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大红袍国家非物资遗产传承人的“一带一路”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2:36:07





《一带一路》杂志王征立报道    2018年4月28日《一带一路》杂志社长于捷明、余锋、王征立一行前往武夷山采访武夷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武夷山独特的丹霞地貌成就了碧水丹山的绝色美景。这个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出茶中极品大红袍。

武夷岩茶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曾经雄霸天下,如今趁“一带一路”的倡议之东风,更是王者归来,重新引领茶界风骚!

武夷大红袍国家非物资遗产传承人的“一带一路”
 

    走访武夷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了解武夷大红袍在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发挥的作用。

    每年4月底至5月初的武夷山是茶人采茶、制茶最繁忙的季节,武夷茶人从采茶、晒青、凉青、做青、炒青、揉青、烘焙、拣茶等一系列工序中历时三至四个月才能加工出香溢纷芳的武夷大红袍。

一万多茶厂的武夷茶人同时制茶,让武夷山处处弥漫茶香。

 

武夷大红袍国家非物资遗产传承人的“一带一路”
 

    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德华大师。从事岩茶研究四十多年,是武夷山德高望重的老茶人,推广母树大红袍第二代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艺。2007年,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武夷山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第二代第三代大红袍都是源自陈德华大师精心培育结果。

    陈老说,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武夷岩茶大红袍作为主要的产品输出;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政府也没有忽略关注武夷大红袍的生产和出口海外;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期间武夷山大红袍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当下武夷大红袍在国内是众所周知、闻名遐迩,但在国际上却缺少开拓和推广精品市场。

    武夷岩茶承载着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环境,又传承了优秀精良的制作工艺,当乘“一带一路”之东风,培育海外大红袍市场。

 

武夷大红袍国家非物资遗产传承人的“一带一路”

陈德华出版有《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

武夷大红袍国家非物资遗产传承人的“一带一路”
 

    叶启桐,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武夷山的高级评茶师,武夷岩茶界元老级人物,令人尊敬的茶叶专家。长期从事岩茶生产、制作与研究。

    叶老说,武夷大红袍的岩韵珍贵在于大自然的味道。
    武夷大红袍讲究的是“天、地、人”三者的结合。首先武夷山生态环境好,茶树生长在得天独厚的武夷丹霞地貌。已知植物种类3728种,几乎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所有的植被类型。森林覆盖率达79.2%。
    第二,茶叶受到周围各种野生的植物影响;茶树和鲜花相伴相生,就会沾染上鲜花的香气;和草药相伴相生,就带有草药的味道;和苔藓相伴相生,就会带有苔藓的味道;和树木相伴相生,就会带有木质的香气。不同的环境生长出来的茶叶,表现出来的韵味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武夷岩茶的岩韵从物质的层面上来讲,是存在的。用无形来说有形,这也是中国的文化特点。
    其三,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制茶师在茶叶中全身心的倾注了辛苦劳动和技艺。茶叶的原材料再好也需要人工的制作,比如钻石原石再好也需要人工的切割打磨,所以在好的生态环境生长出来的茶叶也要加上优良的制作工艺。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已经过千年流传下来,非常精湛。茶品的良莠就看制茶者的手上功夫了,在武夷山茶界流传这一句话“好茶是做出来的”!
    所以武夷岩茶的岩韵从物质层面上讲是大自然的气息,从精神上讲是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理想,天地人三者的结合。

    叶启桐著作有中国名茶丛书之《名山灵芽——武夷岩茶》

 

武夷大红袍国家非物资遗产传承人的“一带一路”
 

    吴宗燕,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地地道道的武夷天心村人,世代以种植、制茶、研发为生,传到他已经是第六代了。家族坚持传统的武夷岩茶制作工艺,得到茶界的一致好评和推崇。

    他的代表作“九天流香”——牛栏坑肉桂。汤色橙黄透亮,花果香明显,品味醇厚适口。

 

武夷大红袍国家非物资遗产传承人的“一带一路”
 

    陈孝文,武夷山市慧苑茶厂掌门人,武夷茶人年轻一代(80后)中极为突出的人物之一。82年出生的他,对武夷茶叶有异常深厚的知识,是十二位非遗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由于出生于茶叶世家,从小在茶堆中摸爬滚打,闻着茶香长大。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 国茶巅峰——— 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2013年11月,汇集了陈德华、叶启桐、刘国英、刘峰、陈孝文、王顺明、刘宝顺、王国兴、吴宗燕、游玉琼、黄圣亮、苏炳溪12位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技艺传承人,手工制作的精品大红袍再次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武夷大红袍国家非物资遗产传承人的“一带一路”
 

    1972年, 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 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 周恩来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如今正值中国政府向世界倡导“一带一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及共同和平发展,积极开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武夷大红袍,丝绸之路上曾经的宠儿。如今焕发新辉汇集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12位传承人,将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努力为人类增加生活情趣、维护身体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