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部就王毅访问越南等答记者问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2:35:40





中国网新闻3月29日讯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今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以下是本次记者会答问实录:

一、应越南政府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将于3月30日至4月2日率团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六次领导人会议并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二、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邀请,瑞士联邦委员兼外交部长卡西斯将于4月2日至4日访华并举行中瑞首轮外长级战略对话。 

问:韩国和朝鲜今天商定于4月27日举行韩朝领导人会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今天朝韩双方举行高级别会谈并商定朝韩领导人会晤日期,我们对此表示欢迎,对朝韩双方为此所作努力表示赞赏。作为半岛的近邻,中方一直乐见朝韩双方展开对话,改善相互关系,推进和解合作,因为这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有利于半岛局势进一步缓和,有利于促进本地区和平与稳定。 

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对话正在重新成为半岛的主旋律。众所周知,这正是中方一直坚持和推动的。我们希望,对话的势头能够延续,和平的局面也能够延续。我们也呼吁有关各方都一起来支持半岛北南双方改善关系,共同为劝和促谈作出切实努力,推动半岛无核化和政治解决半岛问题的进程,让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成为半岛和地区形势的背景板。 

问:有消息称,日本和朝鲜已经开始商谈领导人会晤事宜。中方对日朝领导人往来有何评论? 

答:这两天我们已经多次说过,当前半岛形势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重要步伐,我们当然欢迎有关方之间的对话都能顺利开展,大家共同努力使当前对话势头延续下去,使半岛和平稳定势头延续下去,使通过对话解决半岛问题的势头延续下去。 

问:请问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此次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领导人会议有什么安排? 

答:GMS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多年来为次区域各国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出席此次会议,体现了中方对促进次区域合作、发展同次区域国家友好关系的重视。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出席闭门会议、大范围会议、工商峰会等主要活动,同与会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此次与会将致力于深化次区域国家间政治互信、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推动次区域合作迈向更高水平。 

问:印方近期就改善印中关系采取积极行动,包括取消达赖赴锡金邦计划等。中方是否对此表示欢迎?对中印关系最新进展有何评论? 

答:近一时期以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印关系保持着积极发展势头,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中方重视发展中印关系。我们愿同印方一道,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为指引,保持各层级交往,继续增进政治互信,拓展互利合作,妥善管控分歧,推动中印关系继续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问: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此时访问越南有什么目的? 

答: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本次对越南访问是中国新一届政府产生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越,体现了中方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视,也反映出中越关系持续向好发展。 

访越期间,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将同越南主要领导人会见,同范平明副总理兼外长举行会谈。届时双方将就如何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访越成果,加强双方战略沟通,促进各领域互利合作,进一步推动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进行充分、深入交流。 

问:据报道,最近,尼泊尔总理奥利举行吹风会,向外国驻尼使节阐述尼政府外交政策。奥利表示,尼泊尔将奉行独立和平衡的外交政策,保持同中国和印度两大邻国的友好关系。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方赞赏尼泊尔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支持尼泊尔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尼泊尔和印度互为重要邻国,希望三方能够共同努力,加强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问:据报道,28日,缅甸联邦议会已经选举温敏为缅新任总统。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昨天,习近平主席已经向温敏当选总统致电祝贺。 

中缅是传统友好邻邦。近年来,两国高层接触频繁,务实合作扩大,人文交流活跃,多边协调密切。中方愿同缅方一道,继续巩固传统友谊,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