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80后”藏族青年回乡创业 “织”出美好新生活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2-07-03 21:37:06





村民在编制围脖。 伍排勇 摄

  中新网汶川7月1日电(伍排勇)“这是我们利用藏族传统手工艺生产的围脖,现在生产订单已经排满,正在加快生产。”最近,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渔家大院内,来自阿坝县麦尔玛镇兰措马村的“80后”藏族青年山鹰正和村民们忙着赶制围脖订单,几台罕见的老式织布机通过村民灵巧的双手将一条条精美绒线编制成围脖、披肩等装饰品。

  1987年,山鹰出生在阿坝州阿坝县麦尔玛镇的兰措马村。“我的家乡在高原,那里有很多牦牛和羊,从小我就知道,村民们将牦牛绒编织成高档围脖,用羊毛编织成相对低档围脖、披肩等,这一高一低的搭配,也正好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山鹰说,知道家乡有着历史悠久的手工艺编制技艺,回乡创业的山鹰决定从事生产和销售传统手工编织品的生意,并注册了“蓝措马”这一品牌,以此来传承民族文化技艺,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村民在编制围脖。 伍排勇 摄

  “制作一条围脖从编织到成品需要一周时间。前期最早为牦牛绒的收割,然后要经过染色、制成纱线,卷线、套紾,穿线、打纬线、上机编制等总共有17道生产流程。按照围脖的大小一般规格一条围脖要穿720根纱线。”山鹰介绍说。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邹凌在阿坝县走访慰问过程中,了解到山鹰和村民编织的围脖、披肩等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但是销路却打不开,不少围脖都积压下来。在了解了山鹰和村民遇到的困难后,邹凌和他的爱心团队决定帮助他们开销路,并希望他们将生产作坊搬到游客人流量很大的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通过现场手工技艺展示,让更多游客了解阿坝州的民族文化,进一步打开市场。于是,今年5月11日,山鹰便和村民们来到渔子溪村,在这里搭建起手工生产作坊。

  “我们来到渔子溪村,邹凌书记为我们提供了生产、生活场地,在这里,所有吃住都免费,前段时间我们在这里生产和在家乡生产的围脖销售得相当好,所有库存都已经清空,这全靠邹凌书记为我们拓开市场。”山鹰说。如今在邹凌爱心团队的帮助下,销售市场逐渐打开,他们生产的产品已走出国门,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等海外市场。


山鹰和团队编制的精美围脖和披肩。 伍排勇 摄

  截至目前,山鹰的生产作坊共生产了2000多条围巾,产值达到200余万。其中邹凌帮助村民销售达1000多条。看着生意越来越好,山鹰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他决心提高自己品牌的质量,迈向更广阔的市场。为此,他还每天研究学习民族文化,同时,向全国各地的专家请教营销策略,不断提升“蓝措马”品牌的知名度。

  据了解,目前山鹰和他的团队正在申请阿坝县民族手工艺编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