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破美国对一带一路制造的各种谣言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2:47:37





   「一带一路」是新事物,倡议提出至今不到六年,在美国的煽风点火之下充满争议,在美国的围堵下荆棘满途。
  
  可以说,「一带一路」项目所涉及之地,无不充溢各国之间明枪暗箭的博弈、真假参半的言论。这些年来,中国话语权严重缺位,面对西方指责,中国更多的是否认或反批评,未能理性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令西方主流媒体的错误看法成了人们眼中「真相」。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周四(25日)一连三日在北京举行,37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等均有出席。
  
  从合约数量到参与人员,再到西方大国态度的变化都已经说明,今天的“一带一路”不同于2013年刚刚提出之时,也不同于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峰会时期的状况,“一带一路”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就在英法德日等对一带一路的态度转变之际,美国依然对一带一路发动舆论攻势,提出所谓的“债务陷阱”、“政治阴谋”、“殖民主义“等论调,阻挠“一带一路”推行。
  
  这次峰会,美国不但未有派代表参加,更发放影片「唱反调」。美国国务院网站ShareAmerica日前推出影片,呼吁世界各国应留意「一带一路」倡议,切勿「陷入中国一带一路的债务陷阱」。
  
  影片有中文、英文、法文及阿拉伯文等版本,并在周四(2日)获美国驻中国使领馆在Twitter转发。
  
  片中指出,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旨在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与政治联系,目前已扩大到亚洲、非洲和南美,且准备延伸至欧洲,惟倡议当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影片以厄瓜多尔一个水电站工程为例,指工程贷款条件苛刻,但却质素低劣不合安全标准,更导致下游农场经常泛滥及出现环境问题。
  
  一.谣言之一“债务陷阱”
  
  “债务陷阱”是美国喊得最多的。即美国官方及其智库所指,中国借出小国无法偿还的海外贷款,进行战略性「掠夺」。但是,所谓“债务陷阱”根本不存在,是僞命题。
  
  就拿美国来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这笔钱是天文数字,美国很难还清,但中国有对美国进行“掠夺”吗?有干涉美国内政吗?而且,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债务国家,哪一个债主跟对美国进行“掠夺”?不被美国“掠夺”已经是哦弥陀佛了。
  
  对所谓的“债务陷阱”问题,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在《纽约时报》刊文表示,虽然中国的海外放贷方式肯定是存在问题的,但「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债务陷阱外交,无证据显示中国为自身利益而有策略地发放债务。
  
  文章称详细研究过中国做法的多名学者发现,从中很难找到证据,证明中国银行在应政府的要求,为确保中国的战略优势故意过度借贷或资助亏损项目。被视为中国「债务陷阱外交」例子的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也只是个特例,且存在广泛的误解。
  
  中国虽不公布其海外借贷的细节,但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非研究所和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所收到的数据显示,「一带一路」的风险似乎常常被过於夸大或歪曲表述。以非洲为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定为面临「债务陷阱」风险的17个国家中,有一些的唯一最大债权人是中国,但多数债务的持有人仍然是非中国借贷方。只有在吉布提、刚果共和国和赞比亚,中国的贷款占其国家公共债务的半数或半数以上。
  
  文章指出,中国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的贷款规模巨大,但担心中国政府故意掠夺需要帮助的国家是没有根据的。
  
  「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
  
  针对斯里兰卡的例子,文章解释道,虽然汉班托塔港预期在经济上是可能的,但该国国内的政治斗争阻碍其推出燃油补给服务,才会使港口很难获得收入,港务局无力偿还贷款。而汉班托塔贷款仅占斯里兰卡债务总额很小的一部分,该国的债务问题并非中国制造。
  
  文章续指,「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委内瑞拉在近几年就只能偿还中国债务的利息。虽然中国的海外放贷方式肯定存在问题,中国的银行在「一带一路」项目的寻找和开发上仍然过於依赖中国的建筑企业,又往往没有公开招标。但中国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而有策略地发放债务的想法,并没有事实根据,「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债务陷阱外交。它只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
  
