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盐临夏”,换挡提速


来源: 运城日报   时间:2022-03-14 22:24:53





2月11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储祥好深入盐湖区、临猗县和夏县,实地调研“盐临夏”一体化发展情况,并召开专题会。“盐临夏”一体化又一次进入公众视野。

“盐临夏”一体化源于何时,目前进展如何,盐湖、临猗、夏县三县(区)有哪些打算,整体又将走向何方?

日前,记者就上述问题对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了解。

“盐临夏”:一体发展

位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运集团工人在生产线上忙碌。记者 陈永年 摄

可能对更多的普通民众而言,真正将“盐临夏”一体化放入记忆,就是中心城区开往临猗、夏县的数路城际公交了。

其实,在更高的决策层或业内人士中,“盐临夏”作为一个词组出现早已不是新鲜事,甚至“盐临夏组团发展”的正式表述,在12年前就已明确。

经向相关部门了解,记者梳理了“盐临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2010年8月在《山西城镇化推进战略研究》中就提出“盐临夏”要组群化发展;

2011年1月,山西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正式提出“运城市要促进中心城区与临猗县、夏县组团发展”;

2012年4月,省住建厅组织编制的《晋南城镇群规划(2010—2030)》提出“以盐湖区、临猗县、夏县为核心形成运城都市区”;

2012年8月,市政府批复的《运城市盐临夏城镇群规划(2011—2030)》提出,“盐临夏”要引领大运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镇群,成为带动黄河金三角区域振兴的先导区;

2016年12月,原市规划局委托专业机构组织编制了《“盐临夏”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十三五时期)》,将“盐临夏”发展定位为“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为支撑,以关公文化、盐文化为特色城乡和谐发展的生态型城镇群”;

2018年9月,在《大运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重提“盐临夏”一体化发展,委托天津市规划院进行“大运城核心区发展战略研究”,指出“盐临夏”呈现一体化、组团化发展态势,提出“一心三辅,组团发展”的“盐临夏”发展思路;

2021年12月,编制了《晋南市域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对“盐临夏”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深入研究,明确了“一心三辅,组团发展”发展格局;当前,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将“盐临夏”一体化纳入《运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以“盐临夏”一体化发展为动力,打造市域城镇化发展核心引擎;

2022年2月11日,市委书记丁小强、市长储祥好调研“盐临夏”一体化发展情况,并召开专题会。会上,丁小强要求,要以更主动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行动,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融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盐临夏”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要依托近年来“盐临夏”一体化发展的成效,坚持强力推动,努力把“盐临夏”打造成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和乡村振兴的示范区,引领带动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盐临夏”一体化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前后历经近12年,从最开始的“组群化发展”“组团发展”到后来的“一体化发展”,从“运城都市区”“振兴的先导区”“盐临夏城镇群”“城镇化发展核心引擎”到如今的“先行区、集聚区和示范区”,我们对“盐临夏”一体化发展这一重要议题,从认识、表述到定位,都在不断深入、丰富和完善。

推进盐湖、临猗、夏县一体化发展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区域整体经济水平的关键举措,是增强核心区引领辐射带动能力的具体路径,是打造“一区两城三强市三高地”的有效抓手,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发展阶段,承担新发展使命的“盐临夏”一体化,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盐临夏”:基础先行

工人在位于盐湖高新区的山西美西林年产20万吨氢溴酸常山酮项目中操控专业设备。记者 陈方斌 摄

持续推动近12年,“盐临夏”一体化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果。其中的一些,易被人们所感知,例如交通体系的完善与互通。

从2017年开始,我市陆续开通了中心城区至夏县的101路、102路城际公交,以及中心城区至临猗的103路、104路、105路、106路城际公交。扎实推进的公交同城化,提高了三地人和物的流动效率,夯实了“盐临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基础。

而另外一些变化,可能普通民众无法直观感受,例如许多涉及全局和长远的规划。

还是以交通为例,我市在“十四五”期间超前规划了自东向西横跨夏县、盐湖区、临猗县、永济市四个县(市、区)的运城过境高速公路和南北向夏县泗交至渑池高速公路,为“盐临夏”一体化建设提供发展空间。目前,阳运高速、运城过境高速、运风高速风陵渡黄河大桥3条省级高速已合并升级为国家高速公路(G5514晋永高速运城段),G5514晋永高速运城段由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实施,预计2023年开工建设。

原国道209线临猗至运城段是连接盐湖区与临猗县的交通主干线,随着城市发展,该路段已演变成穿越城区的城市道路,车辆拥堵、污染严重且存在安全隐患。经交通运输部门与盐湖区、临猗县协调,将原国道209线临猗至运城段从穿城道路升级为城市快速路。目前国道209线临猗段已开工建设,盐湖段正在进行初步设计。

另外,我市还规划了新国道209线和国道342线,将“穿城而过”变“绕城而走”。新规划的209线与342线有效避让了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在盐湖区泓芝驿镇串联互通,将成为“盐临夏”的交通主骨架,实现“盐临夏”城市群半小时通达。

一些本是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也因为考虑到“盐临夏”一体化的因素,而在某些方面作了调整。

体育部门谋划的在中心城区建设多功能、高标准体育中心,首先考虑将选址定在中心城区向北或向东拓展区域——那正是临猗和夏县的方向。

教育部门的学校布局,也因拉动“盐临夏”一体化发展的原因,将学校布局适当外延,拟在盐湖至临猗和盐湖至夏县交通主干道周边建数所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同时还要将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集团校”“联盟校”等办学模式改革综合体放大至夏县、临猗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实现三县(区)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的目标。

哪怕一些民众的感知还不是非常明显,哪怕一些基层工作人员都不太清楚自己做的正是一体化的工作,但“盐临夏”一体化,都在向前推进着。

“盐临夏”:咋谋咋想

位于临猗县的东睦华晟公司工人在检测产品质量。记者 陈永年 摄

“盐临夏”一体化,对于运城市域发展自然位置关键、影响深远,对于盐湖、临猗、夏县三个当事县(区),更会影响到自身的战略选择与发展方向。他们是怎么认识,又有着怎样的发展思路呢?

