丰厚

  在运城人保护黄河的同时,黄河也在滋养着河东大地。

  数据显示,运城市沿黄8县市有40个乡镇、128万人口。沿黄各县市持续做大做优特色产业,如临猗苹果、芮城花椒、垣曲核桃等水果和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500余万亩,特色水产养殖、万亩水稻和莲藕种植等也声名鹊起。

  30日,在永济市开张镇的“南虾北养”千亩生态产业园内,生长在黄河边的南美白对虾日渐肥美。开张镇镇长卫亚妮介绍,西开张村9000余亩耕地中有三分之一是盐碱地,因不适合传统农作物种植而长年撂荒。几年前,当地得知这块盐碱地水质与海水成分相近,非常适合水产养殖,便决定以“渔”治“碱”,流转土地建设千亩生态大虾基地,养殖南美白对虾。

永济利用黄河边盐碱地发展海产养殖。  武俊杰  摄

  “如今,在西开张村已建成1000个养殖棚。按每棚产量1000公斤计算,每年至少出两茬,每公斤至少卖50元。一个棚保守估计,纯利润达6万元至8万元。”卫亚妮说,村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租赁获取可观收益,每年还有150余劳动力参与到园区日常养殖、维护等工作中,增加劳务收入300余万元。

  除了定居黄河边的南美白对虾,还有黄河鲤鱼、莲藕、水稻等产业日渐成形。

  付晓霞说,运城把生态资源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充分利用绿色资源的比较优势,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工则工,重点打造运城水果、运城面粉、运城蔬菜等品牌,为沿黄乡村振兴打牢产业基础。

  沿黄流域是运城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在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之下,生态保护正倒逼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

  海外华媒运城行期间,美国《华兴报》、加拿大《环球华报》、印尼《国际日报》、菲律宾亚太通讯社等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登鹳雀楼、看生态产业,探访文旅康养基地,深度体验黄河文化。

  夏县泗交康养基地项目是当地打造“两山”理论样板的新探索。项目规划区域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和中条山生态廊道为脉,全力打造休闲康养、健身娱乐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游客参观夏县郭家河村民宿。武俊杰 摄

  夏县郭家河村位于中条山前沿,全村下辖5个自然村。

  近年来,当地借助沿黄旅游公路开发有利时机,倾力打造郭家河民宿村,把原农宅改造成住宿、餐饮、休憩的农家小院,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房车营地、民宿停车场等。

  对此,南非《非洲时报》副总编辑邓燕说:“看到整洁精致的农家小院和院子里种的纯天然茄子、辣椒等蔬菜,忽然就有想住下来的冲动。”

  黄河文化传承有序

  在保护、修复的前提下,近年来,黄河文化在深度弘扬中彰显魅力。截至目前,运城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当地持续30余年举办关公文化旅游节,让“关公故里·好运之城”唱响全国;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全面加强,永乐宫壁画修复保护工程进展顺利,“文明守望工程”认领认养8处。

  万荣县地处黄河、汾河交汇处,因轩辕祭后土而肇始农耕文明。位于万荣的孤山是二十四节气文化起源地。

  近年来,当地结合悠久人文历史和孤山独特地理位置,以耕读康养理念逐步建设成为集优秀文化为魂、生态文明为根、有机农业为基、耕读康养为本、休闲观光为韵的万荣县孤山修福第基地。

游客体验万荣孤山黄河文化。 武俊杰 摄

  该基地总经理侯留安介绍,基地用十余年时间打造了一个有机农业种植基地和耕读教育康养基地,积极探索“农耕文化+乡村文旅+生态保护+教育康养”的创新发展模式,传承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展示多元产业融合的乡村振兴新面貌。

  基地内建设有二十四节气教学区、食物教育教学区、习武场、红色革命文化教学区等九个研学区,可进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校外实践课程、中小学生研学、冬夏令营等活动。

  登临孤山山顶,可见王屋山、中条山以及壮观的黄河河道,山川云海尽收眼底。

游客登临鹳雀楼。 武俊杰  摄

  循着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诗句,“海外华文媒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运城行”活动一行登上鹳雀楼,俯瞰黄河之水滔滔而下,近闻雀鸟啾啾而鸣,在山河对望间,感悟历史文化的厚重。

  鹳雀楼景区里的黄河湾营地项目,是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夜晚,在营地,游客们享受着“白日依山尽”后的夜生活,惬意自在。

  美国华人网总编辑于天竹说,黄河流域产生了丰富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成果,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辩证的哲学思想。黄河文化推动着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