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喜上加喜》的成功之道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0-05-05 16:17:13





                                             浅析《喜上加喜的成功之道
                                                      作者:李飒


摘要:中国14亿人口中,有8亿是农民,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反映农村生活的电视综艺节目却屈指可数,《乡约》不啻为其中的一匹黑马,十六年来,以金牌主持人肖东坡为首的节目组,常年奔波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村落,给当地农民带去一场场狂欢的盛宴,带去党的温暖,深得农民朋友的认可和喜欢;2020年,5G时代已经来临,为了适应电视综艺科技创新的要求,吸引更多受众,《乡约》升级版《喜上加喜》五一期间火爆来袭!

关键词:农村综艺;《喜上加喜》;主持人;家国一体;星素互补;媒介融合;现实理念;艺术风格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从古至今,中国农民在土地上耕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土地早已渗透到中国人的基因,乡土成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情结,而今天,我们远离了土地,走进了钢筋水泥的城市,我们失去了土地爱的滋养,失去了魂牵梦萦的故乡,更无法感受到黄天厚土生生不息的力量。

中国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十四亿人口中,有八亿是农民,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是反映农村人的电视综艺节目却屈指可数,《乡约》不愧为其中的一匹黑马,十六年来,以金牌主持人肖东坡为首的节目组,常年奔波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各个村落,把舞台搬到山水之间,每一场节目的录制,都给当地的农民带去一场狂欢的盛宴,带去党的温暖,同时为他们打开一个向全国推介当地农产品的窗口,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的困难。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正在崛起,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导致“剩男剩女”现象非常普遍,在这样的背景下,《乡约》应运而生,这是一档户外综艺电视相亲类节目,著名主持人肖东坡走上田间地头,为农村大龄青年说媒牵线,尤其是主持人与农民拉家常的访谈风格,其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诙谐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喜爱,为了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恰逢《乡约》十六岁的生日,《乡约》节目升级版《喜上加喜》五一来袭!

《喜上加喜》五一期间在CCTV3 19:30--21:00播出,5月2号是云南普洱版;5月3号是辽宁凤城版;5月5号是内蒙古奈曼旗版,笔者有幸全部观看,尤其是对内蒙古奈曼旗版印象深刻,为此作诗一首,表达喜悦之情!

这正是:
内蒙奈曼绿草原,乡约生日十六年。
家国一体正崛起,脱贫攻坚记心间。
少年扬鞭雄鹰啸,姑娘捧上马奶鲜。
千里姻缘东坡牵,胸怀壮志比翼坚。
喜上加喜结连理,敖包相会不夜天。

《喜上加喜》第三期是在内蒙古奈曼录制的,随着一曲欢快的《马舞》,节目在欢腾歌舞中开始了,在全场五千多名群众的欢呼声中,在蓝天白云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的背景下,一个巨幅殷红的双面喜字格外夺目,在策马奔腾的舞蹈演员的簇拥下,金话筒主持人肖东坡闪亮登场。

《喜上加喜》的主持人肖东坡以其淳朴风趣的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他带着浓浓乡情,带着真诚的尊重和认同,走进农民的“精神家园”。他奔走在大江南北的乡间田园,与乡亲们讨论婚恋观,秉持着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需的态度,有效地拉近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此时,笔者不由地想起几年前曾亲自观摩《乡约》节目组的后期审片,亲眼见证了节目制作的辛苦和不易,见证了《乡约》团队的敬业精神,见证了肖东坡老师的才识渊博和平易近人,在与我们几个年轻人的交谈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工匠精神”,他说,年轻人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苦心孤诣才能打磨出精品力作!

正是这样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他主持的《乡约》像一股清流,十六年来,陪伴和温暖着老百姓的生活!如今,他又担纲了《喜上加喜》的主持人,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热门综艺大多属于“快综艺”,那就是“虐明星”、“玩游戏”,在快餐文化大肆盛行的当下,《喜上加喜》如一缕春风,让欢声笑语扑面而来。观看节目后,笔者以为,《喜上加喜》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喜上加喜》的家国一体
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央视《喜上加喜》节目深刻反映了普通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国家进步的高度统一,是一档户外访谈的综艺节目,也是一档着眼地方脱贫攻坚成就,记录国家进步、时代心跳的有分量的影像史,节目将走进乡村县市,在各处扶贫成就连连喜事的氛围中,以青年男女联谊恋切入点,以时代特征鲜明的脱贫攻坚为大背景,聚集这个宏大主题下的鲜活故事,生动展现广大青年热爱生活、立志报国的昂扬风貌,以镜头呈现各地乡村原生态之美,为促进乡村旅游,助力农村经济发展而努力,响应三农政策,旨在引导大众关注农产品发展目标,关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正所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通过小家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到整个国家生机勃勃的百姓生活。

