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生态度的“术和道”


来源: 光明日报   时间:2022-03-23 12:47:03





作者:刘凤彪(河北省教育厅副研究员)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所有人的未来发展,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在受教育,每个人又都是教育评论者。特别是遇有政策调整或公共事件发生,大家都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比如,从谷爱凌斩获我国冬奥史上首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金牌开始,网上关于谷爱凌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家教家风的揭秘、分析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借鉴哪些经验的漫谈、议论铺天盖地。舆论的焦点,其实是教育问题:何为教育?教育又当如何作为?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那么,应该如何定义成功?如何走向成功?面对前进中的艰难险阻应持什么态度?又该如何化解风险?其实,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如何学会生活,学会适应现实生活、创造未来生活、享受美好生活。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人,首先要学会融入现实社会,适应现实生活。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人民的期盼,因热爱而生;人民的追求,以更高的生活能力和本领为基础。无论是有计划、有目标的理论教学还是示范性、引导性的言传身教,最终指向的都是要培养受教育者走向社会的能力,帮助其掌握自我生活的本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学以成人”,教育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引导学生树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态度,离不开思想技巧、道德水准、心理素质;培养端正的人生态度,有赖于“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谷爱凌展示的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就为我们提供了先学“做人”的参考借鉴。在此基础上,要善于创造、敢于创新,在学会做人的基础上学会做事。唯有学会做事,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推动生活的日新月异。这是人生态度中“术”的层面。教育当围绕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方法技艺、技能技巧,让他们会思考、善谋划,拥有自主创造美好未来的基本素质能力。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长久以来,中外学者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潜能开发提出了若干能力培养模型,这对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但有些指标体系有着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有的操作性也不强。现实中,教育应给予充分重视和关注的,其实是那些奠定生活基础的基本能力和本领。反观谷爱凌的阳光、自信、豁达和直面困难的勇气,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自主创造生活的基本保障能力。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综合素质能力因为极大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风貌、气质风范乃至人格魅力,一直是教育的核心问题。而实现了做人与做事的完美统一,才能将人生态度提高到“道”的层面。

“道”是规律,是自觉,是德技并修、知行合一。“道”不能与“术”割裂,也不能独立于“术”之上。“道”是在把“术”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推动着教育的返璞归真,实现着人生理想。未来社会,学习是一种责任,会学习是一种本领。教育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衡量生活水准的重要标志,其责任在于从阶段性的学校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实现了这样的教育目的,我们每个人就不仅有着宽广厚实的生活知识、经验、技术,还有着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就是生活,它能够让我们勇敢面对外界众多未知和无数的不确定。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CHANGAN Debuts First European Flagship Store in Norway with Launch of CHANGAN Deepal S07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