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碳中和 · 零碳中国峰会暨第六届中国能源国际投资论坛成功召开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3-05-29 12:45:08





      5月28日,由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北京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主办,北京市昌平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北京未来科学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2023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暨第六届中国能源国际投资论坛,在北京·昌平未来科学城成功召开。

      峰会紧密围绕零碳城市发展,以“‘绿色+数字’打造零碳智慧之城”为主题,邀请了包括零碳关键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高层领导以及国内外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金融公司等机构专业代表,共同探讨建设零碳生态的有效路径,分享绿色低碳产业的行业政策、创新技术、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经验,为区域零碳产业发展乃至世界零碳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把握全球零碳发展新机遇,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峰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由中国网++、百度、新浪微博、搜狐视频、微赞、一直播、中国双创提供同步直播,超过600万人次在线参与了此次大会。

      相聚美丽昌平,共话零碳中国

      高层领导发表精彩致辞

      峰会开幕环节由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会长、国家能源局原正司级巡视员孙耀唯先生主持,高层领导纷纷发表了精彩致辞。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过去几年,中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方式;致力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将继续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推动各地区和各行业落实减排目标。衷心祝福此次零碳中国峰会取得圆满成功,各方能够深化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与成果。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四五”时期将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特征。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坚持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在不断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可再生能源正逐步取代传统能源,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国家能源局将加大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重大水电项目和抽水蓄能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比重,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贵表示,过去三年,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作为零碳中国倡议推进落实单位,在课题研究、标准制定、项目推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积累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当前已与包括昌平区在内的多个城市达成战略合作,将在零碳中国合作框架下联合会员单位及合作伙伴,通过顶层规划设计、投资建设、产业招商、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帮助各城市实现“绿色+数字”的零碳转型发展。碳中和·零碳中国峰会定址于北京未来科学城,希望借此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进一步汇聚各方智慧与经验,激发更多的关注和参与,引领零碳发展的风向,为零碳中国倡议的推动注入新的动力。

      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刘晓东在致辞中指出,未来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枢纽型主平台,主动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聚焦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源谷”,加快打造北京先进能源产业高地,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发展优势。突出协同创新特色,发挥央企领头羊作用,打造龙头企业牵引的大中小融通发展创新生态。搭建了23个协同创新平台,聚集能源企业近900家,入驻了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清华核能院等能源领域高校10余所、研发机构300余家,常驻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700余名。累计建成国家级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46个,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51项,承担了智能电网、大飞机等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涌现出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4500伏IGBT芯片等自主创新成果。他表示,为推动能源产业发展,昌平区制定实施了先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即到“十四五”末,实现产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税收贡献突破100亿元、工业产值突破900亿元的目标,明确重点发力的“三大赛道”:即发展提升能源互联网高成长关键赛道,巩固壮大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风电光伏增长型成熟赛道,储备布局氢能、储能、碳固存培育型前沿赛道。2022年先进能源产业实现收入2379.8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14.5%。今年,专门制定了促进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支持措施、促进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措施实施细则,重点聚焦能源互联网、氢能两个方向,快速抢占能源领域国际科技高地。希望通过本次峰会,深入探讨建设零碳生态的有效路径,持续推动能源、建筑、交通等零碳产业领域的创新突破和国际合作,充分践行“能源谷”在构建创新型国家战略布局中的使命担当,为服务保障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如期实现,作出更大贡献。

      首批“零碳中国”评价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杰指出,2020年1月11日能投委联合50多家行业组织发起了《零碳中国倡议》,该倡议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原则,以绿色投资为手段,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转型,围绕“零碳能源”“零碳交通”“零碳建筑”三大产业的转型升级,打造一系列零碳或近零碳示范项目。

      零碳中国,标准先行。三年来,零碳中国从倡议到行动,从行动到体系建设,通过联合零碳产业相关主体在昌平、通辽、张掖、大理、如东等重点合作城市,围绕“零碳中国标准、技术、产业、投资、人才五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工作。其中标准体系建设是指导、协调“零碳中国”行动的重要依据和蓝图,对系统推进各类零碳项目开展和助力各重点城市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峰会集中发布了6项“零碳中国”评价标准成果,分别是《“零碳中国”评价标准通则》和《零碳园区评价标准》《零碳工厂评价标准》《零碳数据中心评价标准》《能源企业ESG评价标准》《能源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

      其中,针对《“零碳中国”评价标准通则》,张杰秘书长解读指出,“零碳中国”评价标准是围绕“零碳中国”倡议下各类具体零碳应用场景创建的评价标准,由基础共性标准和具体评价标准共同构成,对于提高“零碳中国”倡议行动统一性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零碳中国”评价标准通则》是这一评价标准体系中的一项基础共性标准,旨在推动各具体评价标准内容协调、形式一致,确保各类零碳项目创建和评价工作成体系、成系统地推进。

      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张瑜具体介绍评价规则,从评价工作开展背景、《管理办法》解读、评价工作流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评价工作的支撑文件是《“零碳中国”评价管理办法》,该办法对评价目的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说明,同时规定了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评价原则及参与方式。评价工作流程包括:中国投资协会能投委作为指导实施机构,每年发布通知,明确当年评价工作安排;申报主体按通知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材料;能投委受理评价申请后,在规定时间完成资料审核并出具意见;选择能投委授权的第三方评价服务机构进行现场评审;采用星级评价法划分评价等级(一星至三星),根据现场审核结果确定星级;中国投资协会负责对评定的星级进行公示,无异议的,由协会统一颁发零碳星级证书,并对评价结果实行动态管理。