  二.谣言之二“政治阴谋”
  
  与美国喜欢干预别国内政不同(最新例子如委内瑞拉),中国的国策系不干扰别国内政。只保障自己利益。在以往联合国的日常会议亦始终如一,就算军事撒侨都向当事国申请。反观美国好似一直都在干涉别国政治。军事介入或策划改变别国的领导层。
  
  有关中国通过贷款、补贴和其他财政手段推广外交及扩大政治影响力的指责,北京坚决予以否认,表示此类涉及资金的项目都是为双方的利益服务。
  
  去年8月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记者会上回答有关太平洋岛国「债务陷阱」问题时表示,中国「高度关注受援国债务的可持续性,充分尊重受援国政府的意愿,把资金投向基础设施等受援国急需发展且存在资金缺口的领域,帮助有关国家克服发展瓶颈,增强造血功能,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当地民生」。对中国利用“债务”影响所在国的政治的谣言做出辟谣。
  
  事实上,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发起国,没有意气用事的与美日澳印等国针锋相对,而是与合作国家一起,将注意力放在完善「一带一路」的机制和做法上。
  
  有舆论认为,这是与「一带一路」事业相称的胸怀与气度。如果说五、六年前人们对「一带一路」还没有太大印象,两年前国际社会对於「一带一路」还抱有债务陷阱、地缘政治工具的疑惑,那麽今日「一带一路」已发生质变。
  
  率团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峰会的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甚至于4月24日强调:“日本将继续(就“一带一路”)与中方合作。不会先看美国脸色,再去思考如何处理中日间的问题。”
  
  三.谣言之三“新殖民主义”
  
  这个谣言其实已经不攻自破。作为殖民主义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列强目前已经逐渐接受一带一路,并提出以欧盟的集体名义加入一带一路。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带一路是利于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一个跨世纪的宏大经济计划。试问,欧盟会接受被中国“殖民”吗?所以,第二届峰会的举行,衆多主权国家参与盛会,已经明确否定了一带一路是“新殖民主义”的说法。
  
  事实上,就一带一路,中国目前已经投入数百亿资金,人力物力俱在,付出的代价可谓不小,与所在国有贸易得利那是天公地道,既然有投资,必然寻求回报。哪能不关心中国投资了多少,承担了风险多少,而只关注中国的回报呢?
  
  投入数百亿资金,试问,有这样的“殖民主义”吗?只要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不会说中国的一带一路是“新殖民主义”。“殖民主义”性质是只有索取,掠夺,没有一分钱投入。
  
  所谓“殖民主义”,维基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殖民主义是指一个国家寻求或取得另外一地或其人民的行政权力的一种手段。殖民主义通常包含了殖民者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殖民主义不一定发生于指殖民者与未开发文明的人民之间,殖民中常有许多不人道及压迫当地人民的政治状态。
  
  中国的一带一路,完全不符合上述定义。
  
  从殖民主义的鼻祖—欧洲多国乃至欧盟的态度的改变,再次证明这一点。
  
  所以,不管美国动用官方力量和美国智库如何抹黑、描述打击中国的一带一路,说中国一带一路是“新殖民主义”云云,各种谣言都无法自圆其说,说中国一带一路是“新殖民主义”。
  
  四.新世界已经诞生
  
  3月8日,意大利总理孔特(Giuseppe Conte)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基础建设计划对意国而言可能是好消息。於北部城市热那亚(Genoa)出席一个外交政策研讨会时表示,只要做好预防措施,中国「一带一路」便能为意大利带来机遇,3月23日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至於美国认为意大利的举动,将扩大中国的政治和战略影响力,欧盟也忧虑这会进一步形成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
  
  意大利副外长迪斯泰法诺(Manlio Di Stefano)认为,这项交易是意大利自己创造的机会,更称欧盟不少国家也与中国有协议,认为这些担忧「有点虚伪」。
  
  身兼「五星运动」政党成员的迪斯泰法诺表示,撇除上述担忧,有关交易其实是意大利为自己创造的机会,称合作计划使意大利能增加出口和加入一带一路的基础建设,对该国经济来说绝对是好事。
  
