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华人妈妈谈教育:从“虎妈”到“猫妈”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0-05-10 10:18:47





据英国《华闻周刊》微信公众号“华闻派”报道,近期,英国学校在疫情期间陆续开展网上教学,不少英国华人家长边在家上班边辅导孩子学习,有的家长还把孩子的日程安排得丰富多彩。

  和很多为辅导孩子而感到疲惫的英国华人妈妈不同,何越则笑称自己近期十分轻松,“整个状态像在度假”,因为既不用每天早起送孩子上学,也不用送她们去上兴趣班。

  何越来自中国,她在英国生活已有16年,她的丈夫是英国人,这让她感觉自己站在了“中英文化冲撞前线”。她曾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虎妈,但后来,她渐渐试着改变,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给她们爱和鼓励。经过多轮思想斗争,现在她更倾向于较宽松的教育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她也找回了自己。

  何越介绍说,她有两个女儿,一个10岁,一个8岁,都在英国的公立学校上学。随着孩子的成长,她的教育观也逐渐转型。在大女儿4岁的时候,她当时就是觉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4岁时我们就要起跑,这样我们才能冲刺冲得快,冲得早,这样才能成功。”
 

  她当时每天给孩子安排很多活动,钢琴、游泳还有戏剧课等,晚上还要监督她学中文。

  她说,“我看着孩子睡觉,还在想:孩子,你好幸福,有我这样一个妈妈帮你安排你的成长道路,安排你考好成绩,要进牛津剑桥,然后出人头地,做英国的精英。”何越那时每天都累得不行,可她认为督促孩子学习、进步是当妈妈的责任。

  她说,有一次她跟副校长聊起来,向副校长抱怨说学校怎么没有作业、没有考试。然后这位副校长笑眯眯地看着她说,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做作业和考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何越称,当时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何越的丈夫是英国人,他在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跟她有很大的分歧。

  她说,“当时我曾经还跟一个也是嫁给英国人的华人妈妈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那时认为,其实中式教育观有对的,英式教育观也有对的,但是两边都有不好的地方,最好的方法是走到中间。”

  何越认为,“首先,英国父母对孩子不像中国父母这样,有这么重的望子成龙的心态。他们对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健康,希望他快乐。”

  现在,她认为,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找到他要做的事情,然后给他爱,给他鼓励,给他支持,这就好了。

  她说,“我没有理由要求我的孩子成功,因为我根本就不需要她成功。”

  她认为,“这个社会本来就一直在按照一个更公平、更公正的方向在走。我的孩子是随着潮流走的,她未来只需要顺应潮流,一起来为创造更公平的社会努力就对了。她不需要做精英,做精英很累,除非孩子她自己想做。如果我的孩子想做,我让她做,我鼓励她做;如果她不想做,做普通人没问题。”

  现在何越的孩子去参加的兴趣班,都是她们自己要去上的,不是家长要她们去的。老大报了舞蹈课和体操课。老二现在在学打鼓,何越其实觉得没意思,不过女儿自己喜欢,她也就表示支持,给她交了学费。

  她解释称,“当然像我这么佛系,还有一个前提条件,我们家老大非常独立自主,她不用我管的,她太成熟了,她完全知道自己要什么,她想做的事情一定能做到,感觉她已经对她之后的人生负起责任来了。所以对我来说,我只要给她安全感和爱就可以了。”(彭琳)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