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沙漠中的“网红”经济学:流量强IP、全民种树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10-05 09:55:51





“像阿拉善英雄会这样的,一次活动就可以引流200万人。仅开幕式1号当天,入园人数就超过50万,是去年的6倍,入园车辆也超过10万辆。”

这几天,深藏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腾格里沙漠上在不少朋友圈中刷屏了,因为第十四届阿拉善英雄会在这里开幕。活动计划持续至5号,传统越野赛事、沙漠腹地风光、沙漠体验类项目、电音摇滚节等让人应接不暇。作为阿拉善英雄会的总指挥,赵坚珂坚信这是“互联网+文旅”项目中的一个强IP。

图为阿拉善英雄会场址一隅。 奥蓝 摄

“2011年起,我每年都来。在家待不住啊,一打开朋友圈,我所有的朋友都在这里,发的全都是这里的信息。”越野e族福建大队版主123坐在临时搭建的营地中,指着手机告诉记者。“我们福建大队这次700人,往返路程怎么也得6000-7000公里。粗略估计每个人怎么也得花费上万元吧!”

图为王思兵家的梭梭树。 奥蓝 摄

“内蒙古是我国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阿拉善则是内蒙古自治区沙漠最多、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日前,国家林草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副司长王俊中曾这样评价阿拉善。但同时他也对当地沙产业进行了肯定。“产业发展逆向拉动了生态保护,既取得了很好的生态保护建设成果,也使沙产业的发展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中新网记者经梳理发现,现如今在阿拉善,沙产业借助互联网,开花结果形成吸睛又吸金的“网红”经济。

图为阿拉善英雄会上,人们沿路搭建起来的帐篷。 奥蓝 摄

相较于阿拉善英雄会的“硬核”旅游沙产业,以传统沙生植物为原料的农牧业也意外地对上了当下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心思。

这次的网红关键词是“养生”,如锁阳、苁蓉、黑枸杞、驼奶这一类沙生动植物产品,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沙漠中的苹果、葡萄、水源等则主要倡导纯天然无污染,打造健康生活理念。

一周前阿拉善举办了第二届沙产业创新博览会上,锁阳咖啡、苁蓉酒、黑枸杞面膜等“跨界”养生产品颇受欢迎。“不行,这个我得尝尝。”几个月前还在调侃“保温杯里泡枸杞”的90后姑娘杨静,扫码支付了含有沙生植物锁阳成分的无糖咖啡。锁阳补肾、润燥的功效对爱喝咖啡爱熬夜的她很有吸引力。

中新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对于中国年轻人而言,他们更了解的是锁阳的好朋友——梭梭。

图为阿拉善英雄会晚上的电音节。 奥蓝 摄

“每天叫醒你的除了闹钟,还有蚂蚁森林的能量。”在中国,“蚂蚁森林种树”这一类公益项目已成为网友们争相追逐的新个人形象标签。据公开材料显示,“蚂蚁森林”项目于2016年启动,迄今已成功在全国各地种下上亿棵真树。

“蚂蚁森林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之一,也是最出名的一个。它作为我们‘一亿棵梭梭林’的重要力量之一,已在阿拉善生态关键区域累计种植梭梭超1600万棵。”阿拉善SEE基金会工作人员杨子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就像吃货、社畜、宅一样,公益也成为互联网上年轻人的“打卡标签”之一。

据阿拉善SEE基金会提供材料显示,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线上捐款和线下志愿参与等都是当下普通大众参与到荒漠化防治的重要形式,当地部分农牧民也依托于此发展起了沙产业。

图为阿拉善英雄会上的一处网红打卡地,已经排起了长队。 奥蓝 摄

“当年这里光光的什么都没有,我们没办法生存了才跑掉的,现在我们回来种了7500亩左右的梭梭林。正是因为这个项目,我才能在20多年后重返家乡。”王思兵是阿拉善当地牧民,家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1992年因当地生态不适合生存而背井离乡,2016年重返家乡种梭梭,如今成片的梭梭林改善了生态。她告诉记者,梭梭成年后可以嫁接肉苁蓉,这样也就带来了经济效益。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