  他又表示,很多欧盟国家已经与中国达成大型的商业协议,所以对他来说,有关讨论有点虚伪。
  
  《纽约时报》3月31日报道,此举标志着欧洲的地缘政治重心,正在从西向东转移。
  
  报道又引述意大利官员指,意国加入一带一路并不是孤立於欧洲之外,反而是在「带头」加入。报道并指,意大利不顾一切希望取得经济增长,重视投资及进入中国的巨大市场。文章又称,由於美国退出世界事务,中国再次在意大利的政治地图上占有重要位置。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期间,巴黎举行了一场罕见的中法德欧「四方会谈」。期间,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在会谈上表示,「『一带一路』在欧洲是一个重要的项目,我们想要参与其中」,同时她强调了项目必须实现公平与互惠。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亦表示欧洲人希望在「一带一路」项目里扮演积极的角色。周三(3月27日),欧洲议会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成立「一带一路」政策沟通委员会,以加强与中国的交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地区的拓展。
  
  G7参与一带一路的不止意大利
  
  实际上,就在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翌日,德国西门子(Siemens)公司在北京与中方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就「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项目展开合作,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能源、交通、制造业和数字化等等。与此同时,西门子公司亦将设立专项资金,在德国成立「一带一路」联盟,以促进中德两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西门子等欧洲大型企业的加入亦说明了欧盟各国对於「一带一路」的态度已经有所转变。2017年,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德国、法国、葡萄牙和英国等欧盟国家并未在会议结束後签署贸易声明。而当时,诸如德国经济部长普理斯(Brigitte Zypries)等人亦对「一带一路」提出质疑。到如今,西门子公司作为德国企业加入到「一带一路」的合作之中,显然,欧洲正在通过经济层面的联系,探索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与中国交流合作的可行模式。
  
  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Telegraph)周日(3月31日)发表文章,认为在後脱欧时代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英国而言是个机遇而非威胁,英国应该自主行事,而不是寻求与欧盟整体行动。
  
  文章续指,意大利目前正面临10年内第3次经济衰退,惟由於欧盟强迫意国采取紧缩的财政预算,故意大利只好求助中国的技术和金钱,情况就如「欧盟想限制中国投资,但又不提供其他选项」。
  
  文章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英中关系都应该由英国政府决定,而不是由欧盟或是抨击「一带一路」的美国决定,「与欧盟一样,美国要求英国遵守规则,但英国应该礼貌地告诉两者『走开』」。
  
  目前意大利、卢森堡、波兰、希腊和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每日电讯报》认为,这倡议固然是中国希望巩固其国际地位的举措,而文章也不是论证要无条件抱拥「一带一路」,但即使如此,中国提出的概念并无原则性错误,「只要西方在商业可行性、透明度、竞争性投标和互惠性市场准入的标准能实施,就没有理由将中国拒诸门外。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周二(23日)准备前往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表示,他认为一带一路倡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以上种种,说明美国势力制造的“新殖民主义”、“债务陷阱”、“政治阴谋“、”输出腐败“等根本是子虚乌有。
  
  在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列强面前,提中国的一带一路是“新殖民主义”,提有“政治阴谋”,提所谓“债务陷阱”,提“输出腐败”都是侮辱别人智慧的,反而显出搞是搞非之人缺乏政治智慧。
  
  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就要要避免成为失败被边沿化的国家 ,就要不断找出路 ,包括政治及经济上的出路 不能一成不变。无论政治的 经济的都要向着世界中心前进 ,目标一定要明确 ,脱离世界经济主体就失去发展动力,人民生活质素就下降,社会就会动荡不堪。民主国家的人民,就会用选票对执政党说不,被操控的国家,就会有人煽动走上街头搞示威游行,令国家支离破碎。
  
  所以,在选择发展与动荡之间,毫无疑问,发展是唯一必由之路。地缘政治也就在发展中优胜劣汰,这正是全球大趋势。(撰文:知名学者)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