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背心”蔓延欧洲,走钢索的马克龙终于表态了……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2:21:39





中新网12月11日电 (孔庆玲 李弘宇) 如今的法国,民怨沸腾。连续四个周末,法兰西上演“黄背心”示威,似乎让这个“多事之冬”变得更为寒冷。法国总统马克龙当地时间10日晚间发表重要讲话,宣布“加薪减税”,宣告这场在欧洲多地掀开“潘多拉盒”的街头运动,可能会以让步和解的方式逐渐平息,也或者,它将蔓延更广,成为2018年悄然改变欧洲大局势的标志性运动之一。

“黄背心”让法国失控了?

始于11月中旬的这场示威,如同其标志物——司机常穿的黄色交通反光背心一样,醒目、乍眼。

月初,香榭丽舍大街的商铺被打砸,凯旋门的雕像被破坏。

红色的火光、黑色的浓烟、黄色的背心、白色的催泪弹雾,巴黎这块在文青心目中浪漫、精美的画布,被层层泼上异样的色彩。

当地时间12月8日,巴黎发生新一轮大规模示威。这是巴黎连续第三个周六发生大规模示威,数以千计民众走上街头抗议。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法国宣布全面调涨燃油税。自2018年来,法国油价已飙升近20%,再加税,将造成民众生活成本急速上涨。底层民众彻底不干了,矛盾一触即燃。

没有明确领袖,没有明确组织……任何人穿上安全背心,就可以加入进来。

从和平游行,到打砸抢烧,这场示威,渐渐变得失控。有些人站在路上甚至不知道要干什么,有些人则披上“背心”,开始肆无忌惮地施暴。

当地时间12月8日,巴黎发生新一轮大规模示威。这是巴黎连续第三个周六遭遇大规模示威,数以千计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凯旋门附近戒备森严,大批示威者与警察在凯旋门附近对峙。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尽管在第三场骚乱之后,法国政府紧急叫停了调涨燃油税,做出被认为是马克龙上台以来的头一个“U型大转弯”,但现实是,无人买账。

示威者们气势高涨地诉求:我们“不希望只得到一些面包屑,而是希望拿到整个面包”。

上周末的最新示威,13万人上街。法国政府派出9万警察严阵以待,甚至出动了装甲车。

埃菲尔铁塔、卢浮宫、蓬皮杜文化中心、香榭丽舍大街纷纷闭门谢客,这在法国近几十年历史上,从未发生过。

即使严防死守,示威过后,法国仍是“伤痕累累”。而且示威人群已经不单是工人,还有学生、甚至警察加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没钱给儿子买圣诞礼物!”一位参与示威的法国司机表达了自己的愤怒。这只是“黄背心”示威者的一个缩影,他们中很多人辛苦工作,但每到月底,户头的钱仍不够用。

“当怨恨出现时,这也是人们希望获得爱意的表现。”法国总统马克龙曾对“黄背心”运动做出这样的分析。但他何曾料到,人们这一次表达怨气的规模,如此之大,破坏,如此之深。

马克龙上台一年多来,推进了一系列整体上削减民众福利水平的改革举措,同时还取消“巨富税”等,鼓励法国人将目光从“分蛋糕”转向“做蛋糕”。

不过,手里没粮,拿什么“做蛋糕”?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员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法国社会本身就有一些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而马克龙上台后,民众对其期望很高。

马克龙的改革措施,实际上短期内很难看到明确效果,民众还没有对改革需要付出的代价,做好准备。

当地时间12月1日,巴黎再次发生大规模示威活动。数以千计示威者聚集在凯旋门,凯旋门周边地区笼罩在催泪瓦斯的烟雾中。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而调涨燃油税,成了压垮民众的“最后一根稻草”。崔洪建认为,“黄背心”运动作为导火索,引爆了民众情绪,由此引发的不满向多方面扩散。尽管政府在燃油税上做了让步,示威仍未停止。

