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高、回本难 留学这笔“账”该怎么算?


来源: 羊城晚报   时间:2023-10-23 11:52:13





  成本高、回本难已成为部分留学生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留学这笔“账”该怎么算?

  开栏语

  近年来,我国国际教育交流日益频繁,不少学子选择前往海外求学。他们在海外不仅学习到了科学文化知识,也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分享给了全世界,成为中外文明沟通交流的使者。从今日起,羊城晚报留学版块将升级为“羊晚留学”品牌,进一步致力于报道海外中国学子、在华留学外国学子的学习、工作、生活,海外教育的最新动态,以及中外教育友好交流的生动故事,为中国国际教育交流贡献更多力量。

 

 

  近年来,关于“留学成本高,回本时间长”的报道众多,引发了留学生们的强烈共鸣。据猎聘与中国世界青年峰会联合发布的《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上半年,海外留学人才的期望平均年薪依旧保持着28.62万元的高位,但在此基准上,这一群体的平均实际年薪却连续出现轻微下滑,于2023上半年回落至20.45万元。不可否认的是,留学成本高、回本难已成为部分留学生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重金打造的“留学梦”是否仅仅为了跟随潮流?留学这笔“账”应当怎么算?

  留学市场不断回暖 海归未必是“香饽饽”

  教育界一直以来存在一种迷思名为“鸡娃出口”,意为努力送孩子出国留学。新东方《2023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高中意向本科出国的学生群体超过50%,意向申请硕博留学的群体占比达45%。同时,据白皮书统计,随着国际教育在国内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关注度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此外,留学教育圈也在逐渐打破“富人留学”的刻板印象,中产家庭成为了目前留学输出的主力军。启德教育发布的《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年收入在80万-100万元及100万元以上的留学家庭,占比约4%,占比最多的留学生家庭年收入为“11万-20万元”,其次是年收入为“21万-30万元”的家庭。

  中国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素来十分大方,即便如此,热门国家的留学费用仍在不断刷新纪录,令人咋舌。大数据统计,留学美国一年大致需要25万-50万元,留学英国一年大致需要35万-50万元,其他热门留学地一年大致在8万-30万元不等,对于中产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因此,毕业后如何收回留学成本,自然也成为了不少留学家庭思考的问题之一。

  《2023海外留学人才就业发展报告》显示,2023上半年,在猎聘平台中,企业主动沟通的海外人才毕业院校前20名基本为世界知名院校。其中,悉尼大学、伦敦大学学院、新南威尔士大学位居前三。此外,中国香港院校的毕业生也备受青睐,如: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均在本次排名榜单的前20位。

  不仅如此,无论是福布斯最佳美国大学排行榜还是英国网站University Compare2023年英国最佳就业力大学榜单,排名可观的院校大部分来自2023年QS排名靠前的名校,如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以及牛津大学等。不难看出,无论是海内或海外,业界都更青睐名牌院校的毕业生,而排名处于中游的院校目前在就业市场的中并未显露出较强的竞争力。

  究其根本,在留学市场不断回暖的态势下,海归不再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同时,中国考研人数在2022年已突破400万大关,国内的研究生也已并不罕见,相比较下,中流院校的海本或海硕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并不显著,因此“回本”也会相对困难。

  留学压力不断加剧 摆正心态方能远行

  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数学统计专业的Matthew曾经算过一笔账,留学期间平均一年花费43.5万元,本科与研究生四年共花费约174万元。他自嘲道:“目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顺利的话,我也得不吃不喝近10年才能回本。”而就读于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戏剧与银幕服装设计专业的Joann更是直呼从没想过能够回本。留学的焦虑不断蔓延,留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加剧。

  尚算安慰的是,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海归优先职位的平均招聘薪酬连续三年走高,2022年达14680元/月,相较2021年13719元/月略有上浮。此外,据报告统计,教育/培训行业的海归优先职位占比27.8%,仍然位居榜首,专业服务/咨询、互联网/电子商务分别以14.3%、11.1%位居第二、第三。

  即便如此,仍有部分留学生对留学“回本”并不乐观,他们在出国深造前已经做好了回本难的准备。出乎意料的是,当他们被问及留学是否为一场“亏本买卖”时,大部分学生却并不认同此观点,在他们看来,留学投入固然大,但其中的回报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今年32岁的闫磊曾在留学期间花费上百万元,如今回国7年,曾任中国500强企业高管,目前已经“回本”。但闫磊表示,出国留学得到的无形财富太多了,“投资是短期的,回报是长期的”。

  Cindy曾在新西兰留学六年,前后花费约200万元,目前仍然没有回本。但同样的,她认为学习本身不应当加上任何砝码,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就业的优势,同时还有漫长人生中对于问题的处理方式以及看待世界的心态。

  也有人说,收回留学成本并非留学的初衷。他们把留学的重心更多放在找寻自我本身,无论是了解更广袤的世界、体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或是培养更坚韧的人格,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宝贵的经历都远比收回留学成本更加重要。

  短期收益未必可观 长期回报更有前景

  某社交平台上曾有网友提问:“怎样才算留学成功?”评论区掀起热议,其中有年入百万的企业高管,也有仍然没有收回留学成本的打工人。但据其中大多数人反馈,他们并不后悔花费高昂的学费换取通往世界的入场券,“我理解某些学生是为了就业时能被优先考虑才选择留学,但我不想因此陷于急于求成的心态中,如果能趁着学生时期比较纯粹的心态去体验差异化的生活方式,并且有所成长,对我来说就算是成功了。”网友小唐回复道。

  伦敦大学亚洲和非洲研究院博士薛子敬认为,“留学成功”可以简单总结成以下三点:“留学者无悔的回忆、较为合理的职业前景回报、符合留学人员身份的社会定位评价”。职业前景和薪酬回报是衡量学业回报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仅仅是充分条件,而不是衡量“成功”的绝对必要条件。

  薛子敬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将“回报”拓展到宏观概念框架加以理解,虽然能让学生对留学这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加以更理想的解读,但这并非意味着学生不需要重视短期的回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否取得可观的回报依旧是留学生择校以及选择专业中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但当短期收益与长期回报产生一定偏差时,留学生也不必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薛子敬看来,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态,“希望大家有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经济环境所带来的职业前景变化。薪酬水平取决的因素有很多,学历作为第一块‘敲门砖’的确会带来求职的很多便利,但是勤奋的付出才是能够获得较为合理预期的薪资报酬和职业前景的绝对因素。”

  回到社交平台上那个令无数人沉思的问题:怎样才算留学成功?“定义成功有无数种方式,岂是工资单上那一串数字可以决定的?”Joann说。

  羊城晚报记者 孙唯 实习生 邹茉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