二、《喜上加喜》的时代担当
2019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节点,广电总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激励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提出“公益、文化、原创”的发展方向,倡导“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节目理念,只有走自主创新的品牌之路,才是电视节目正确的竞争策略。

“小成本”是指无论何时都要始终坚持节俭办节目的原则,绝不去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要遏制明星片酬过高的倾向,要让辛勤奋斗的普通百姓和为国效力的各界精英成为节目中的真正主角和明星,本节目三期的主角都是农村青年中的精英。

“大情怀”是指无论何时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引导人们努力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个体经历与时代大潮、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同频共振,为节目注入深沉大气的家国情怀,而不是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本节目总是把家国一体放在首位,引领农村走上致富之路。

“正能量”是指无论何时都要始终坚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激励人们向上向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怀激情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让温暖、感动、阳光、正气充盈我们整个社会和精神世界,本节目无论是主体的定位还是人物的选择,都是以正能量作为唯一标杆。

《乡约》正是秉持着这种理念,走上自主创新的品牌之路,打造了《喜上加喜》升级版,事实证明是成功的;《喜上加喜》是一档大型户外综艺相亲类节目,将在CCTV-3综艺频道晚间黄金档每周日播出,节目时长90分钟,全年50期。节目以全国城镇乡村的男女青年婚恋为主题,引领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体现脱贫致富的喜悦感,也通过解决乡村青年的婚姻问题为乡村振兴“留住人才”。

三、《喜上加喜》的星素互补
《喜上加喜》在《乡约》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升级改造,加入诸多的创新元素,让观众耳目一新。在节目中加入明星的节目元素,吸引了更多的年轻受众,突破之前《乡约》的传统样式,每期都会加入明星嘉宾,例如云南普洱版邀请了著名歌手郭峰参与节目互动,吸引了年轻的观众;辽宁凤城版邀请了著名艺术家句号现身说法,回答了关于身高会影响相亲吗?他说,真正的爱情是排除一切外在条件的;内蒙古奈曼旗版邀请了著名的相声艺术家陈寒柏等,组成了心动观察团,其幽默诙谐的语言给节目增色不少;青年歌手展展的一首《沙漠骆驼》让观众领略了北国的大漠风光;齐峰的一曲《萨仁高娃》,唱醉了多少痴情人。

“明星+素人”的嘉宾阵容,有影响力、知名度、有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或者有值得弘扬的特别品格,成为选择嘉宾的标准。同时,我们应看到明星大多已经被过度消费,在他们身上再挖掘出新鲜感人的人生故事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在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也定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叹和感动。《喜上加喜》“星素结合”的嘉宾选择理念,拓宽了嘉宾选择的范围,丰富了嘉宾主体的身份,为观众打开了更宽广的人生舞台,在一定程度上也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心理距离。

四、《喜上加喜》的媒介融合
当下,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内的新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构电视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如《喜上加喜》台网联动,跨屏互动,利用新媒体的差异化传播实现价值增值。在线上,节目组抓住两微一站——微信、微博和视频网站,使得电视端、移动端、PC端等多个平台终端之间可以灵活互动;创造出“一拖四”的传播模式,“一”是指电视大屏,“四”是指短视频加H5互动加音频加微信公众号;尤其本期还增加了面向全国观众征集观感和建议的环节,激起了广大观众参与的积极性。

为了打造更加绚丽震撼、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喜上加喜》在节目现场增加了巨大的LED幕墙,更容易使人产生代入感,瞬间内可以把观众的情绪凝聚在画面之中,画里画外达到欢乐的高峰。

另外,节目播出时,还插入了高空航拍的镜头,令人震撼;在第二期辽宁凤城版女主角最终选择时,节目增加了巨型莲花瞬间绽放的唯美画面,让观众耳目一新!

目前,全国电视综艺节目出现严重的“跟风”现象,将综艺节目推入“雷同化”的怪圈;竞争的加剧迫使栏目制作者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满足观众日益上涨的心理需求。一般来说,当一个节目品牌建立之后,它的基本形态应该保持相对稳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受众的注意力。《喜上加喜》正是在《乡约》的基础上,做出了某些部分的突破和改进,以适应新媒体的环境,用来吸引更多的观众。

五、《喜上加喜》的现实理念
这档节目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好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节目在制作逻辑上直面现实,直击生活中的痛点,社会上未婚大龄青年越来越多,父母们也经常对儿女耳提面命,深感焦虑,男婚女嫁,几乎是中国每一个家庭都绕不开的话题,也是亲子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焦点,不少观众都会从这些素人嘉宾身上找到具体的情感投射,从而激发出深度的情感共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人可以质疑爱情,不相信爱情,但却不能否定爱情的存在,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人们追求忠贞不渝的爱情,才能使婚姻家庭稳固!

