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这3个关键词 中国或成世界农业科技中心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10-10 09:14:54





  “中国有约4.5亿亩水稻,单产约46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日前举行的“科学麻辣烫”科普沙龙活动中指出。该活动旨在探究中国人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巨大转变背后的科技力量。

  据万建民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业科技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率接近60%。这么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国水稻科学领域的两次重大进步。

  万建民介绍,第一次是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家利用矮秆基因将水稻株高从1.69米左右降到80至100厘米,使水稻更加抗倒伏从而提升产量;第二次是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对水稻进行杂交育种,利用另一种基因使水稻产量进一步大幅提升。

  未来,我国水稻科技的发展方向是将传统育种技术与基因组学、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转基因等生物科技相结合。万建民表示,未来中国科学家将挖掘出新的水稻基因继续改良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育种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种质资源的支撑,也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全球化”。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不断壮大繁荣的过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说。

  梅旭荣介绍,目前中国跟全球14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在农业科技领域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引进国外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大概2000多项。最近几年中国的农业科学技术逐步走出国门,进入很多发展中国家,助力当地发展生产。

  此外,中国农业科技界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国际上实施的一些重大农业科技计划都离不开中国科学家的参与。

  梅旭荣认为,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农业科技未来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从整个国家来看,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有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一席之地”,即中国要在一些战略必争的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抢占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第二个关键词是“自主可控”,中国现在的很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依然受制于人,农业领域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需要下功夫改变这一局面;第三个关键词是“支撑引领”,即从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到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我国农业应用科学领域要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用创新引领农业科学进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