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开贤:特区20年来已形成一套较完整法律体系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12-11 09:10:16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王凯

  “在涉及国家安全时,我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在这样的共识下,涉及国家安全的法案都会在立法会比较快速顺利地通过。”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高开贤接受内地媒体集体采访时强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共同的利益。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高开贤接受内地媒体集体采访时强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共同的利益。<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王骏 摄
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澳门特区立法会主席高开贤接受内地媒体集体采访时强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共同的利益。中新社记者 王骏 摄

  今年7月高票当选立法会主席的高开贤,是特区第一至第五届立法会议员,也曾在澳葡时期担任三届立法会议员,见证澳门回归前后立法机关的发展变化。他说,立法机关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支持澳门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全面贯彻落实宪法和基本法,保障“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实施,促进澳门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澳门特区第六届立法会议员共33人,包括14名直选议员和12名间选议员,7名议员由行政长官委任,任期4年。高开贤称,根据基本法,澳门的政治体制是行政主导。从回归祖国到现在,立法会与特区政府之间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彼此间建立了良好的默契。

  “澳门特区的立法会不是反对机构,在立法过程中主要是监督政府的提案符不符合社会广泛的利益。”他指,在日常工作中,立法会议员向政府提出更多的是积极性批评、意见或建议。合作优于对抗、协商胜于独断,只有这样才能呈现出“立法与行政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配合为主”的良好态势。

  2009年2月,澳门特区立法会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法》,完成了基本法23条立法。今年1月立法会又细则性通过《修改第5/1999号法律〈国旗、国徽及国歌的使用及保护〉》法案,对原有法律作出7处修改,规定侮辱国歌为犯罪行为。高开贤说,维护国家安全是牵涉面甚广的系统工程,立法会主要还是以履行本身职能的方式去推进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

  据他介绍,特区立法会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工作还包括,在组织层面明确执法机关的职能,例如通过修改《司法组织纲要法》,明确规定只有身份是中国籍的法官及检察院司法官才能被指派负责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检控及审判工作;制定及修改相关法律以保护在澳门的国家机关安全;制定《网络安全法》《打击电脑犯罪法》等法律以将保护国家安全的领域扩大到网络空间。

  高开贤表示,未来的立法工作还是首先要继续自觉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为此,要严守“一国”这一底线,警惕任何挑战和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行为。基本法来源于宪法,澳门特区立法会依据基本法制定的任何法律都要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特区立法会是完全依照基本法进行法制建设的,至今没有任何一部法案被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回。

  在他看来,目前澳门居民对基本法的了解比较深刻,通过特区政府和澳门基本法推广协会的不断努力,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观一直在澳门社会、学校等领域广泛根植。

  自回归以来至今年12月初,澳门特区制定颁布了290部法律,推行法律的“立、改、废”工作行之有效。高开贤提到,促发展、保民生,是澳门特区得以长治久安的两项基础性工作;从回归伊始直到今天,立法会工作主要是围绕这两项工作展开。20年来,在立法会的努力下,澳门特区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法律体系,包括与基本法相关的本地立法,和涉及澳门居民民生各方面的立法。

  高开贤具体介绍了社会保障、住房、生活、交通等方面特区制定的多部法律法规。他认为,特区立法规划的制定首先应该分清轻重缓急,以事关民生大计的法案与涉及特区重大发展利益的法案为优先考虑。

  他还说道,包括自己在内的多位特区立法会议员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每年3月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听取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希望在澳门努力的同时,国家能够带领澳门共同发展。(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