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超推荐值逾两倍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0-09-03 11:22:16





中新网上海9月2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日获悉,正在举行的“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披露了《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下称《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1-7月份,中国青少年平均每天用眼时长在4小时以上,超过推荐值(小于两小时)的两倍有余。据此,华东区域青少年平均用眼时长最长达277.9分钟,超过4个半小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学生居家“上网课”成为主流。大规模“云端”教学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报告》指出,长时间接触电子产品是加剧近半年学生近视率增长的一大主因。

  “第二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举行。 陈静 摄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1到7月份,中南大学相关学院通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平台,收集了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共计约6900万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并对海量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形成《报告》。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吕帆教授当日对记者表示,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大数据分析客观呈现其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将成为制定科学有效防控措施的重要依据。

根据《报告》,1-7月,青少年平均每日户外有效暴露时长严重不足,仅为32.3分钟,尚未达到推荐值的三分之一。这使得孩子们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大大增加。《报告》认为,这是半年来学生近视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前,据教育部披露的最新调查结果,与2019年底相比,半年来,中国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

据了解,每天2小时、每周14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让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这是因为多巴胺能抑制近视发生发展,光照越强,多巴胺释放量越多。户外,太阳光光照强度比室内光照强度高数百倍;与此同时,高强度光照可使瞳孔缩小、景深增加,模糊减少,也能起到抑制近视的作用。

《报告》特别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需要“光合作用”,坚持户外活动必不可少,并认为,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户外活动。

当下,整个社会对近视防控存在诸多误区。《报告》从多方面解读了近视防控的认知误区,并指出,“近视是能够治愈的”“戴眼镜会导致眼睛变形”“散瞳对孩子眼睛不好”“戴上眼镜会让度数越来越深”“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可以治愈近视”等都是错误的。

《报告》同时提到,智能科技激发了近视防控生产力,为青少年近视防控、矫正、医疗提供了最新方案。此间眼科知名专家张河接受采访时表示,近视眼防控还需要通过严谨的措施来评价干预效果,以及时调整、改变。

吕帆教授指出,青少年近视防控应前移,孩子应加强户外活动,各方应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更优的健康管理等。这位专家表示:“作为医生,我们需要关注高度近视的影响。”近视度数大于600度为高度近视。吕帆说,高度近视是致盲最重要的病因之一,病理性变化是不可逆的损伤。

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指出,近视防控需要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学生等共同参与,建立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的综合防控体系。(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