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中华黄河故事|璀璨夺目的河东文明


来源: 运城侨联   时间:2022-09-08 22:41:48





璀璨夺目的河东文明

 

  河东文明璀璨夺目,我虽去过运城几次,著名的旅游景点却没有去过几处。

 

  这次七月走进运城,正是暑热之时,没想到一路伴随着凉风和细雨,一脚踏入了意想不到的“远方”。

 

  首站到的万荣。万荣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由历史上的万泉县和荣河县合并而来。这里几乎每个人都会讲笑话,是全国闻名的笑话之乡,接触过的万荣人都幽默有趣。

  走进李家大院,首先感觉到大。这儿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占地近1000亩,在山西的大院中首屈一指。它大而精致,就像一位美女,不仅身材窈窕,而且眼睛、鼻子、嘴巴,包括手、脚,每一处都引人注目。在李家大院重重院落中,到处是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几乎步步是景,处处可画,尽现晋南民俗的精华。李家经商走南闯北,李家大院的建造又汲取了南方徽式建筑风格,在大院里可以看到南方的天井、游廊和假山。这样南北融合的景观,放在任何一个大城市,都是一道美妙的景观,让处在万荣乡隅的这个叫闫景的村落,有些“飞来峰”的惊艳。更让人称奇的是它其中一处院落中西合璧,既有中式院落的亭台花榭、雕栏玉砌,又有欧洲“哥特式”建筑的尖拱和肋架拱顶,至今保存十分完整。在晋南,看到南方的建筑已让人惊叹,看到西方的建筑更是让人想象不到。它是院主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回家后改建的。走在其中,有种时光穿梭的感觉。正是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开放精神,使李家在李子用手中发扬光大,走向鼎盛时期,成为民族企业中一支重要力量。李家最鼎盛时期,生意遍及晋、陕、甘、宁、沪、京、津等15个省市区。李家媳妇王和君主管家族生意后,每年到各地商号巡查,从闫景村坐马车出发,每天行程60里,王和君只住自家店,只吃自家店铺的饭,直到银川城。这是多么亮丽而又让人骄傲的一道风景,要是用现代企业思维来考虑,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连锁店形式之一。

 

  随着日军侵华战争的爆发,1938年日军占领万泉县,李家生意开始衰落,但是关于李家善行的故事仍然在老百姓口中流传至今。赈灾、助学、抗疫、修路等各种公益事业中,均可见到李家人的身影。站在李家大院“百善壁”前,不同字体书写的365个“善”字栩栩如生,仿佛还在展示着李家人的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李家大院这处民间建筑的瑰宝,让我目睹了晋商的辉煌,也领略了“善”的力量。后土祠这个皇家的祭坛,却让我走向更远的“远方”。

 

  祭祀在古代是无比重要的一件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书之为“国之大事”。在中国最初的祭祀对象是“社”,即土地之神,也叫后土地母。而最早祭祀土地的地方,就在今天的万荣县。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在汾阴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汉武帝时修筑后土庙,商议修建地址时,《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父亲太史令司马谈提议建在汾阴县。他的家乡河津与汾阴仅一水之隔。汾阴是黄河与汾河的交汇之处,自然是一处人杰地灵之所,而古时的汾阴,就是现在的万荣。

 

  后土庙建成,汉武帝祭祀礼毕,泛舟汾河,留下流传千古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后历代帝王多来祭祀,西汉宣帝、成帝、哀帝和东汉光武帝,相继来此祭祀10余次。唐明皇先后三次巡幸,并将后土祠加以扩建。宋真宗命人修葺后土祠,他亲祭后土并撰写了《汾阴二圣配飨之铭》碑,即“萧墙碑”,现仍完好地保存于庙内。后黄河改道,又决口,后土祠被黄河的泥沙淹没。到了清同治九年,荣河知县将此祠移迁于现在的后土祠,历经百余年,山门、井台、献殿、香亭、正殿、秋风楼等仍然巍峨屹立,与相继从黄河的泥沙中打捞出的碑刻默默讲述着古往今来的历史。

