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区建设在行动|大河新律动,正在酝酿中!


来源: 运城新闻网   时间:2022-07-01 11:33:55





运城黄河促进中心再找短板、再谋新篇——

沿黄示范带 酝酿新变化

记者 朱姝

  滔滔大河,恢弘壮美。

  6月中旬,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党员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相关要求,运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运城黄河促进中心”)联合市委政研室,组织各县(市、区)黄河促进中心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进现场观摩活动。

  郁郁葱葱的绿色廊道、生机勃勃的湿地公园、热火朝天的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现场……行走在大河的沿岸,观摩组一路看,一路感受,一路思考,一步一景、满眼皆画的黄河生态建设给大家留下了难忘印象。

 

  运城黄河促进中心,作为我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的成果,其在实现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边界协同、激发干事创业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的效果已逐渐显现。大河新律动,正在酝酿中!

 

“所见即所得”

 

  夏县通往中条山腹地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彩虹路段在阳光照耀下更加清新亮丽,与翠绿的青山、远处的风电、蔚蓝的天空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魅力夏都大地,万物生长,绿意盎然,空气清新,一片生机。夏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周边,各种绿化树木错落有致,苗木花卉相互辉映,这条绿色生态长廊守护在黄河岸边,成为一条亮丽风景线。

 

 

  沿着这条公路,行至夏县县城内,白沙河公园华灯初上,随着水系工程、青铜雕塑文化园工程、绿化工程和亮化工程的不断实施,这里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夏县得到了生动体现。为打造更具魅力、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先导区,夏县实施白沙河生态治理项目,为城市构建“绿带”。

 

  “河水清了,两岸绿了,县城越来越美了!”老百姓对白沙河治理效果赞不绝口。

 

  夏县从开始建设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项目,通过加固提升道路,绿化美化沿途,治理入河支流,将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黄河支流等实现串联,让黄河融入城市发展。

 

  永济伍姓湖湿地一角

 

  大河涓涓长流,岸上青山绵延,站在永济市伍姓湖观景平台,一派生态和谐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画卷展现眼前。心旷神怡之余,大家表示,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首先要让黄河沿岸绿起来、美起来。

 

  六月的垣曲风光明媚。初夏时节,位于亳清河、沇西河与黄河交汇处的山西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内,两岸青山在浩渺的水面上形成美丽的倒影,湖光山色风光旖旎,是山西省首家获批的国家湿地公园。

 

  垣曲县亳清河城区段美景

 

  近年来,垣曲县通过科学建设,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小浪底库区水质和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提升。这里曾经的养殖场,如今变身池塘相连、绿树成荫的美丽湿地景观,成为市民亲近黄河、感受自然的好去处。

 

  观摩中,像这样一个个绿树掩映、碧波荡漾、尽显生态之美的湿地公园令大家赞赏不已。人在绿中、绿在水中、水在林中,这样人水和谐的湿地景象,在我市沿黄各县已随处可见。当下,以沿黄生态保护治理为引领,统筹“水、绿”文章,大力实施中心城区游园建设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打造主城区绿色生活圈,实施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着力构建自我修复、生物多样、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各县的共识。

 

  临猗县涑水河行蓄分流工程

 

  一路走来,看到各地牢记党中央“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号召,并取得斐然的实践成果,观摩组成员深感振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总体情况、扮靓母亲河颜值以及满足人民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需求,都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运城黄河促进中心党组书记、主任付晓霞说,“下一步,我们要围绕推动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深化研究,打造复合型、多层次、网络化的区域生态格局。”

 

 

 

“所思即所为”

  看,是为了打开眼界。

 

  看,更是为了厘清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让各级黄河促进中心更有效地融入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来,以中心赋能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

 

  稷山县汾河国家湿地公园

 

  中心如何更好地赋能,一直是全市黄河促进中心系统内的头等大事。

 

  “我们的工作没有先例可循,我们是全国首家,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付晓霞坦诚道出了这一事实。

 

  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我市率先行动,为创造性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确保这一国家战略在我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市委、市政府坚持“快”字当头、系统谋划、顶格推动,在实施国家战略中敢想敢干。

 

  我市于全国首家成立市级层面黄河流域工作推进机构。从体制层面创新工作,全面、系统地以一套人马专班谋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体制先行,落实跟上。

 

  运城黄河促进中心主动对接国家、省发改委黄河专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涉及我市的汾河、涑水河水污染防治、小北干流河道疏浚、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方面8项内容,占全省21项内容的38%。《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涉及运城部分共63处,其中,生态保护部分33处,高质量发展30处,均为全省第一。

 

  市级中心不断向上伸手够政策,正是为了向下级中心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万荣县黄河文化雕塑博览园

 

  2021年,运城黄河促进中心成功为我市黄河流域(万荣段)汾河治理保护工程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33亿元,是我市首家。

 

  “万荣整体的工程量大,生态湿地、黄河公路观景台、黄河文化雕塑园等项目工程都是大项目,拨付的项目资金为我们的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观摩中,万荣县黄河促进中心负责人向观摩团介绍道。

