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沟通促进中印互信与合作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10-10 20:39:27





   (资料图片: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杭州会见在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印度总理莫迪。 新华社记者 丁林摄)
    泰亚传媒网(特约撰稿/龙兴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9日宣布:应印度共和国莫迪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11日至13日分别赴印度出席中印领导人第二次非正式会晤、对尼泊尔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主席将同莫迪总理继续纵论天下大势,把脉龙象共舞,就事关中印关系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问题深入沟通,为下一阶段中印关系发展确定基调、指明方向,向世界发出中印一致声音,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稳定性,注入正能量。  
       去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在中国武汉举行了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就两国关系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问题展开对话。2017年夏天,中印两国军队发生历时73天的严重军事对峙,几乎触发战争,让两国关系陷入30年来最低谷。武汉会晤让两国关系迅速恢复正常化,有印度媒体认为莫迪和习近平的武汉会晤的意义跟1988年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历史性访华一样。第二次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举行,表明这已经成为中印两国高层战略沟通的机制化安排。这对增进中印战略互信,激发合作潜力有重要作用。
       印度和中国存在大面积领土争端,两国1962年曾因此发生武装冲突,虽然两国签署了共同维护边境地区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双方都表明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但现在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防预算都大约是印度的五倍,印度仍然担心中国要用军事手段夺回争议地区,在安全上对中国产生强烈不信任感。本着与邻为善的原则,中国已经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了与印度和不丹以外所有邻国的边界争议。中国仍然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这需要努力维护和平的周边环境,绝无与包括印度在内的任何周边国家发生战争的主观意图。
       印度容留藏独分裂势力,这也让中国认为印度意图分裂中国领土。尽管印度政府承诺不允许任何势力在印度领土上从事危害中国的活动,但印方多次安排达赖喇嘛及藏人流亡政府负责人到访中印争议地区,还是让中方感受到印度要在中印关系及边界争端中打“西藏牌”的意图。
       印度还认为中国对巴基斯坦友好态度和大力支持针对印度。事实上,中国和巴基斯坦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有各自身内在的利益需求,中巴关系中的印度因素越来越弱。中国对印巴争端持中立立场,以前不久的印度在克什米尔问题采取的措施为例,印方行为触及到中国利益,中国不但自身保持了充分的克制,希望印巴双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如果需要,中国愿意为印巴和解发挥建设性作用。
       近年来,中国与南亚国家关系发展迅速,经济合作取得显著成绩,印度认为中国在南亚及印度洋地区日益增加的存在是一个挑战,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充满疑虑。这些老矛盾和新问题交织导致中印两国严重缺乏战略互信。
       因此,印度长期以来对中国采取防范态度,对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和人员往来均采取了诸多限制措施,阻碍了中印合作,也损害了印度自身利益。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保持较高增长,莫迪总理上台后进一步加大经济改革力度,特别是大力推行“印度制造”,这对印度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有决定性作用。但发展制造业,印度一方面必须大量吸引外来投资和产业转移,另一方面还必须改善基础设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正面临产能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需要向国外转移部分产能。中国过去40年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庞大的建设能力,是印度以较高效率,较低成本改善基础设施的最佳合作伙伴。如果印度对中国投资持开放友好的态度,中国制造业产业转移必将成为“印度制造”注入强大动力。
       遗憾的是,印度表面表示欢迎中国投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对中国投资高度设置障碍,对中国投资增加额外安全审查程序。因此,有部分中国学者认为既然印度视中国为威胁,那么中国政府就应该要限制中国企业对印投资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因为这样做有利于印度的发展和强大。
       虽然在两国官方文件中经常都能看到促进人员往来的表述,但实际上印度对中方人员进入印度有较高警惕性。由于经贸易往来增加,印度对中文人才有巨大需求,但印度政府至今不允许印度高校申办孔子学院,抵触中国教师进入印度教授中文,相反却向中国台湾提出派遣中文教师的要求,而台湾的人力根本无法满足印度对中文教师的需求。
       2018年入境中国的印度人有90多万,入境印度的中国人只有20多万,在中国每年出境1.4亿多人的数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中国旅客到尼泊尔和斯里兰卡的人数都超过到印度的人数。由此可见,印度不仅商品贸易对华存在较大逆差,旅游业的同样存在巨大逆差。
       令人庆幸的是,这些消极情况正在得到扭转,除了印度自身发展需求和观念转变外,两国领导人的战略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在和中国武汉举行了首次非正式会晤,又分别在青岛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南非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和阿根廷G20峰会上举行会晤,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共识。中方提出开展“中印2+1”合作,真诚地表明中国与南亚其它国家的合作没有针对印度的意图。根据领导人的共识,举行中印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会议和中印媒体高峰论坛等活动,促进了彼此相互了解,为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了良好氛围。两国领导人及政府间的沟通与互信直接引领和促进两国社会间的互信。中印互信不仅可以促进两国间的合作,还可以避免邻国在中印间左右为难,有利地区国际关系和谐发展,也为两国在全球事务上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特约撰稿:龙兴春——西华师范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