“盐湖区作为‘盐临夏’一体化核心区,应当充分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要坚定不移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运城‘首善之区’,要聚焦聚力打造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要服从服务一体化互联互通互补建设任务,要撸起袖子通过项目建设加快一体化推进步伐。”盐湖区委书记张建军如此概括盐湖区在“盐临夏”一体化发展中的定位与思路。

“紧抓‘盐临夏’一体化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大运城发展圈,进一步加强与盐湖、夏县的区域合作,以城市新区的标准建设西部新城,把临猗打造成为运城市域发展核心区。”临猗县委书记于鹏飞说。

在一体化建设上,临猗县按照“中心提质、南拓北联、东进西扩”的发展策略,在顶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产城融合上发力,突破行政边界,整合要素资源,实施“12365”工程——

“1”即以盐临夏一体化发展为牵引;“2”即以209国道经济带和涑水河田园风光示范带建设为依托;“3”即围绕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民生服务3大领域融通发展;“6”即重点打造智慧南果、粉末冶金、纸业孵化、智能电子、果业综合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6大平台基地;“5”即在2022年内实施5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推进“盐临夏”一体化进程。

“我们确立了‘盐临夏一体化运城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和‘一极一核三带四强县’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四个融合’,全力推进‘盐临夏’一体化发展。”夏县县委书记薛永琦如此表述。

“四个融合”包括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四个方面,其中的基础设施融合方面,以河东东街延长线(夏县段)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特别是在构建外通公路框架方面,要围绕运城张孝机场、运城北站主要枢纽,规划运城中心城区至夏县县城的“三纵三横”6条快速通道。

三地的发展思路中,有不少内容不谋而合。比如,在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上,他们希望在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的统一组织下,对一区、两县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对比,形成完整统一的“盐临夏”政务服务事项清单。逐步打破户籍限制,实现同城通办,降低行政成本。建立“盐临夏”审批数据库,推动三地审批数据实现共享共通,审批人员足不出户,即可调取享用三地审批数据,从而进一步减少审批材料,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动次数。

另外,三地都认为,“盐临夏”一体化建设,既要突出全局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更要发挥局部积极性,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各县(区)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下,着眼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在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差异化、互补性,合力推动一体化。

“盐临夏”:未来可期

位于夏县的宇达集团展厅里展品琳琅满目。记者 金玉敏 摄

作为牵头部门,市发改委按照市委、市政府“推进‘盐临夏’一体化发展并进行工作调研”的安排部署,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召开专题会议,组建工作专班,研究推进思路和举措,提出调研方案。同时,召集3个县(区)和13个市直单位研究交流,梳理推进一体化的工作、事项、项目、工程等,并借鉴学习长三角、京津冀等一体化发展的资料文件,初步提出推进“盐临夏”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根据调研成果和以前的规划方案,在未来,“盐临夏”一体化将以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和乡村振兴的示范区为定位,引领带动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布局初步可用“三核三轴六支撑”来概括。“三核”:运城中心城区为主核心,临猗县城、夏县县城为副核心,以运城经开区、盐湖高新区、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夏县水头工业园为载体,扩规模,增总量,以产业发展促进中心隆起。“三轴”:以大运、运风、运临三条公路为轴,串联主要城镇及产业密集区,带动周边发展。“六支撑”:以点带面,着力强化解州镇等六个经济规模较大镇的产业和城镇化支撑。

实现目标定位和发展布局的路径,基本方向为“八同”——

规划同编:以三县(区)“十四五”规划为基础,统一编制“盐临夏”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形成谋划一张图、发展一盘棋,密切发展的整体性、互补性。

产业同链:工业方面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引领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农业方面壮大特色支柱产业、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服务业方面集中改造建设一批知名度高、代表性强的文旅景区。同时,推进物流基地、商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交通同网:加快路网工程互联互通、内联外通,构建“盐临夏”半小时通达圈。

城乡同构:突出盐湖区引领带动作用,推进重点城市道路建设;统筹城乡建设,逐步完善3县(区)公共场馆、集中供热、垃圾污水处理、电网改造、公路等基础设施。

审批同办:审批事项统一审批,跨域通办,异地互认,探索实施一枚印章管“盐临夏”行政审批新模式,实现证照互认,印章共用,资源共享。

医疗同建:实现医疗资源共建共享,推进“盐临夏”医疗中心、医联体建设,简化就医环节,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

教育同享:教育均衡一体发展,将“集团校”“联盟校”等办学模式放大至夏县、临猗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外延学校布局,在夏县、临猗县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幼儿园,扩大优质教育供给面。

生态同保:统筹推进“一山、一岭;两河、两渠”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总之,推进“盐临夏”一体化发展,要依托盐湖区、临猗县、夏县发展的基础优势、比较优势、潜在优势,不打破行政区划,打破行政壁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服务、城乡等一体化建设,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协调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盐临夏”区域的整体竞争力、综合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实现1+1+1>3的发展效果,在全省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区域协同发展新高地。

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按照党中央关于区域发展的新决策新部署,深入贯彻省委“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部署新要求,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发挥牵头作用,依托近年来“盐临夏”一体化发展的成效,认真学习《关于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科学编制“盐临夏”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认真谋划、统筹协调、细化任务、明确路径、狠抓落实,推动市委、市政府“盐临夏”一体化的决策部署落实见效,加快形成统筹有力、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责编:雷昊、张临山)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