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泸沽湖畔达祖小学:复建15年 因爱蜕变


来源: 中新网   时间:2019-10-09 16:18:46





四川凉山泸沽湖畔达祖小学:复建15年因爱蜕变
    泸沽湖畔的达祖小学。 王磊 摄

    中新网盐源9月29日电 (爱国情 奋斗者)题:泸沽湖畔达祖小学:复建15年 因爱蜕变

    作者 严易梦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9日上午,朗朗读书声从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泸沽湖镇达祖村的达祖小学传来,记者寻声来到具有摩梭传统民居风格的木楞房教室,只见三年级的学生们正聚精会神地盯着课本,大声朗读着。

达祖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在上语文课。 王磊 摄
达祖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在上语文课。 王磊 摄

    达祖小学是一所民办完全小学,学校现有七个年级72个学生,其中有八成是纳西族,也有摩梭人与彝族学生。从2000年由于教育资金短缺等原因被撤点并校,到2004年在台湾老人李南阳的发起下全村重新建校,再到15年后的今天,达祖小学的教室、操场、宿舍、医务室、图书室、电脑房等无不见证着它一次次的蜕变。

    如今,再次谈起复建学校的初衷,李南阳的台湾友人、15年来负责达祖小学资源整合的老师游静芬语调平静而自然。她介绍,2004年,李南阳本想来泸沽湖发展生态农业,却不料看见那么多孩子上不起学。“想到自己还有些资源,而且这些孩子也有这个需要,就觉得应该去帮助他们。”游静芬说,因为与李南阳的想法不谋而合,她便开始筹款与村民们共同出力复建达祖小学。

课间,学生们还在温习功课。 王磊 摄
课间,学生们还在温习功课。 王磊 摄

    达祖小学校长王木良是当初出力复建该小学的村民之一。他回忆,学校复建之初,只有学前班和一年级,后来逐年增加一个年级,至2010年才建成完全小学。“刚开始我们只有两间教室,现在每个年级都有一间教室,学校的面积也从最初的三四亩增加至八亩。”王木良列举学校的变化,他说,如今学校还开设了英语、东巴文、信息技术等11门课,打破了从前单一的课程安排。

    “达祖小学的今天,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王木良感慨,从2005年学校建成至今,前前后后来达祖小学进行长期或短期支教的老师已达上千人次。目前,该校共有13位来自中国各地的“80后”“90后”教书老师。

摩梭孩子王二车直玛在办公室背诗。 王磊 摄
摩梭孩子王二车直玛在办公室背诗。 王磊 摄

    来自河南的21岁姑娘崔宁便是达祖小学支教老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崔宁说,“我没有多么远大的抱负,来支教是被这边的风土人情所吸引。”在崔宁看来,自己或许教不了孩子们太多的知识,但能在美术、音乐等课堂上给他们一些小小的指导与关怀,于己于人,都很有意义。

    据了解,当初发起复建达祖小学的李南阳已于2007年去世,多年来,承继老先生遗志的老师们将达祖小学建成了一个由文化和爱滋养的校园。在达祖小学已工作15年的王木良说,“坚守”是出于一种对村落发展复兴的使命。如今一年只回台湾两三次的游静芬更相信,多年来的乡村助学一定会在学生们的心中留下温暖的“种苗”。

    下课铃声响起,9岁的摩梭孩子王二车直玛拿着课本跑到了教师办公室。“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王二车直玛背着小手,面对着老师将前一日学习的《夜书所见》逐句背诵出来。她说,语文是自己最喜欢的科目之一,“我的老师们很温柔,书也教得好,长大了我也想在达祖村做一名语文老师,让更多的人学到知识。”(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