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出台短时工作制稳经济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4-05 10:53:07





  短时工作制度是颇具德国特色的一项就业保障举措,该制度极大程度地稳定了就业,防止了大面积失业的情况发生。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欧洲就业也遭受巨大冲击。相较其他欧盟主要成员国,德国就业形势可谓相对稳定,不仅失业率明显低于其他欧盟主要经济体,而且居民收入并未出现大幅下滑。这与德国在疫情期间采取的一系列就业政策有着直接关系。

  德国是如何在疫情之下稳就业的呢?这就不能不提到颇具德国特色的一项就业保障举措——短时工作制度。根据德国相关法律,在企业遇到经济危机等严重经营困难时,可以向政府申请启动短时工作制度。启动后,企业可以通过缩短工作时间、减少支付工人工资的方式压缩成本,改善经营状况,避免直接将工人辞退。政府则向企业提供短时工作制下的社保等各类补贴。启动短时工作制后,企业员工仍可以得到原有薪酬的60%,有子女的员工则能够另外多拿7%的收入。这样既可以有效压缩企业用工成本,最大限度地保留更多的工作岗位,避免出现大规模的裁员潮,又确保员工的收入不会大幅下降。

  为了应对疫情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去年德国政府还及时调整了短时工作制的相关标准,降低了启动短时工作制的门槛。在新规定下,企业在面临失业风险的员工数达到10%的情况下即可申请短时工作津贴,而此前的标准为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疫情反复对德国经济产生了更加持久的负面影响,德国政府进而决定继续延长短时工作制的特殊政策至今年年底。

  此外,德国政府为了保障劳动者收入水平,还对短时用工工资进行了调整。根据新的规定,在进入短时用工第4个月起,工资水平将由最初的60%(有子女者为67%)增加至70%(有子女者为77%),自第8个月起增加至80%(有子女者为87%)。大幅提高短时工作者的工资水平,成为德国在疫情下稳定就业、保障居民收入水平的又一重要举措。

  根据德国联邦劳动局的统计,在2020年4月第一轮封锁措施的高峰期,德国进入短时工作制的人数达到600万。德国伊福经济研究所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1月仍有260万人处于短时工作状态。如此之高的短时用工比例,凸显出该制度对企业应对危机的重要性。

  德国联邦劳动局局长舍勒表示,德国的短时工作制度极大程度地稳定了就业,防止了大面积失业的情况发生。德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海尔也表示,短时用工制度是德国稳定就业的成功模式。通过这一制度,居民就业及收入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德国在疫情期间将继续推动短时工作制发挥应有的作用。

  短时工作制度虽好,但对政府而言是巨大的财政负担。得益于多年来优秀的财政状况,德国政府在应对这笔巨大的开支时显得从容不迫。虽然去年和今年德国政府的财政压力与往年相比急剧增加,但相较其他欧盟国家,仍处于“健康”区间。这也是德国政府能够如此大规模采取稳就业保民生措施的底气所在。

  虽然短时工作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工资损失,但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员工的基本收入和就业安全,有助于企业和员工度过危机。同时,在危机期间保持工资水平不出现大幅下滑,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德国国内购买力,是稳定内需的有力支撑,进而促进经济复苏。对于德国政府而言,短时工作制度确保就业基本稳定,有利于维持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并在危机结束后迅速恢复正常状态。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