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看中国与大陆人看中国为何不一样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2:46:33





  文:章建民
  不久前,笔者因工作需要,接触到不少海外知名高校参暑假来中国旅游考察的青年学生和教授,他们有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也有的是英国剑桥大学,还有美国哈佛大学。在接触中,他们提出的许多问题引发我的深深思考,尤其是他们对中国大陆的感受,着实让我这个作为新闻工作者,备受鼓舞。当笔者问及这些青年学生和教授,这次去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有什么感受?回答几乎都是一边倒地称赞中国人幸福、安宁,处处的岁月静好,大街上秩序井然、杂而不乱;餐馆里顾客满座、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中带着几份自信;商场里更物资丰富,琳琅满目;菜市场人声鼎沸,应有尽有;休闲场所游人如织,快乐无比;城市越来越干净,乡村也越来越美丽;人民的神情气质也越来越从容淡定,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找不到他们在互联网上和海外得到的信息哪样“满脸苦大仇深”,甚至怨气冲天的感觉。似乎对于他们而言,中国大陆人许多抱怨都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其实对于有如此感受的,何止这些青年学生和专家呢?在我的日常接触中,许多外国人,只要来过中国大陆,对于大陆总会有一种与在当地生活的国人不同感受,更与互联网上所云大相径庭,这种认知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上看到的中国大陆与到中国大陆脚踏实地行走时所观察到的,表面看起来往往是两个世界。网上的中国大陆几乎无时无刻不充斥着让人感到民怨沸腾:比如地沟油、毒奶粉、欺凌弱小的城管、贪赃枉法的法官、勾结商人大肆贪污受贿的高官大员、遍及各地的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和高房价负担,农民工问题,问题疫苗事件,P2P暴雷逃跑,强制拆迁征地等等,给人的总体印象是社会矛盾加深,问题急剧恶化,几乎国无宁日。
  那么,到底这两个中国是否都是真实呢?我个人认为,应该都是直接表现,但有真实,也有不真实,有表象,更有深层次认知,有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有现实虚拟放大的影响。毋庸置疑,这两者可能都是“真实中国”的不同层面。我们不能说谁说得对,或者谁说得错,关键问题是角度不同,感受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甚至观察的对象不同,关注的对象不同,以及关注者自身常识学识,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不同。我们常说,一个人内心阳光,世界就是光明,一个人内心晦暗,世界就此而失色。因此,具体表现出来现象就不同,这是非常正常现象。正如,在国内经常宣传的一样,美国、英国、法国在内的西方国家一片混乱一样,而美国更是每天枪杀事件不断,城市里流浪汉犯罪猖獗。而却却一些长居在海外的华人,不是这样认识,因为他们所在地区或许是高档社区,其幸福感远远比国内的人高,既没有感受到枪击事件,还安定团结,邻里之间还非常礼貌,所谓枪击事件仅仅是个别地方的问题,而所谓流浪汉只是一些城市中心存在的问题。
  就中国大陆而言,近14亿人口,一个县的人口就相当于西方一个国家,极大而极复杂这是非常正常的,治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国家,没有问题肯定不正常,要让所有人满意肯定做不到。在中国大陆几乎每一种理论、每一种看法都能找到合乎逻辑的解释视角,都能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光谱中不同程度地留下痕迹。
  在社会治理上,中国更会复杂,大陆没有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参照的治理方式,而如果一些地方不作为,甚至乱作为,那么,地方就会出现一系列乱象,比如疫苗造假,比如P2P卷款跑路,再比如网络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而电信诈骗,社会诚信丧失殆尽,地方官员懒政,凡事消极等待。一些地方搞一刀切,一些地方甚至官民对立,贫富差距悬殊,贫富对立现象时有发生,利益集团与各种社会利益群体诉求不平衡,甚至矛盾升级。所有这些问题表现在一些国人眼里,就对整个社会看法会走偏,而反映在网络上就会成为一股股怨气冲天,甚至于将某些事件放大,以讹传讹。
  而作为海外学生和专家,他们的生活环境大不相同,他们所在国的国内政治体制和社会风尚与中国完全不同,比如法国,动不动就罢工,铁路停运,机场关闭,如此现状让法国人深感不满。再比如美国枪击案频频发生,甚至校园枪击案也屡屡发生,一经发案就会死亡数十人以上。有些西方国家,几乎晚上大街上见不到人,晚上许多大城市的街道上空无一人,初来海外总让人不寒而栗,而在中国大城市全天候可以在大街上行走,其安全程度让人无法形容。因此,他们看到的中国大陆是欣欣向荣的完全不同的社会。所以他们看到大陆如此宁静,深感中国大陆的平安幸福。
  那么,面对国人看法和外国人的不同看法,中国大陆人应该如何对待,我认为必须客观分析,认真对待,就是中国大陆而言,确实面临许多难题,也必须用力用心去解决时候了。当代中国面临的某些严峻问题,前无古人,根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在这样情况下,到底未来如何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当下必须像作出抉择的时候了,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如人到中年一样,许多事情必须有个方向性的抉择了。现在有个现象很让人忧心,就是社会上有不少人普遍感觉到对未来发展没有了方向感,有些 甚至患上了焦虑症。当代中国向何处去?自改革开放始于安徽一个小村——小岗村联产承包,到后来邓小平的推动,形成了目前4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走了40年,即使是人也已到了中年,一个国家发展也步入中年阶段,中年危机,其实是最大危机,许多人到了中年,总会有一种焦虑感,升职问题、家里上有老下有下需要照顾,家庭开支越来越大,孩子培养越来越难,与同事比与邻居比让自己常常夜不能寐,因为中国在体制是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承担本应该是政府承担职能,无论是就业,无论是医疗,无论是养老,无论是教育等等社会保障,政府所能承担极其有限,因此,在中国家庭的压力往往比许多国家来得更大,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庭压力更是让许多人会喘不过气来,更是因为中国大陆人的攀比心理极为严重,所以一些国人对于生活现状的不满,甚至怨气冲天,其实也是情有可愿。因为,中国当下治理模式决定了许多问题只有靠网络这个出口来缓解民众自身压力。所以,互联网上的中国大陆晦暗可想而知。
  平心而论,自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是巨大的,但当面临近14亿人口巨大压力,和“快速发展”的留下问题,“发展起来之后”的烦恼,“进一步发展”绕来开的坎等问题时,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的确定就非常重要,尤其是接来来中国应该如何改革开放?改革什么?开放什么?显得极为重要。这已经不是当时邓小平时期的摸石子过河的时候了,深水阶段再去摸石子,一是已经摸不着石子了,二是如果再去摸石子,可能人会被水淹而出事。此时许多法律法规必须作出重大调整,而这种调整,可能会损害到利益阶层的利益,甚至会牺牲到许多已得利益者的重大利益,这就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有胆量,更需要有气量。只要让大多数感受幸福,感受安全,感受有奔头,就是好的治理方法。
  笔者以为中国发展到今天,许多问题已经不能简单地通过“发展”来解决,有些问题现在不解决,将来更难解决,甚至会严重恶化。这个时候,整个社会,需要思考和反思的是如何与民众的感受和民众的需求保持高度正向相关的关系,以求得民众对于未来信心和改革和发展的支持和关心,增强民众对于改革开放和未来发展的信心,真正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