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中华黄河故事|从这里出发,五千年文明一路光华


来源: 运城侨联   时间:2022-09-02 21:20:05






 

从这里出发,五千年文明一路光华

人民网记者 张婷婷

 

  走进盐池,领略一望无际浩渺盐湖的绚丽景色,追寻华夏文明的滥觞;

 

  来到西侯度文化遗址,见证180万年前人类第一把文明圣火在这里点燃,触摸历史的脉动;

 

  置身永乐宫,欣赏一件件精美绝伦的壁画和带有历史温度的琉璃,映照源远流长的文明;

 

  登顶鹳雀楼,感受欲穷千里目的豪情壮志,触摸巍峨雄壮的千年建筑;

 

  游览关帝庙,品味源远流长的忠义仁勇,感悟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黄河母亲温暖的臂弯里,在百里盐池宽广的怀抱中,河东文明上承刀耕火种,下启伦理教化,穿过汉风唐雨,历经宋韵元声,这里是五千年文明的主题公园。

 

 

  珍惜定格的历史,爱护不朽的文明。近年来,运城市围绕关公忠义文化、舜帝德孝文化、河东池盐文化等文化元素,综合实施“挖掘阐释、传承普及、文艺创作、价值观培育、文化体制改革”五大工程,形成了“理论研究、教育教化、传播交流、实践养成、文旅产业推进”五大体系,不断拓展和深化河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文物保护 守护好“文化家底”

 

 

  24座博物馆,不可移动文物6234处,国保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5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省级非遗项目数量均为山西省最多;永乐宫、解州关帝庙、司马光祠、广仁王庙和万荣后土庙等5处国保单位入选全省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试点……数千年的文明进程给运城遗留下了丰厚的文物资源,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根脉。

 

 

  “作为全国第一个文物大市,如何重视文物保护工作都不为过!”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曾多次表示。

 

  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是时代的召唤,历史的使命。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储祥好多次实地调研,研究解决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问题。
 

该市先后印发了

  《关于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的意见》,完成了《运城市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出台了《运城市基本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实施方案》,在山西探索基本建设用地“先考古,后出让”迈出了先行一步。

 

  其中,可圈可点的亮点不少。

 

  ——永乐宫、解州关帝庙、司马光祠、广仁王庙和万荣后土庙均制定保护利用实施方案,着力做好文物本体的养护和保护、开展数字化保护、加强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活化利用。
 

 

  ——永乐宫壁画保护研究院完成了壁画数字化保护研究、元代建筑及玄帝庙防鸟铜网(檐幪网)保护工程、消防工程升级改造、景区标准化建设和景区环境整治等工作,实施了龙虎殿、重阳殿的壁画保护工程。
 

 

  ——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工作,实施了闻喜县太岳三地委陈家庄旧址、垣曲县北垛十八兵站等5处革命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成立了全省首家正处级的文物保护事业单位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全面强化了文物保护专业机构引进文博高层次人才,招录文博专业人员,机构人才队伍建设驶入快车道。
 

 

  “2021年,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文物保护的专项经费累计达到6165万元。”据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卫龙介绍,该市的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从2014年的500万元已增加到每年2500万元。13个县(市、区)的县级财政基本达到“文物大县500万元,文物小县300万元”的标准。

 

 

  当前,运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文物保护和传承,不断拓展文物保护理念和发展模式,扎实推动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让沉睡的文物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如今

 

  在运城,一座座留下岁月沧桑痕迹的文物古迹得到了修缮保护,这些文物焕发新光彩、新魅力,向八方游客述说着一个个精彩的河东故事。

 

 

文化传承 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如何在保护好文物的同时,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如何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文化、社会、经济价值?运城市一直在思考、探索和实践。

 

 

  “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河东历史文脉,加大历史遗迹保护、文史资料整理、影视作品创作力度,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河东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丁小强给出答案。

 

  文物无言,却是历史最深情的讲述者。

 

  “唐宋遗风满壁是,堪称天下第一流”,黄河岸边,位于芮城县境内的永乐宫因瑰丽的大型壁画举世闻名。该市策划大型舞台剧《永乐宫纪事》,通过蒲剧、话剧、歌曲、舞蹈、鼓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了“永乐宫搬迁”的艰难过程,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文物搬迁史上的奇迹,听到了一曲文物保护的壮歌。

 


 

  “故事太感人了!”“这部剧中看到了永乐宫不一样的美。”……《永乐宫纪事》在当地试演后,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和群众的高度赞誉。两个月后,该剧亮相山西大剧院,夺得满堂彩,开启了全国巡展巡演之路,美丽的壁画走出永乐宫,让更多的人走进运城,了解永乐宫。
 