  登上秋风楼,极目远眺,汾河与黄河波光粼粼汇入一处,天上白云翻飞,地上树木葱茏,河边水鸟翻飞。想起汉武帝祭祀时,秋风起、草木黄、燕南归,已显萧瑟,现在却一片繁荣兴盛气象。河流流经之处历来是文明孕育之处,这里两条大河交汇,一条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一条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诞生华夏文明自然不过。

 

  “津”在汉语中有渡口的意思,河津自然是河的渡口,而且此河是黄河。来河津,直奔禹门口,也叫龙门。这里位于黄河大峡谷中,传说大禹治水,历时四年,带人凿通悬崖峭壁,黄河水患才最终得治。人们为纪念禹的功德,称之为“禹门”,它地处秦晋重要渡口,便称之为“禹门口”。每年春季三月,鲤鱼逆水而上,跃登此门便化而为龙,故此门又为“龙门”。

 

  黄河自北而南,在晋陕大峡谷中千回万转,出了壶口,经孟门、石门,来到龙门,河道猛然收束,最窄之处宽度仅八十余米,然后像一只紧握的拳头突然伸开,冲击出大片平原,现已变成千顷良田。乘船逆行而上,山门扑面而来,水面上泛着一个又一个漩涡,不断变幻,像一种象形的文字,演示着古代的神话和现在的传奇。第一次和母亲河这样亲近,也第一次见到这么窄的黄河和这么宽的黄河。古时候,这个渡口一定舟楫相连,人头攒动,现在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已经连通两岸,天堑变通途,仅仅只是短短几十年的时间。

 

  万荣县、河津市、稷山县、夏县、盐湖区、芮城县、永济市,短短一周时间,让我不断在神话和传说中徜徉。去过许多地方,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但在运城,每一样传说却似乎都有现实在佐证。在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教民养蚕种桑的夏县,发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有人工切割痕迹的半个蚕茧化石,挖掘出数枚距今6000年的仰韶早期石雕蚕蛹。

 

  还有蒲津渡的黄河大铁牛,光铸造之时就用去唐代开元十二年全国年产铁量的80%,现仍屹立在黄河岸边,以庞大的体量、精美的工艺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大量游客。夏县鸣条岗上,由苏东坡撰写碑文、宋哲宗亲笔书写的“司马温国公神道碑”,已经沉浸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与《资治通鉴》一起熠熠生辉。永乐宫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道教宫观,珍贵的元代壁画与敦煌壁画并称中国古代壁画双绝,为研究元代社会阶层与民俗文化提供着第一手的资料。普救寺内的莺莺塔,还在见证着《西厢记》里面的爱情故事。解州关帝庙香火不绝,关公的“忠仁义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运城的宝贝看也看不完,从上古到唐宋元明清,运城保存着一幅完整的文明画卷。

 

  最令人感慨的是位于芮城县古魏城城垣遗址内的广仁王庙。当年梁思成夫妇寻找唐代建筑的故事一直在我心头萦绕,而这里保存着一座唐代建筑——广仁王庙。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椽,没有内柱,周身共用16根檐柱,这是唐代小型殿宇常见的做法。站在它的面前,历史凝重感扑面而来。广仁王庙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保护开发。他们在保持广仁王庙大殿主体建筑不变的同时,对周边环境和建筑材料统一设计,没有兴建新的庙宇,而是引入现代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画廊的设计理念,采用特殊的纤维水泥复合材料,设计了一些既有当地黄土原色,又具后现代审美风格的开放空间,既保留和突出了唐代建筑,又延伸了景区范围,使之成为一处学习参观中国古代文化的好地方。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是现代社会现代理念的一个标志,这个理念在运城已经得到很好的实践。强强联手,强者恒强。

 

  (原刊于《长江日报》)

 

  (杨遥,本名杨全喜。“70后”作家,生于山西。鲁迅文学院第十五届高级研修班毕业。北师大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副主席。获“赵树理文学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第四届“中骏杯”《小说选刊》奖及《十月》《山西文学》《黄河》《上海文学》等刊物优秀作品奖。)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