现代生活的“压力山大”,竞争激烈,人们急需治愈疏离、孤独和焦虑。当逃离北上广成为一种口号,当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被浮躁弄得疲惫不堪时,人们开始向往“诗和远方”,试图在综艺节目中寻求放松与暂时的逃离。如5月3号内蒙古奈曼旗版中,节目带领观众走进了蒙古草原,“更吹羌笛关山月,挥去金闺万里愁”,浩瀚的大草原,蒙古族的靓丽服饰,成群的牛羊,让观众感受到异域的风情,策马奔腾的歌舞,让人们感到沁人心脾的情感治愈。

六、《喜上加喜》的艺术风格
在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艺术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贴近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艺术创作是一种富有崇高使命感的精神创造活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应超越功利之心,不为眼前的名利而丢弃永恒的社会大义,艺术作品也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承担起反映人民心声,凝聚时代精神的崇高使命,反映生活中的真善美。

《喜上加喜》的主持人肖东坡正是秉承着这样的创作理念,带领节目组奔波在中国辽阔的山水间,走进农村百姓生活,从普通农民生活中发现真善美,通过艺术的形式,为观众提供了一场场视觉的盛宴!

《喜上加喜》的雅俗共赏是一种艺术风格,它是一种张力、冲突的动态过程,它是在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生活、社会与自我的深层碰撞中,才会产生“雅俗共赏”的真品,通俗地说,我们在雅俗之争中,要立足于传统,着眼于未来。《喜上加喜》反映了中国传统家庭的审美追求,打造出通俗性、娱乐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电视综艺节目,相对于目前综艺节目追求“娱乐至死”的现象,无疑是难能可贵的。例如云南普洱版中,彝族小伙张毓宾谈及自己的母亲卖发供自己求学的故事,不仅自己潸然泪下,竟然感动了老天,晴朗的天空下起了雨,一时间,台上台下唏嘘一片,主持人肖东坡赶紧递上纸巾,多么暖心的场景啊!

节目把“接地气”的质朴生活与电视综艺相结合,处处流露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关爱;同时,节目注意烘托气氛,让观众参与其中,形成台上台下呼应共鸣的欢乐氛围;尤其是每期节目中穿插了主持人肖东坡的人生感悟,阐述出其人生的哲理,启发了观众的思考,为年轻人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电视综艺近两年来并没有制造出现象级的爆款节目,综N代节目构成近两年电视综艺发展的主力,伴随着网络综艺的不断崛起和兴盛,电视综艺几乎被网络综艺所碾压,充分说明综N代成为主力,其创新化探索卓有成效,正如《喜上加喜》在新媒体的融合上也做出了一定的创新,比如航拍、特效等,然而目前现在的年轻人远离电视,造成电视整体收视群的下滑,同时带来电视观众的老龄化,于是争夺“网生代”就成为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的必然,传统电视要想拉回年轻观众,需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立足内容为王,注重形态致胜。
建议可以在节目中增加电视机前年轻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微信“摇一摇”,弹幕等,让观众直接参与到“公开择偶”的活动中,年轻观众喜欢猎奇,勇于行动,从而可以让男女嘉宾在社交媒体上收获更多的粉丝,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与裂变式传播。

第二,开发衍生产品,走上国际市场。
对于当下90后的收视习惯和消费喜好,小屏时代已经到来,“一切皆可玩”——弹幕、表情包、GIF动图等,都是年轻人的新宠。针对《喜上加喜》节目,建议可以开发衍生产品,比如拍电影、播网剧、出书、开发相关游戏、玩偶饰品等,可以在当地建设非遗公益性博物馆,供人参观、游玩,让节目持续发挥作用,增加观众的粘性;节目组可以更多参与国际电视节,从而让《喜上加喜》这个品牌引起海外市场的关注,使本栏目日臻完美,从而走上国际市场。

结语:正如福楼拜所说:“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会在山顶重逢。”艺术是时代的产物,以时代为土壤,艺术家在其所处的环境中,以冷暖的感受充实自我,以超越的情怀看待生活,应和着时代的基调。

在此,笔者祝愿《喜上加喜》日臻完美,收视火爆,早日走上国际市场!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