 

去年以来,

 

  解州关帝庙、永乐宫与山西博物院分别联合举办了“天下云长——关公文化特展”和“观妙入真——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

 

 

  “这些展品让我对关公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印象最深的是各种姿态的关公塑像,有的横刀立马,有的夜读春秋,工艺价值高,文化内涵深。”一名游客在参观展览时颇有感慨。

 

 

  “我们要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打造具有鲜明文化印记的城市特色,推动文物‘活起来’,让河东历史文化遗存绽放新光彩。”在运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储祥好看来,文物古迹是运城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财富。

 

 

  过去一年,运城市文物活化利用手法再度创新。“继盐湖区东郭墓地被改造利用为南山运动公园后,去年新绛县将侯庄墓群辟为新城区体育公园。”运城市文保中心文物保护利用科科长卫文革介绍。

 

 

  此外,国保单位——临晋县衙经过保护修缮、周边环境整治,实现有管理机构、有陈列展览、有讲解服务的正式对外开放;全市利用文物资源和名人文物建设的“一名人一馆、一典故一馆”共建成24个;市文保中心向运城博物馆整理移交出土文物1057件套,实际10981件,丰富了馆藏,实现文物“活起来”。

 

  今年,运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作已全面启动;盐湖区河东池盐博物馆正式开放;新绛县博物馆场馆建设已完成,开始陈列布展;临猗县博物馆、垣曲县博物馆新馆均已开始场馆建设。

 

 

  文旅融合的背景之下,运城市让文物资源的展示利用方式也渐趋多元,与旅游、文博系统的相结合,多处文物“活”了起来。

 

文化崛起 旅游产业“兴”起来

 

  傍晚时分,漫步平常街上,传统街巷古韵悠悠,特色商家盛装迎客。

 

 

  从入口牌坊到过街廊桥,从砖木卯榫结构到青石地板,从“三雕”技艺到彩绘图案,无不展现着平常街“不平常”的魅力与内涵。

 

  “在抖音上看到这里有汉服体验馆,特地跟闺蜜过来体验一下。”在平常街的一家汉服店里,王晓丹与闺蜜每人挑选了一件汉服后,打卡拍照,“真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

 

 

  作为关公文化的一张新名片,自开业以来,平常街一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成为运城市关公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一笔。

 

 

据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关公文旅融合发展,2021年,运城市专门成立关公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出台《运城市加强关公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推进关帝庙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组建成立运城关公文旅公司。该公司围绕景区运营及周边投资开发建设,大力推动关公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关公故里5A级景区。

 

 

  变则会通,通则即达。在谋求文旅行业大发展的征途中,运城从来都是立足实际,思变、求变。该市深入挖掘关公忠义文化、尧舜德孝文化、池盐文化等文化元素,打造极具特色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将景区串珠成链、连点成线,打造高品质的文旅“产品包”“景点群”“线路套餐”。

 

 

  芮城圣天湖、运城盐湖、岚山根景区率先开通低空飞行游览项目,关帝庙景区排演了《武庙之祖—盛典迎宾》主题演艺,普救寺景区推出大型行浸式夜游体验剧《梦境西厢记》,岚山根、盬街、平常街成为富有文化特色的夜间旅游休闲街区……

 

 

  据运城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该市将建设关公文化产业园、五老峰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26个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0.86亿元。截至7月底,项目已按计划开工建设21个,累计完成投资11.83亿元。

 

 

持续深化的体制机制改革

也是运城市文旅工作的一个亮点:

 
 

  李家大院和永乐宫景区全面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鹳雀楼旅游集团聘请职业经理人委托管理,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运城市文旅局开展传承人群培养工作,推荐他们到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高校学习。

 

 

  “以绛州剔犀为例,以前侧重造型精致的摆件,图案也以传统的梅兰竹菊为主,现在逐渐向实用化、现代化转变,新品一旦发布,立即售空。绛州澄泥砚也成立了文创公司,做出云水系列砚、星空系列砚等产品,造型美观,很受年轻人喜爱。”该负责人说道,通过学习,传承人把非遗技艺和时代元素相结合,把文创产品越做越活。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运城市着眼融合化、品牌化、全域化发展,推进文旅资源利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全域游、全景游、全季游”的新发展格局,让文物“活”起来,着力做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

 

 

河东这一方土

扎的是华夏的根

河东这一方水

流淌着文明的源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一幅经济社会与历史文物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河东大地栩栩如生展现。                                              

(来源:运城侨联)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