社科院欧洲所研究员赵俊杰进一步认为,法国的社会现实要求国家必须进行改革,但目前的问题是改革的力度太大,动了“所有人的奶酪”,才引发各阶层的反弹与对抗。

从“神隐”到露面,走钢索的总统

资料图:法国总统马克龙。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示威影响扩大后,法国总理菲利普处于第一线,接受媒体采访和议会质询,而法国总统马克龙则似乎处于“神隐”状态一般,这段时间以来,并未做公开发言。

德国专家分析称,马克龙一直保持沉默,给人拒绝对话的印象,如同“进一步挑衅民众”。西班牙媒体评论,这是40岁的马克龙首次“犹豫不决,让人觉得他不知如何是好”。

马克龙的表态,变得刻不容缓。

法国媒体报道称,马克龙12月10日开始接见各大工会人员,并于10日晚发表重要讲话,会公布改善民众福利的新举措。从2019年起,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取消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退休人口的征税。这被认为是马克龙政府对“黄背心”示威者的一次重大让步。

这些举措能让示威者们脱下“黄背心”吗?这场危机,是马克龙上台一年多来,遭遇的最大执政危机。作为一位原本被认为是“时代新力量”的政治家,他上台后,成功进行了劳工法改革。

然而,其后取消“巨富税”措施,为他贴上“富人总统”的标签;此次乱局,更凸显出就社会层面的改革,他“走钢索”的平衡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图为马克龙的支持者在庆祝胜选的集会上挥旗。 中新社记者 龙剑武 摄

崔洪建专家就此分析称,年轻的马克龙,也许有些“操之过急”,他的改革步骤及政策的表达方式越来越多地受到法国社会质疑,导致政府与民众发生矛盾。

在崔洪建看来,“把控好时机,不要在一个时间内动所有人的奶酪,对确保改革成功非常重要”。

现在,如何顺利走出“黄背心”危机,同时保持改革方向,已成为这位总统面临的严峻挑战。

打开了欧洲的“潘多拉盒”?

当地时间11月24日,巴黎香榭丽舍大街遭遇大规模示威活动。数以千计示威者聚集在街上,设置了不少路障,街道交通完全陷入瘫痪。图为示威者在香榭丽舍大街附近点燃的大火。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昔日法国学运领袖日前在谈到“黄背心”运动时表示,法国各届政府一直未有妥善解决社会分化问题,目前犹如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发不可收拾。他建议政府彻底改革税制等社会制度,令社会更公平。

实际上,“黄背心”不仅在法国一发不可收拾,也开始在西欧国家扩散。示威首先蔓延到邻国比利时,布鲁塞尔街头上周末出现大批示威者,抗议生活费高涨,要求首相米歇尔下台。

10月20日,67万英国民众汇集在伦敦议会广场举行示威游行活动,呼吁对英国脱欧最终协议举行全民投票。图为示威游行队伍拉着横幅、举着标语牌,呼吁“人民投票”。中新社记者 张平 摄

“黄背心”、“脱欧”、“恐袭”……现在提起欧洲,人们更多想到的可能是这些关键词。欧洲这艘老旧而庞大的船,是否正在偏离它应有的航向?

崔洪建认为,近几年来,欧洲整体状况没有太大改善,民众对政府和现状不满,容易发生一些冲击社会秩序的行为。这种情况不仅局限在法国,其他国家也存在。对此,欧洲国家需要强有力的领导,在施政过程中,要妥善处理政府政策和民众诉求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急于求成。

当地时间12月8日,巴黎发生新一轮大规模示威。这是巴黎连续第三个周六发生大规模示威,数以千计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大批法国警察被部署在街头。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他认为,“脱欧”等问题,其实折射出欧洲目前存在着发展中动力不足的问题。实际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整个欧洲经济就陷入泥潭,而在高福利政策的拖累之下,欧盟各国的债务也都高企不下。

赵俊杰则向中新网指出,英国“脱欧”和德国政坛交替等问题,并不会影响欧洲的团结局势和“欧洲一体化”进程。

他认为,新的一年,欧洲需要的,还是自身创新求新,变革图强。(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