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集市兴起背后:当中国传统美学“遇见”时尚潮流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9-17 10:46:31





  中新网杭州9月16日电(记者 张煜欢)这几日的杭州西溪湿地,游客络绎不绝。人潮涌动间,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姑娘格外吸睛——罗袖翩翩、襦裙曳地,再配以古典发簪,与周遭芳草萋萋的景致和谐相融。

摊位上的汉服展示。 张煜欢 摄
摊位上的汉服展示。 张煜欢 摄

  中秋小长假期间,西溪湿地内举办了一场文化集市活动。长街之上,汉服、刺绣、扎染手工艺等多种内容的店铺吸引往来游客驻足。

  一家汉服摊位前,襦裙、袍服等依次挂列,一身汉服装扮的苏彦在店前招呼着顾客。23岁的她是一名资深的汉服爱好者,并因此“入坑”成为了这家汉服淘宝店的员工。

游客在首饰摊位前驻足。 张煜欢 摄
游客在首饰摊位前驻足。 张煜欢 摄

  “像我身上的这件橘色长袍叫做‘闲庭新装’,是仿照宋朝时期服装加上现代审美改良而成的。因为是十分日常的款式,最近在我们店铺上卖得挺火。”苏彦告诉记者,近两年明显感到汉服文化已在社会上陡然“出圈”。

  “以前穿汉服是种小众文化,旁人也不理解。拿我父母来说,过去就叫我别穿着汉服跑出去,说别人会议论的。但现在你看,街上穿着汉服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老一辈的人也开始接受这种文化。我爸还会跟我讨论说哪件好看,哪件适合出门。”苏彦说,“其中汉服本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能有如今这样繁荣发展的一天,我们汉服爱好者还挺自豪的。”

店主展示不同种类的檀香。 张煜欢 摄
店主展示不同种类的檀香。 张煜欢 摄

  如其所言,如今汉服产业在中国逐渐兴旺。目前中国汉服市场的消费人群已超过200万人,产业总规模约为10.9亿元。苏彦介绍,一整套汉服加上国风首饰其实对于刚工作的人或者学生来说并不便宜,大约需要千元左右。“挡不住喜欢嘛,现在的汉服经过改良越来越日常化,逐渐变成了一种流行。”

扎染摊位吸引许多游客。 张煜欢 摄
扎染摊位吸引许多游客。 张煜欢 摄

  在手工艺者郭美眼里,传统国韵流行的关键在于“创新”。在一座小亭子里,她和团队正忙着教顾客制作扎染作品。手帕、围巾、T恤、环保袋……一样样普通的白色物件,在他们手下幻化出蓝白相间的奇妙图案。

  “传说中,我们的老祖先的第一件服饰便是‘蓝色’的。扎染所呈现的湛蓝色彩给予人们开阔明亮的感觉。”郭美说,“而这项民间手工艺之所以经历几千年经久不衰,也在于其载体的不断丰富变化。什么都可以染上蓝色、变出花样,让这门手工艺显得十分‘实用’。”

扎染作品展示。 张煜欢 摄
扎染作品展示。 张煜欢 摄

  郭美说,这几日还有不少路过的国际友人对传统扎染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觉得这样的色彩实在太美妙了,普通的机器印染是做不出来的。当中国传统美学与时尚潮流结合在一起,外国人也会爱上我们的文化。”

  袅袅檀香,一身长袍的吉家榆在悠悠古琴声中演示着中国传统香道。在她的摊位前,各色檀香、香炉等摆放有序,不时有顾客驻足“品香”。

游客在首饰摊位前驻足。 张煜欢 摄
游客在首饰摊位前驻足。 张煜欢 摄

  “在古代熏香是宫廷里以及文人雅士的一种享受,熏衣、沐浴……处处都有香,香道文化还是很兴盛的。”在吉家榆看来,如今熏香已从一种“高雅享受”逐渐步入“寻常百姓家”。

  “现在的熏香分为很多种类,像有典型的盘香、线香等,线香适合在家招待客人时候配合茶道使用,正好一根线香燃尽就是泡一壶茶的时间。而且价格也多种多样,从几十元到上百上千元都有。”吉家榆说,如今沉香还衍生出了不少创意产品,“像面膜、洗发水、精油等等,传统原材料还是香木,但随着产品种类的丰富,越来越多人爱上这种古老的味道。”

  在“传承古法”与“天马行空”之间,如今“古老”成为一种“潮流”,在这个时代散发出新的韵味。(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