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丈夫去世多国政要致哀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4-10 11:23:30





  中新网4月10日电 综合报道,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当地时间9日上午在温莎城堡去世,享年99岁。白金汉宫宣布菲利普亲王的死讯后,英国和世界多国政要纷纷表示哀悼。皇室随后宣布了葬礼安排,预计哈里王子将返回英国参加祖父葬礼。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为菲利普亲王。

  国政要致哀 英首相:他一生支持英女王

  英国首相约翰逊9日在一次讲话中向菲利普亲王表达了敬意,赞扬他一生对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支持,并补充说,他“赢得了英国、英联邦和世界各地几代人的喜爱”。约翰逊还称,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对菲利普亲王的一生表示感谢。

  英联邦领导人也纷纷向菲利普亲王致敬。英联邦国家政府、学校等也开始降下半旗,哀悼菲利普亲王。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一份声明中称,菲利普亲王是一位“为他人奉献的伟人”。他指出,菲利普亲王是“加拿大40多个组织的赞助人,包括加拿大航空航天研究所”。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近80年来,菲利普亲王一直在为他的王室荣誉、他的国家和英联邦服务着。”

  印度总理莫迪发推文赞誉菲利普亲王一生的功绩,指出“他在军队中功勋卓著,而且是许多社区服务倡议的先锋。愿他的灵魂安息。”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菲利普亲王。

  与此同时,其他世界领导人也表达了他们的敬意。

  美国总统拜登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代表全体美国民众,就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殿下逝世,向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陛下、整个王室以及全体英国人民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拜登描述了菲利普亲王一生中的许多功绩,指出:“他的遗产不仅会通过他的家族流传下去,还会通过他所做的所有慈善事业流传下去。”拜登预计将于6月访问白金汉宫,作为G7峰会行程的一部分,这将是他就任以来的首次国际访问。

  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为菲利普亲王的逝世深感悲痛,并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以及其家人致哀。其发布在推特的声明中说:“菲利普亲王的逝世令我感到十分悲伤。他与德国的友谊、直率的性格和责任感将不会被遗忘。”

  俄罗斯总统普京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致电,就其夫菲利普亲王去世表示诚挚慰问。普京指出,菲利普亲王在英国得到应有的尊重,并享有国际威望。普京还“祝愿伊丽莎白二世有勇气以及毅力面对悲痛和无法弥补的损失,并请求向王室所有成员转达诚挚的慰问。”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领导人也都向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致哀。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为菲利普亲王。

  英国民众纷纷献花:谢谢您把一生献给国家

  菲利普亲王逝世的消息一出,英国民众纷纷自发来到白金汉宫、温莎城堡等地,献上鲜花,留下字条。

  作为陪伴在英女王身边超过70年的王室象征性人物,菲立普亲王的离世触动了英国民众。不少花束上的卡片,写满民众对菲立普亲王的不舍和感谢,“谢谢您把一生奉献给国家。”

  英国《金融时报》称,菲利普亲王的关键角色一直是支持自己的妻子度过比英国任何其他君主更长的统治时期,常常要经历王室以及对国家的动荡时期。

  在2012年庆祝英女王登基60周年的庆典上,英女王曾说家人对她的支持是“不可估量的”。“我知道,菲利普亲王以拒绝任何形式的赞美而闻名,”她继续说道,“但是,自始至终,他一直在给我力量和指引。”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2018年5月19日,英国哈里王子与美国女星梅根·马克尔在英国温莎城堡举办婚礼。图为新郎哈里王子与伴郎威廉王子走入教堂。

  不举行国葬 哈里王子预计返英参加祖父葬礼

  英国举国哀悼的同时,负责王室礼仪方面工作的英国皇家陆军学院公布了菲利普亲王的葬礼安排,该机构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王室将遵照他生前的要求,不为他举行国葬,而是将葬礼安排在温莎城堡。

  声明说:“这符合惯例,也符合亲王殿下的愿望”。

  《金融时报》称,英国预计将为他的离世开始8天的官方哀悼期。爱丁堡公爵的灵柩将停于圣詹姆士宫接受瞻仰,然后安葬在温莎城堡的皇家墓地。

  一位消息人士向《纽约邮报》透露,哈里王子将返回英国参加祖父的葬礼,这将是他自退出王室后首次回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