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规模最大古籍普查工程取得丰硕成果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10-07 22:10:40





新华社拉萨10月7日电(记者春拉 曹槟)西藏规模最大古籍普查工程日前进入收官阶段,普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数据显示,目前西藏已普查登记18000余函古籍文献;291函古籍成功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纂出版《雪域宝典》等数十余本系列藏文古籍普查保护成果丛书。

  以金石铭文、简犊文献和早期写卷为代表的藏文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相关专家保守估算,目前我国存世藏文古籍文献总数约在数十万函以上,其中五成以上收藏在西藏境内的布达拉宫、西藏博物馆、档案馆等重点收藏单位以及遍布74个县区的1300多座寺院内。

  2009年,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推动下,西藏正式开启了历时十年之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古籍普查工程。十年来,本着一函古籍也不落下的原则,普查人员几乎走遍了西藏7地市,完成了覆盖全区各地市面上普查登记工作。

  走进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阿布入寺主殿一侧的藏经殿,透过一扇扇锃亮的展示柜玻璃窗,记者看到一函函标有阿拉伯数字序列号的蓝靛金汁等古籍文献和古老木质刻板有序排列。不同于深埋在典籍架上的传统收藏方式,这里的每一叶善本,每一个金汁书写的文字,跃然纸上,“活态”传承着各自千百年的历史。

  “这四十多函珍贵古籍都有‘身份证号码’,它们现在都已归档国家古籍文献数据库。”寺管会主任、53岁的僧人旦增贵桑介绍说:“如今在专家指导下,这些珍贵古籍不仅得到了有效保护,更因公开展示而被更多人所了解。”

  据悉,十年间,中央和自治区累计投入超过一千万元资金支持西藏古籍文献普查保护工作。截至目前,西藏已累计修复近3000页濒危古籍文献,完成14个基层古籍收藏单位条件改善项目,新建2个古籍保护点。

  “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所以我们坚信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定薪火相传、文明不断。”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边巴次仁说,下一步,古籍保护中心将在开展西藏重点古籍单位普查登记、全区古籍普查查漏补缺等工作同时,制定藏文古籍数字化标准,搭建服务全社会的藏文古籍数据库。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