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学校更应成为师生的精神港湾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1-27 12:15:58





在后疫情时代,学校办学视域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新格局、新生态,校长的办学理想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新境界、新样态。在后疫情时代,学校更应该成为师生的精神港湾,因为学校是师生心灵依归的重要场域。

港湾是什么?港湾是一种天然的屏障。

港湾本是船舶用以避风、避浪的地方,作为港湾最重要的条件在于它所能提供的庇护如何。最重要的功能是用于安全的停泊。后疫情时代,生命至上,健康第一。学校要成为学生的港湾,就是让所有来到学校的孩子都可以安全到达成长成才的“目的地”。尊重生命,敬畏童年,就要让孩子在学校获得最理所应当的呵护,更要呵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潜能,唤醒他们身体中巨大的能量。好问、好学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想象力是孩子的潜能,所谓教育就是把天然天赐的美好,慢慢地、慢慢地牵引出来。

学校就是要成为这样的师生“学习的地方”,学习知识、学习成长,因为这是学校的本义。

港湾还是什么?港湾是一种文明的强大。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原来不具备自然优势的港湾会被人类利用,通过人力的拓展和加深,形成真正利于生产生活的港湾。而在教育领域,学校教育促进了文明的创新与进步。后疫情时代,学校也要成为“港湾”,也就是说学校要成为可以容错的地方,提供给所有孩子去改变、去创新、去发展的大空间,成为所有孩子提升自己的最好舞台,进而成就每一个孩子自身的强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而原始创新一般来自假设和猜想,假设和猜想的创新性至关重要。当下及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竞争,特别是具有真正原创核心的“卡脖子”技术竞争日趋激烈,急需学校培养一大批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未来人才,这是培育担当复兴伟大中国梦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

学校就是要成为这样的师生“创新的地方”,改变观念,发展创新,因为这是学校的要义。

港湾更是什么?港湾更是人们心灵的故乡。

能让人最终得以慰藉和安顿的地方,总是童年的故乡,因为那是初心与亲情凝聚的出发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传承知识、传承真理、传承文明,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因此,教师应该有大的格局、高的眼界,秉持立德树人,坚持全面发展,追求五育并举。在学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劳动教育是否健全开展,是衡量教育品质和品位的天然尺度,更是儿童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和谐发展的核心内涵。因为“个性自由”是“全面发展”的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更具“灵魂”性质的维度,或者说“全面发展”本身就涵括了“个性自由”。只有如此,学校才能成为每一个孩子最自由、最安全、最信任的心灵故乡。

学校就是要成为这样的师生心中“美好的地方”,安顿心灵,慰藉成长,因为这是学校的意义!(作者系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特级教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