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新在哪里?陈一新从八个方面进行阐释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1-15 18:42:26





【本刊讯】1月15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主持召开秘书长会议暨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学习贯彻意见。

陈一新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核心要义就是深刻回答了我们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和目标要求作了科学分析,对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了主攻方向,对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进行了深刻阐述,是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又一次集中、深刻、精准、权威的阐释,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纲领性文献,对于科学把握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新年全党“第一课”,既是一次深刻的政治教育,又是一次系统的理论熏陶,还是一次方法论的实践指导,越学越令人清醒、令人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中央政法委提出要分专题深入系统学习领会。会上,陈一新着重就新发展阶段新在哪里,从重大意义、内涵特征、坚实基础、宏观背景、发展主题、底线要求、重要导向、战略目标等8个方面谈了认识和体会。长安君带来详细介绍。 

一、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顺时应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具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深远意义。 

——从时代意义看,标定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意味着中华民族进入了“强起来”的伟大时代,是我国发展进程中一个新的重大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又一个大跨越。 

——从理论意义看,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不断发展,昭示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更坚实的理论支撑。 

——从实践意义看,明晰了新发展阶段的特征,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奋斗目标、擘画发展战略、制定大政方针、部署重大工作提供根本依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世界意义看,彰显了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充分证明现代化模式、道路、标准的多样性,丰富和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内涵特征 

新发展阶段之所以新,就在于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和、更加注重制度完善、更加注重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阶段,也是更加注重化危为机、逆势而进的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的起点是十八大以来,而新发展阶段的起点是从“十四五”开始,也就是从今年开始。由此可见,新时代在时间跨度上涵盖了新发展阶段,新时代与新发展阶段终点一样,而起点不一样。新发展阶段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征,主要有: 

一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迈上更高水平的新阶段。五是实现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升的新阶段。六是全国人民接续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阶段。七是再用30年,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完成我们党伟大历史宏愿的新阶段。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更强大生命力,“中国之治”再创新奇迹,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新阶段。

三、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坚实基础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三重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沉着应对、转危为机,取得了历史性的非凡成就,特别是创造了世所罕见、令人自豪、影响未来的“四大奇迹”,为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快速发展奇迹。1978—2018年40年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9%左右的增速。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将突破一百万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 

——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我国每10万人中发生命案0.61起,是世界上命案发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最近公布了全球最安全国家排行榜,中国稳居世界第三。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从2013年的91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31位。 

——抗击新冠疫情奇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成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范。 

——全面实现脱贫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有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去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辉煌成就来之不易,最根本的是依靠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依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依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依靠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四、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宏观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从国际形势看,百年变局和百年疫情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崛起是一大变量,既是自变量也是因变量,“东升西降”是趋势,国际格局发展态势对我有利。美国遏制打压是一大威胁,既是遭遇战也是持久战。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大考验,既是风险挑战也可危中转机,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将会对全球各方面造成重大影响。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进入新发展阶段,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日益彰显出来。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依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但风险隐患依然较多,社会新老矛盾交织叠加,公共安全隐患面广量大,消除存量风险和管控增量风险压力较大。务必认清形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变危机为新机、于变局开新局,在新发展阶段披荆斩棘、奋勇开拓。

五、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 

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就是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这就要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必须把贯彻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法宝。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回答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政治问题,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是先进发展理念的“集合体”,是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金钥匙”,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法宝”,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作用,必须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下去、发扬光大。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来把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必须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大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于变局中开新局、塑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优势的大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抓住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等战略着力点,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六、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底线要求 

新发展阶段的底线要求就是安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并对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战略部署,系统回答了新发展阶段如何实现安全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特别要时刻警惕防范“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安全,一切都无从谈起。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善于统筹战略设计和战术运用,牢牢掌握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这个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以完善风险预测预防化解体系为着力点,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更高水平体现在紧扣“三大目标”。政治更安全,筑起防范境外敌对势力渗透颠覆破坏的铜墙铁壁,铲除境内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社会更安定,涉稳存量问题基本解决,涉稳增量问题有效控制,涉稳变量问题有力防控。人民更安宁,刑事案件、公共安全事故逐年下降,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群众安全感高位提升。 

——更高水平体现在打造“两大前沿阵地”。打造社会治理“前线指挥部”,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打造一批治理样板,不断提升治理水平,努力把重大矛盾风险化解在市域、确保风险不外溢扩散。打造社会治理“前沿战斗堡垒”,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把小矛盾小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更高水平体现在抓住“五个切入点”。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聚焦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防范。从最基础的环节做起,把好基层平安第一道关口,积小平安为大平安。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着力加强“智治”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型。从最关键的责任抓起,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把安全发展责任链条越拧越紧。从老百姓“最恨最怨最烦”难事干起,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风险、化矛盾、护稳定、保平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导向 

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导向就是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五中全会《建议》在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重大举措。这既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在工作中积极稳妥把握,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向前迈进。要牢牢把握共同富裕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

八、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 

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次提出了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概念。五中全会描绘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新发展阶段的最强音,成为新发展阶段最鲜明、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发展符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实现我国14亿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要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引领,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克难攻坚、接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美好蓝图化为现实。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的重要政治任务。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知信行合一、学思用贯通,增强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陈一新提出了四个方面学习贯彻意见: 

一是领悟新思想。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报告会、展示会等形式,实行专题辅导、集中研学、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领会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深刻领会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深刻领会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掌握蕴含其中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自觉用于指导现代化建设实践。 

二是明确新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找准服务和保障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大局的着力点,以法治智慧和法治力量助推“十四五”开好局。要加大政法公共服务做“加法”,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需要,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执法司法产品。要依法严惩经济犯罪做“减法”,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做“乘法”,推动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形成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的全链条保障体系。要防控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做“除法”,推动营造良好的经济金融秩序。 

三是把握新要求。处在新发展阶段,政法战线务必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领导的新要求,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要求,自觉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专业水平,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把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作为新发展阶段政法战线实现自我革命的有效形式,突出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全面推进从严管党治警,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 

四是落实新举措。立足当前,研究采取具体措施,注重做到“四个结合”,确保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取得实效。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相结合,深入开展“十大课题”研究,加强新发展阶段政法工作战略谋划,完善“十四五”时期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相结合,筹办省部级政法领导干部研讨班,办好新任地市政法委书记培训班,依托中国政法大学办好政法领导干部研修班,举办政法系统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创建中国政法网络学院暨习近平法治思想网络培训学院,提升政法队伍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与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细化分解中央政法工作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制定任务书,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抓落实的合力。与做好当前政法工作相结合,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岁末年初维护平安稳定等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海内外资讯社记者联合报道)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官方账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