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 海内外同胞侨胞寻根问祖的人文胜地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10-10 10:58:12





  古往今来,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华夏儿女以“炎黄子孙”自称。据史籍记载、民间传说及考古发掘印证:炎帝位南方,又称赤帝,是长江文明发祥的标志和代表,也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将湖南省株洲市酃县改名为炎陵县。分别以炎帝陵和黄帝陵命名的县——南有炎陵,北有黄陵,充分表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的深情。

  为了让炎帝陵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使命,近年来,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积极推动,筹集建设资金2.6亿余元,募捐名家字画400余幅,其中来自海内外团体和个人捐赠金额7400余万元,投入炎帝陵保护建设。炎帝陵陵园功能日臻完善,文化内涵日臻丰富。

 

 

  现在的炎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面积12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沿南北中轴线,依次由华夏广场、神农园、圣德林、五谷图腾柱、九鼎九簋、公祭广场、神农大殿、午门广场、陵殿、碑亭、墓冢、御碑园、皇山碑林、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等50多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一个“炎帝神农文化大观园”。

  湖南这些年来对炎帝文化研究作出了很多努力。湖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南省神农炎帝文化研究会、株洲市神农炎帝研究会、炎陵县炎帝文化研究会等研究单位先后成立,并多次举办炎帝文化研讨活动,出版了一批颇有价值的炎帝文化学术专著与文艺作品。1993年中国湖南株洲炎帝文化学术研讨会是湖南第一次举办的有关炎帝文化专题的学术研讨会。1999年10月,株洲市人民政府、株洲工学院主办“稻作农业起源与炎帝文化暨第三届农业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2007年10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黄帝陵基金会、炎帝陵基金会、株洲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炎帝陵基金会承办了“炎黄精神与和谐文化”炎黄文化学术研讨会。2014年10月,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湖南神农炎帝研究会承办了第二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

  2013年开始,炎帝陵基金会响应株洲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炎帝文化文章”的号召,先后联合湖南工业大学、株洲市委党校以及数所中小学校作为“炎帝文化进校园”实验学校进行试点,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目前,各试点校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株洲市正在把“炎帝文化进校园”工作打造成一张炎帝文化宣传与株洲教育相结合的特色名片。

  不忘始祖祭祀传承

  炎帝陵内保存有历代碑碣,一类是祭祀碑,详细记录着历朝历代的先人祭拜炎帝的情况;另一类是记事碑,主要记述的是历朝历代对炎帝陵的修葺。现代的记事碑也以记述炎帝陵修复建设为主,如1940年薛岳《重修炎帝陵碑》、198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重修炎帝陵碑记》、2015年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神农园记》等。

  炎帝陵的祭祀活动至今已形成一整套既定程序,即“祭典”。2006年,“炎帝陵祭典”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获评“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

  自1988年炎帝陵修复工程竣工以来,株洲炎陵县炎帝陵举办各类文化和祭典活动5000余场次,累计接待1500余万人次,吸引众多港澳台同胞和海内外华侨华人前来谒祖寻根,其中接待华侨华人及国际友人超90余万人次。

  致力建成中华民族人文胜地

  为了回应海内外同胞侨胞的期盼和关切,国家各相关部门、湖南省及炎帝陵所在地株洲市高度重视炎帝陵的保护、规划和建设工作,致力把炎帝陵建成中华民族的人文胜地、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湖南开放的亮丽窗口、株洲旅游的产业龙头。

  1986年6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启动炎帝陵殿修复工程,由株洲市修复炎帝陵筹备委员会主持修复,于1988年10月竣工。1994年,湖南省专门为炎帝陵保护建设成立炎帝陵基金会,基金会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宗旨,加强与海内外华人友好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联系,为组织制定炎帝陵景区整体规划、整修建设和保护炎帝陵筹集资金,同时开展对炎帝、炎帝陵的宣传和炎帝文化的研究、交流活动。

  从2000年起,按照炎帝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炎帝陵基金会具体组织实施了炎帝陵公祭区、圣德林、福林、神农园的建设。至此,炎帝陵谒陵、祭祀、缅怀三大功能区的建设日臻完善。

  现在的炎帝陵洣水环流,古树参天,景色秀丽,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宫殿、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与秀美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让整个炎帝陵景区更加幽静秀丽、蔚为壮观。

  作为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标的炎帝陵,如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新“潇湘八景”之一、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之一。

  旅游开发助力脱贫

  随着炎帝陵举行修缮后的首次公祭典礼,文化旅游业开始起步并蓬勃发展,为炎陵县第三产业和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在着力打造以炎陵县城为核心,串联境内核心旅游资源,打造祭祖祈福、养生度假、红色旅游“一心一环三大板块”产业规划下,炎陵县逐步成为寻根祭祖、红色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神农谷石头彩绘、红军标语博物馆寻找记忆……炎陵县推出的“体验旅游+新玩法”受到了游客的热捧。每逢节假日来临,炎陵县大院农场、密花休闲山庄等乡村旅游点都是车水马龙。

  当地39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48家休闲山庄、412家农家乐通过加速发展,帮助5600名群众就业创业,其中贫困人口2112人,人均增收1.8万元。2018年,炎陵县接待游客6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3.2亿元。2018年8月,炎陵县宣布脱贫摘帽。

  炎帝陵正以其文化张力日益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标、炎黄子孙的情感纽带、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数据来源:湖南省炎帝陵基金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