 

  不仅于此,今年,平陆、河津两县市还将为我市继续争取3.67亿元的中央预算内资金。

 

 

  看到了怎么包装项目,看到了怎么申请项目资金,就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路到底在哪。

 

  “为了补短板,找差距”“我们的项目包装方面还是有差距”“不应该只是项目的谋划者,更应该是项目的实施者”……

 

  在观摩后的座谈会上,县市两级黄河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畅所欲言,纷纷道出了自己思考的路径和结果。

 

  闻喜县西村垣田园综合体“峨嵋龙垣养生谷”项目。

 

  工作怎么干,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

 

  “下一步,中心将继续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推进方向,在对各项政策、纲要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吃透‘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将重点谋划水土保持、水污染治理、湿地生态保护三大方面项目。”付晓霞说,“作为黄河中游的重要节点,我们将积极搭乘中部崛起的东风,统筹县市黄河促进中心的力量,走在黄河保护发展的前列,积极体现运城担当。”

 

 

 

“所为皆所往”

  说干就干。

 

6月21日

 
 

  为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用好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扎实做好全市项目谋划储备、申报及争取工作,运城黄河促进中心重点围绕项目谋划要求和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对系统内部进行了项目谋划申报工作的专题培训。

6月22日

 

  运城黄河促进中心马不停蹄地前往芮城县、永济市进行项目谋划的“一对一”服务指导,进一步解放了县级黄河促进中心思想,认真分析研究各县域特色,提出具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建议。这只是刚刚开始,运城黄河促进中心的脚步还将多次遍布全市13个县(市、区)。

 

 

  “如果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接力赛,我们从国家获得第一手的政策、资金,向下沉的第一棒必须要交好,我们此次向各县中心开展培训活动,带大家一起‘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互相学习,理清思路、开拓视野,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习项目谋划、项目包装,这不是空谈政策,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对标,对表,突破行政职能,积极探索、行动。”运城黄河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争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央预算内资金,将成为我们的下沉工作重点。”

 

 

  据悉,下一步,运城黄河发展促进中心还将继续将下沉工作持续推进下去。一方面是讲政策,送服务,承接产业,结对子;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各县明确自身定位,让各县在这幅发展蓝图中找到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借鉴学习万荣、垣曲等兄弟县市先进经验,积极做好项目谋划,为项目申报打好基础。现已将有关文件通知下发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及祁家河等乡镇,要求根据国家政策,重点在‘水’字上下功夫,提前做好项目储备谋划,做到项目等资金。”谈到未来发展,夏县黄河发展促进中心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道。

 

 

创新与协同下的

黄河运城段

 

 

  在黄河怀抱中的运城,一直是个幸运儿。历史上的运城因黄河的千年滋养孕育了河东文化,今天的运城因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第一次真正融入了国家战略发展大局、生态文明建设全局和区域协调发展布局。站在新起点上,运城不断抢抓机遇,谱写新黄河的时代乐章。

 

  由此,运城立足独特的山川资源、区域优势,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建,因地制宜科学谋划,着力打造沿黄、沿汾、沿涑水河、沿中条山和峨嵋岭的“五条绿色走廊”,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全局,以示范引领点燃冲天干劲,绿水青山正加速蝶变为造福百姓的金山银山。

 

  进而,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各个重大项目的整合协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本质要求,运城黄河促进中心作为我市落实黄河战略的体制改革创新的成果,在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边界协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上正在从“一体化”上不断发力,效果也在不断显现。

 

  “一体化”带来的思路上的变化和项目建设上的引领,记者在从此次跟随观摩的一路上,感受颇深。

 

 

一是该中心本身即为一体化协同发展推进机构。

  一方面机构成立以来,可以不断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城市群以及流域内各地协同发展,构建“上下联动、统分结合、各负其责”的运行模式,共同塑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另一方面放权于县市,赋予各县市包装项目、争取项目资金的空间,不断激活各县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也鼓励各县市突破行政职能边界,赋予各县市黄河发展促进中心的探索、示范、引领一体化合作模式。

 
 

二是该中心不断强化一体化协同发展职能。

  众所周知,“五条绿色走廊”项目体系庞杂,夏县的康养与芮城县的康养该如何区分,河津市这一工业强市通过哪些项目融入大发展格局中去,都需要一个牵头部门来统筹规划。在此次观摩学习培训中,各县市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加强与流域内其他各县市的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在提升自身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能级的基础上,实现各县市间同质竞争转向协同融合。比如,夏县找到了自己的生态康养之路,河津市找到了自己的生态恢复之路,万荣县找到了自身黄河文化发展之路……该中心在以全局、开放的视野加强政府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进行一体化规划设计的职能,立足黄河流域绘制中心城市发展蓝图。

 
 

三是创新跨领域协同发展机制。

  该中心通过项目包装培训、项目申报一对一指导等方式,建立公共服务协同发展机制,搭建起了数据共享平台、政策智慧交换平台、区域协同发展平台,以此实现区域内监管协同、高效监管,不断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务服务一体化水平。

 

 

  来源:运城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