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戴孝的村规经不起法律检验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10-10 09:20:04





  10月8日,山西省襄汾县大邓乡赤邓村因一则公告受到关注。公告显示,10月1日起,该村不允许过满月、一周岁生日、六十岁生日、搬家宴请等,葬礼不准披麻戴孝、不准进行祭奠活动、不准送花圈纸扎等,一切从简,杜绝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凡有以上情况,全体村民不准前去参加,否则,道德银行的星级积分给予降级,贫困生、转学、上户等手续不予办理。”对此,襄汾县文明办负责人回应称,“实际上未执行”。

  看到这则公告,很多网友的第一反应是,村委会是不是管得太宽了。事实上,村委会不仅是管得太宽了,而且还涉嫌违法。

  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凡事都要先讲法理。村里的公告属于村规民约,根据我国村委会组织法第二十七条“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而赤邓村的村规明显经不起法律的检验。首先村民过满月、生日、搬家宴请,葬礼披麻戴孝、祭奠、送花圈纸扎等行为虽然有些有悖于现代文明的要求,但并不违法;其次贫困生、转学、上户等都是村民的基本权利,村委会无权剥夺村民权利。由此可见,赤邓村的村规不合法。所幸的是,襄汾县相关负责人对此已有明确的态度,不合法的规定不可能被执行。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的不合法村规时常会见诸媒体,暴露出乡村治理目标和治理手段之间不匹配、不协调的问题。不可否认,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

  有地方更是封建迷信抬头,恶俗陋习回潮,给农村的社会风气带来了恶劣影响。村委会作为基层组织,倡导移风易俗、文明节俭本身没有错,但是简单粗暴的一禁了之,甚至不惜采用违法手段,剥夺村民的合法权利,显然与乡村治理的目标不符。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合法的村规,虽然从出发点上看,似乎是在追求“乡村文明”,但是由于手段违法,所以也就达不到“有效治理”的目标。乡村治理必须坚持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失去了法治的基础,自治难免会频频触雷。

  当前,一些基层干部面对乡村治理难题,常常会感到没有手段、没有办法,似乎不用一纸禁令就解决不了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赤邓村自己其实就有很好的治理办法。赤邓村有一家具有首创意义的“道德银行”,将农户在乡村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积分,存入账户,可去超市兑换等价日用品。“道德银行”充分体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治要求,发挥好“道德银行”的正面引导作用,比一纸禁令更能赢得村民的理解和认同,也更能体现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