     “零碳中国”优秀案例及零碳技术解决方案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委会副会长、能源局法改司原副司长丁志敏,在峰会上主持发布了2023零碳技术解决方案及优秀案例。零碳技术解决方案及优秀案例连续三年征集,为零碳中国行动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案例,广泛团结了来自各零碳相关领域的创新示范主体共同开展合作,进一步拓展了零碳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为零碳中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持续助力推动中国能源转型发展,实现碳中和目标。

      行业专家发表精彩主题演讲

      为深入探讨“双碳”目标下的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理论与实践,积极探索城市绿色转型的模式与路径,为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参考,四位行业专家从各自领域出发,发表了精彩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发表题为《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的思考》的主题演讲,提出实现“双碳”目标的八大战略:节约提效优先战略、能源安全战略、非化石能源替代战略、再电气化战略、资源循环利用战略、固碳战略、数字化战略、国际合作战略。八大抓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手段实现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和基础;加快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妥实现电力行业净零排放;以电气化和深度脱碳技术为支撑,推动工业部门碳排放有序达峰和渐进中和;通过高比例电气化实现交通工具低碳转型,推动交通部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以突破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为重点,实现建筑用电用热零碳排放;运筹帷幄做好实现碳中和“最后一公里”的碳移除托底技术保障;加快构建减污降碳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机制,建立健全减污降碳统筹融合的战略、规划、政策和行动体系,完善碳交易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侯立安发表题为《“3060”目标下减污降碳创新发展策略》的主题演讲。首先解析“双碳”目标政策,指出碳减排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如期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污水处理率显著提高、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持续加强。但仍面临一定挑战,如煤炭仍作为主要能源、可再生能源消纳及存储受限、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成本高且不成熟等。为此,他提出“双碳”目标下的减污降碳新技术与应用策略。包括加强低碳下非常规水资源高效利用,发展低碳、零碳水处理技术,“五位一体”低碳空气净化技术,推进乡村垃圾低碳绿色处理模式,绿色建筑,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发展退役膜产品的循环再利用技术等。

       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康艳兵在《“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投资新机遇》演讲中,从三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一是“双碳”战略引领能源转型革命加速,指出表象是环境问题,核心是能源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可以总结概括为“2方向、3目标、6个化、2重点”。二是在“双碳”战略下的绿色投资市场,重大技术路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绿色新动能领域都存在新机遇。三是在推动“双碳”战略的关键技术方面,汽车转型与能源转型相互促进,介绍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分享大温差长距离余热供暖技术、核电余热供暖技术、热泵技术,以及新型储能等。国内金融机构应对此有所作为。

      bp(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陈巧玲发表主题演讲《低碳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角色》,指出全球工业部门的碳排放仍在增长,尚未达峰。全球工业部门消费的能源量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1/3以上,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终端部门直接排放总量的比重超45%。工业部门必须坚定不移地去碳化。此外,建筑部门减碳和交通部门脱碳也迫在眉睫,建筑部门可以考虑几个减碳途径:增加绿色建材的使用;优化建筑的用能结构,降低化石燃料使用,充分利用余热资源以及绿色电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电力在建筑的使用;改进社区的设计和规划。而交通部门脱碳的方式包括:优化货运和客运的运输结构,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的“公转铁”“公转水”;控制燃油车保有量增长速度;积极推动道路交通的电气化进程;推进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实施更严格的燃料经济性标准;逐步提高各种运输设备的能效水平。

      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李文发表题为《ESG标准应用助力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演讲,从ESG理念契合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国能源转型发展亟需ESG助力、能源企业应加快ESG标准研发应用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在中国,ESG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密关联,能够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落实。在国际上,ESG也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表现的评价标准,并日益成为资本市场选择投资标的的重要考量依据。当前,西方国家在ESG评价领域较早地启动了研究探索和实践应用,国内能源企业在国际ESG评级中的整体表现不佳。受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委托,盟浪牵头二十余家参编单位历时一年完成《能源企业ESG评价标准》《能源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的编制,以掌握关键标准的制定权,促进中国能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海外展业。

      交锋能源转型路径共议零碳城市方案

      峰会下午的国际碳中和技术交流环节由中金研究院执行总经理陈济主持,该环节设置了5个精彩纷呈的演讲模块,每个模块都邀请了国内和国际领域顶尖企业的代表进行演讲。在这些演讲中,企业代表们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创新成果,探讨了风光创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展示了未来氢能技术的巨大潜力,介绍了数字能源技术解决方案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特点,分享了零碳城市解决方案的实践经验,以及展示了生物质能源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前沿应用。这些演讲不仅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还将为零碳中国合作框架的制定和中国能源转型发展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演讲代表们的经验和洞见为产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借鉴,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跨越发展。此外,国内外企业代表的共同亮相促进了国际合作和交流,将为全球能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持续做出贡献。

      高峰对话国际视野下的“碳中和”行动

      精彩纷呈的对话环节是本次峰会的巨大亮点,由张杰秘书长担任主持人,7位嘉宾参与了对话。对话环节聚焦于关键议题,围绕国际“碳中和”背景展开,以技术创新为切入点,探讨国内外碳中和解决方案、实现路径以及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途径。嘉宾们集思广益,分享了国内外碳中和解决方案的经验和思路,探讨如何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智慧。

      此次峰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零碳中国合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分享经验、交流合作,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绿色转型和能源创新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将为中国零碳相关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峰会也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将促进全球范围内的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进程。本次峰会在北京昌平举办,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北京力量,体现北京首都担当,充分发挥了北京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