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写真:在台湾,“万物皆可喵”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10-07 08:05:44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陈小愿

  台北今秋的诚品书店,仿佛被“喵星人”攻占。抬头望向人文科学畅销书榜,前十名被《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系列占据三席;低头再看读者手中书,《被猫咪包围的日子》《猫咪行为学全图解》等“猫书”比比皆是。漫步街头,使人不禁感叹:在台湾,“万物皆可喵”!

  从台北松山机场的“3D喵”彩绘观景墙,到高雄市中心的“外带一只猫”网红咖啡厅,再到火遍全台的“世界名画·全面喵化”展览,猫元素俨然成为台湾流行文化。

  “猫咪本身个性比较安静、慵懒,也很疗愈,很适合在有文创的地方出现”,高雄青年创业者詹宗毅近日对中新社记者说。

  因为喜欢猫和咖啡,詹宗毅5年前决定经营一家可以二者兼得的店面。如今,这家名为“描Café×屋Brunch”的创意早午餐厅已是社交网络平台脸书上获赞过万的“美食+猫文化”网红店,店中收养的4只流浪猫也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明星喵”。

  相距不到一千米处,另一家开业仅3年的咖啡厅“外带一只猫”同样拥有高人气。落地窗、大理石台面、错落有致的“猫房”……文艺小清新风格让此店在高雄市中心的街角格外显眼。

  店主是一对年轻夫妻,丈夫王俞涵告诉记者,自己是室内设计师,因为与太太收养太多流浪猫无处安置,干脆租下工作室旁店面,精心设计成猫和猫友共同的家园。

  王俞涵在店内设计了一组盘旋而上的“空中步道”,店中6只猫经常在两三米高的木质步道上“走猫步”,顾客拍照的快门声如同真有明星走秀一般。

  这两家店都在门口放置了精致猫屋,供雨天无处容身的流浪猫避雨觅食。有猫爪型冰块、猫须状马克杯背景墙、卡通猫咪玩偶……两家店中的大量文创设计难免让人产生“人是过客,猫才是主人”的感觉。

  谈及台湾猫文化的兴起,两位店主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乍听令人费解的名字——猴硐。过去十年,新北市瑞芳区的猴硐车站因附近“猫村”而声名鹊起。外人难免疑惑:既为“猴”硐,何来“猫”村?

  其实,最初该地附近山上多有猴子群居,故得名“猴硐”。日据时期,猴硐因发现大量煤炭资源而盛极一时,直至上世纪90年代资源几近枯竭、采矿业没落、矿工人去楼空,附近山村、民宅、古街遂成为流浪猫的天堂。

  2009年,瑞芳镇将猫村规划为观光景点。2013年,猴硐猫村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为“世界级赏猫景点”,自此成为各国爱猫者争相“打卡”之地。

  2009年,网名为志铭和狸猫的两位台湾青年在台北阳明山偶遇并领养了一只米克斯猫,后取名“黄阿玛”。此后二人陆续领养6只流浪猫,为“黄阿玛”组成“后宫”,并以“黄阿玛的后宫生活”为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传视频、图片。

  如今,“黄阿玛”已在脸书、微博分别拥有逾134万、93万粉丝,成为两岸爱猫者推崇备至的“喵星人一哥”。

  有趣的是,两位事业有成的青年“猫文化”创业者,时至今日仍自称“奴才”,唤起两岸数以千万计的“猫奴”的同理心。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湾家猫数量在2013年至2017年增长143%,部分大学更相继开设有关“养毛小孩”的课程。台有关机构称,台湾宠物市场商机已达500亿元新台币。

  值得注意的是,两岸围绕“猫文化”的交流也日趋热络。大陆漫画家肥志基于二十四史创作的《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系列动漫视频,一上线就吸引大量两岸观众观看。该系列三部书去年9月在台出版,目前仍然畅销。

  王俞涵表示,自己每年至少到大陆一次,除看看大陆城市风貌和发展,也会找志同道合的“猫奴”交流养猫心得。詹宗毅也坦言,“以后有机会,当然希望可以把店开到大陆去。”(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