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吐故纳新 转型升级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9-11-23 10:17:05





       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 王恩博)事物唯有适时新旧更替才能生生不息。此间举行的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上,来自全球的与会嘉宾指出,在高质量发展引领下,中国经济正“吐故纳新”。

  曾经,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出口。如今,消费这个以往“三驾马车”中的短板正后来居上,成为引领增长的新“头马”。

  近年来,中国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持续增强。据测算,2019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5%,比上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且明显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及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资料图: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 侯宇 摄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上升、消费结构改变,消费必然带动中国市场上企业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和整个产业结构变化,“这是今后中国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

  不久前在上海参加了第二届进博会的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廖宜建亦深刻感受到,内需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非常大。作为在华外资企业负责人,他认为,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在金融领域将带动外资银行加大业务投入,同时商品和服务进入也将推动中国企业提升贸易和服务水平。

  转型升级是从“旧”到“新”的重要途径,制造业等中国传统产业正走在这条道路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表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造业的特征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称之为加工贸易。这种加工贸易劳动力密集,附加值很低。而如今中国制造业已变成“一头在内,一头在外”,早已不是原来的加工贸易。

  他举例说,苏州一年有3000多亿美元进出口,其中出口货物中,原材料、零部件、中间品,70%多是苏州本地、长三角或沿海地区造出来的,然后运到苏州造好了再卖出去。“这不是加工贸易,是一个产业链集群的制造业,这个集群形成的制造能力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

  不过,转型升级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还伴随阵痛。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看来,制造业如何与强大的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虽然当下中国制造发展有所放缓,但这往往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最好时机,要坚定不移把数字经济推向工业经济。

  中国对此的决心在统计数据中可见一斑。前三季度,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1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4.1%,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2.6%,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2个百分点。

  吐故纳新、转型升级,不断朝高质量发展迈进的中国经济也在向全球释放利好。

  “中国已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且不仅体现在当前阶段,这种影响和责任还在持续。”伊诺多经济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戴安娜·乔伊利瓦表示,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创新、开放等高质量发展要素作用愈发重要,这能够汇聚来自全世界的人员和技术,从而创造出更大动能。

  Tradeshift公司联合创始人兼亚太区高级副总裁米克尔·布朗告诉记者,中国的创新成就和消费升级趋势是该公司选择来华的主要原因。加之中国正持续扩大对外开放,这个巨大市场将更加活跃,世界也将享受到更多红利。(完)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