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博物馆与向日葵御画师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2:56:12





    文:季佳程(荷兰留学生)
    我感觉我意识到原来梵高是荷兰人相对比较晚,尽管不记得具体多晚。同样的还有意识到米菲兔、壳牌、飞利浦、联合利华等等都与荷兰挂着钩这些事。
   不过再这么讲下去可能会变成一篇吹荷推送,我就此打住。
    啊,还有锈湖,这个做了受万千玩家追捧游戏的荷兰团队。
     室友说“怪不得这么懂得剖析梵高呢”(大意),而我恰好是在他们的系列游戏里突然领悟到了被大家喜爱的梵高的魅力,也不知道该用可喜可贺的心态庆祝巧合,还是先送一句“真是迟钝”的感慨给自己。
    梵高作品在荷兰的收藏主要是两个地方。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和位于奥特洛高费吕沃国家公园里的库勒-慕勒博物馆(也叫这地方梵高森林公园,这是一个我认为虽然噱头足够博得观众眼球但却极不准确容易引起误解的称呼)。
    前者是游客的打卡点,虽然说了不允许拍照但还是有人或光明正大或偷偷摸摸地按快门;后者则是与公园捆绑销售的清净优雅之地——作为一个清净优雅之地来说还是略显喧嚣。不过这也可以证明梵高的高人气,我相信有许多参观者确确实实就只是奔着他的大名而来。
 
    库勒-慕勒博物馆(另译克勒勒-米勒博物馆),尽管这个博物馆名字听上去比较拗口,但这世界上第二大的梵高画作收藏机构也不是浪得虚名。其中我感觉素描与草稿尤其多。单纯是为了梵高来这里就可以大饱眼福,更不用说这儿还可以欣赏到其他大师的神仙画作。
    我确实在那其中有十分喜欢的画作,但鉴于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梵高先生,接下来的随心所欲作品推荐环节就只提他的作品。
   博物馆的建筑十分大气,加上门口宽阔的大草坪和四周作为环境衬托的森林,实在是很令人心情愉悦的地方。
   这位听说是常年驻守在博物馆门口的馆长先生。虽然脚边有禁止触摸的提示,但这光溜溜的雕像质感让我觉得大家也应该没怎么遵守规定——其实是因为我自己有看到别人好奇地想和馆长先生亲密接触一下。
   博物馆内有个巨大的雕塑园,作为放松绝对是很好的去处。
   梵高自己也说自己是农民画家。他的初始动机可能包含了一部分经济思维,但这个选择的结果则是让大家看到了劳作者的辛勤奉献和那连带着的土灰色现实。不是什么强烈对比能带来的视觉冲击,只是灰暗之间的细腻色彩变化,也被弟弟说因为太过阴沉不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所以卖不出去。可我总觉得在这并不光鲜亮丽的色彩背后能看到快乐与辛酸交织的人生百态,还有那份时而顺其自然时而不屈不挠的生活方式。     
   这株极易激发观者少女心的粉色植物——我第一眼上去以为是樱花——是一颗长得很好看的桃花树。它自然,也被梵高画得很好看。后面的篱笆,看似长在树上的云朵和微蓝的天空,你可能会觉得它就是普通地好看,如果不告诉你这是梵高画的画的话。
 
    在梵高博物馆里有一串三幅春日粉红树木的图画,摆在一起更加让人觉得赏心悦目了。
   我赶在自己的博物馆卡过期之前,不惜下课前提早冲出教室强行坐上前往阿姆斯特丹的火车。为了限流,不管你是用什么票去参观梵高博物馆都需要提前在官网上预约入馆时间,在预约时间的半小时内都可以进场。   
   梵高的自画像真多啊。尽管大家公认这是在贫穷时期没钱请模特的情况下最为经济实惠的选择,可是能把自画像画得如此受人追捧的人肯定屈指可数。毕竟我不觉得大家是因为模特(文森特·梵高)长得帅才对这些画如此着迷的(是吗?),就像我觉得他活在今天的话应该不会是自拍爱好者……吧。
   面对同一个模特(文森特·梵高),画家(文森特·梵高)可以将其形态色彩变化得如此丰富。我觉得这一点很有魅力。他每次观察自己的时候,脑中映射出的样子是否都是不一样的呢?
   梵高在无数次的作画中重复观察了自己,而且可以将这种感觉表现出来。我不能下结论说他在画自画像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深入思考一些哲学问题,但我会想,我是否有如此仔细、频繁地观察过自己
   尽管说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便是你自己,但这个“最”也不过是和其他人相比较后产生的结果。我认为不去花些时间力气大概是不能“更”了解自己的,而“更”了解自己在我看来十分重要。
   尝试给自己描绘一幅自画像如何?不一定要是图画,甚至不一定需要有形式。它随时变化,比如可以只是脑中的一些思绪和概念。
   梵高在接触到日本绘画艺术之后就很沉迷。有许多日本画作的收藏,也有不少临摹日本绘画的作品。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个画框边上的文字也应该是作为画的一部分也被临摹进去了。他真的很认真很用心。
   著名荷兰画家学写(日本)汉字。我肯定还会赞美“喔,真有艺术感”这种。
   这个位于阿尔勒的著名房间有三个版本,各自在物件、绘画笔触、颜色上略有不同。大体构图是一样的。纪念商品店里有这个房间的冰箱贴磁铁,立体冰箱贴磁铁,还有立体的房子拼装模型。我实在是喜欢,我为什么当初没有买呢?
 
   非亲眼见到的这个房间总给我一种十分明亮的感觉,凑近了仔细看看似乎也没有那么明亮,但也不是灰暗的。房间颜色在我看来很纯,有光打在画上的话应该会更亮一些。
房间里的那块毛巾好长。
   经典的向日葵画,亲眼看的话总觉得上面的花盘是有刺的。
   应该是厚颜料。但这是我觉得油画厚度的精妙之处,无形之中增加了不少真实感。
   向日葵画里似乎总有一些衰败的颜色掺杂,和我心中一片黄澄澄的画面不符。
   他笔下的向日葵没有那么理想,是自然和真实的生命力的表现。
  大幅的橙黄色甚至让人看着有点热。尽管那副鸢尾花名作也是以黄颜色为背景,但毕竟描绘物体是蓝紫色的,有个对比。而向日葵则是同一色系的相互烘托,啊,有些耀眼。
  梵高说自己要成为向日葵御用画家,,让大家一提到向日葵画就想到他。
  他自然是做到了,我觉得他的名字后面时常有个向日葵小勋章紧跟着闪闪发光。
 
    梵高的画作散落在世界各地,如果有机会的话确实也想边走边捡好好看看它们。
    每次我写博物馆,写到最后总结总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毕竟我想说的在上面都基本上讲完了。
   因为博物馆卡过期了,而我目前暂时没有想去继续办一张的打算,之后可能要不就挑以前去过但是没有动笔的博物馆回顾一下,要不可能就暂时停一会儿了。
  然后我再随机写点随机文字。
   你既可以说他是真实的:粗糙的手掌,发锈的农作工具,或者是一片片不尽相同的花瓣。你也可以质疑他闹钟是否时常发作眩晕症,也纳闷这将纸笔扭成一团也无法造就的波浪到底是源自艺术的海洋还是病痛的深渊。我的偏见让我一直从他的笔下看见乐观平和与对生命的虔诚。
   天气暖和点的时候,请问你也要一起去栽几株向日葵吗?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